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 ,则点A 表示的数为( )A .12+B .21-C .2D .322.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的度数为( )A .82°B .78°C .68°D .62° 3.如图,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E ≌△ACD 的是( )A .∠B =∠CB .BE =CDC .AD =AE D .BD =CE 4.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骨文中,不是轴对称的是( ) A . B . C . D .5.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a x y ax ay -=-B .()()311x x x x x -=+-C .()()21343x x x x ++=++D .()22121x x x x ++=++ 6.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90ABC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运动至点D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 ∆的面积是( )A .6B .5C .4D .3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A .31y x =-+B .32y x =-+C .31y x =--D .32y x =-- 8.在-227,-π,0,3.14, 0.1010010001,-313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9.如图,已知AB AD =,下列条件中,不能作为判定ABC ≌ADC 条件的是A .BC DC =B .BAC DAC ∠=∠ C .90BD ︒∠=∠=D .ACB ACD ∠=∠ 10.如图,一支铅笔放在圆柱体笔筒中,笔筒的内部底面直径是9cm ,内壁高12cm ,则这只铅笔的长度可能是( )A .9cmB .12cmC .15cmD .18cm二、填空题11.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22x x a x x--=--有增根,则a 的值_____________. 12.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2个黄球和3个红球,每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将球摇匀从中任取一球:①恰好取出白球;②恰好取出红球;③恰好取出黄球,根据你的判断,将这些事件按发生的可能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___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13.公元前3世纪,我国数学家赵爽曾用“弦图”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且a <b )拼成的边长为c 的大正方形,如果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3,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3,那么b-a=____.14.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以它的顶点O为原点,O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直线y=x+b与△OAB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b的范围是____.15.观察中国象棋的棋盘,以红“帅”(红方“5”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发现红方“马”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2,4)来表示,则红“马”到达B点后,B点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为__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2x与y=kx+b的图象交于点P(m,2),则不等式kx+b>﹣2x的解集为_____.17.如图,在Rt△ABC中,∠A=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AD=3,BC=10,则△BDC的面积是_____.18.比较大小:5-_______6-.19.如图,ABC ∆中,B C ∠=∠,D ,E ,F 分别是BC ,AC ,AB 上的点,且BF CD =,BD CE =,55FDE ∠=︒,则A ∠=__________︒.20.如图①,四边形ABCD 中,//,90BC AD A ∠=︒,点P 从A 点出发,沿折线AB BC CD →→运动,到点D 时停止,已知PAD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通过对下面数学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下列问题:(模型呈现)(1)如图1,90BAD ∠=︒,AB AD =,过点B 作BC AC ⊥于点C ,过点D 作DE AC ⊥于点E .由12290D ∠+∠=∠+∠=︒,得1D ∠=∠.又90ACB AED ∠=∠=︒,可以推理得到ABC DAE ∆∆≌.进而得到AC = ,BC = .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K 字”模型或“一线三等角”模型;(模型应用)(2)①如图2,90BAD CAE ∠=∠=︒,AB AD =,AC AE =,连接BC ,DE ,且BC AF ⊥于点F ,DE 与直线AF 交于点G .求证:点G 是DE 的中点;②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2,4,点B 为平面内任一点.若AOB ∆是以OA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22.如图,在ABC ∆中,110ACB ∠=,B A ∠>∠,D ,E 为边AB 上的两个点,且BD BC =,AE AC =.(1)若30A ∠=,求DCE ∠的度数;(2)DCE ∠的度数会随着A ∠度数的变化而变化吗?请说明理由.23.计算:(1)2(43)x y -(2)(1)(1)x y x y +++- (3)2293169a a a a -⎛⎫÷- ⎪++⎝⎭(4)22222233a b a b a a a b a b a b b+-⎛⎫⋅-÷ ⎪-+-⎝⎭ 24.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ABC ∆内一点,且ABD DAC ∠=∠,过点C 作AD 的平行线,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BD EC =,连接AE .(1)求证:ABD ACE ∆∆≌;(2)求证:ADE ∆为等边三角形.25.某工厂计划生产A 、B 两种产品共50件,已知A 产品成本2000元/件,售价2300元/件;B 种产品成本3000元/件,售价3500元/件,设该厂每天生产A 种产品x 件,两种产品全部售出后共可获利y 元.(1)求出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该厂每天最多投入成本140000元,那么该厂生产的两种产品全部售出后最多能获利多少元?四、压轴题26.如图,在ABC ∆中,90,,8ACB AC BC AB cm ∠=︒==,过点C 做射线CD ,且//CD AB ,点P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D 方向均匀运动,速度为3/cm s ;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向点B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当点Q 停止运动时,点P 也停止运动.连接,PQ CQ ,设运动时间为()()08t s t <<.解答下列问题:(1)用含有t 的代数式表示CP 和BQ 的长度;(2)当2t =时,请说明//PQ BC ;(3)设BCQ ∆的面积为()2S cm ,求S 与t 之间的关系式.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4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过点B 的另一条直线交x 轴正半轴于点C ,且OC =3.图1 图2(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如图1,若M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满足S △AMB =S △AOB ,请求出点M 的坐标;(3)如图2,设点F 为线段AB 中点,点G 为y 轴上一动点,连接FG ,以FG 为边向FG 右侧作正方形FGQP ,在G 点的运动过程中,当顶点Q 落在直线BC 上时,求点G 的坐标; 28.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对“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究.(1)如图1,在△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A =64°,则∠BPC = ;(2)如图2,△ABC 的内角∠ACB 的平分线与△ABC 的外角∠AB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其中∠A =α,求∠BEC .(用α表示∠BEC );(3)如图3,∠CBM 、∠BCN 为△ABC 的外角,∠CBM 、∠BCN 的平分线交于点Q ,请你写出∠BQC 与∠A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4,△ABC 外角∠CBM 、∠BCN 的平分线交于点Q ,∠A=64°,∠CBQ ,∠BCQ 的平分线交于点P ,则∠BPC= ゜,延长BC 至点E ,∠ECQ 的平分线与BP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 ,则∠R= ゜.29.如图①,在ABC ∆中,12AB =cm ,20BC =cm ,过点C 作射线//CD AB .点M 从点B 出发,以3 cm/s 的速度沿BC 匀速移动;点N 从点C 出发,以a cm/s 的速度沿CD 匀速移动.点M 、N 同时出发,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同时停止移动.连接AM 、MN ,设移动时间为t (s).(1)点M 、N 从移动开始到停止,所用时间为 s ;(2)当ABM ∆与MCN ∆全等时,①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相同,求t 的值;②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不同,求a 的值;(3)如图②,当点M 、N 开始移动时,点P 同时从点A 出发,以2 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到达点B 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A 返回.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P 同时停止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PBM ∆与MCN ∆全等的情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0.ABC 是等边三角形,作直线AP ,点C 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为D ,连接AD ,直线BD 交直线AP 于点E ,连接CE .(1)如图①,求证:CE AE BE +=;(提示:在BE 上截取BF DE =,连接AF .) (2)如图②、图③,请直接写出线段CE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3)在(1)、(2)的条件下,若26BD AE ==,则CE =_________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对角线的长,然后根据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解答即可.【详解】2211+2,∴点A表示的数为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实数与数轴,主要是数轴上无理数的作法,需熟练掌握.2.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1=∠2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1=∠2=180°−40°−62°=78°.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正确得出对应角是解题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即可求解.【详解】解:选项A,∠B=∠C 利用 ASA 即可说明△ABE≌△ACD ,说法正确,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BE=CD 不能说明△ABE≌△ACD ,说法错误,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AD=AE 利用 SAS 即可说明△ABE≌△ACD ,说法正确,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BD=CE 利用 SAS 即可说明△ABE≌△ACD ,说法正确,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熟悉掌握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4.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轴对称图形.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能熟记因式分解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6.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图1可知,可分P在BC上运动和P在CD上运动分别讨论,由此可得BC和CD的值,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BCD∆的面积.【详解】解:动点P从直角梯形ABCD的直角顶点B出发,沿BC,CD的顺序运动,当P在BC段运动,△ABP面积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P在CD段运动,因为△ABP的底边不变,高不变,所以面积y不变化.由图2可知,当0<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2<x<5时,y的值不随x变化而变化.综上所述,BC=2,CD=5-2=3,故1123322BCDS CD BC∆.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动点的图象问题是中考的常考题型,做此类题需要弄清横纵坐标的代表量,并观察确定图象分为几段,弄清每一段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趋势,主要是正负增减及变化的快慢等. 匀速变化呈现直线段的形式,平行于x轴的直线代表未发生变化.7.D解析:D【解析】【分析】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时k的值不变,只有b发生变化.上下平移时只需让b的值加减即可.【详解】y=-3x+4的k=-3,b=4,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新直线解析式为:y=-3(x+2)+4=-3x-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变换,属于基础题,关键掌握将直线上下平移时k的值不变,只有b发生变化.8.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求解.【详解】解:无理数有:−π,共1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常见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9.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AB=AD,BC=DC,再加上公共边AC=AC可利用SSS判定△ABC≌△ADC,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AB=AD,∠BAC=∠DAC再加上公共边AC=AC可利用SAS判定△ABC≌△AD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AB=AD,∠B=∠D=90°再加上公共边AC=AC可利用HL判定△ABC≌△AD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AB=AD,∠ACB=∠ACD再加上公共边AC=AC不能判定△ABC≌△ADC,故此选项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0.D解析: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AB=12cm ,BC=9cm ,在Rt △ABC 中:2222=129AB BC ++(cm ),则这只铅笔的长度大于15cm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笔筒内铅笔的最短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4【解析】【分析】方程第二个分母提取-1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方程的解,令方程的解为2,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方程变形得:,去分母得:x+x-a=x-2,解得:x=a-解析:4【解析】【分析】方程第二个分母提取-1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方程的解,令方程的解为2,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 方程变形得:+122x x a x x -=--, 去分母得:x+x-a=x-2,解得:x=a-2, ∵方程122x x a x x--=--有增根, ∴x=2,即a-2=2,解得:a=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12.①③②【解析】【分析】根据可能性大小的求法,求出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再按照大小顺序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袋子中共5个球, 2个黄球和3个红球,故将球摇匀,从中 解析:①③②【解析】【分析】根据可能性大小的求法,求出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再按照大小顺序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袋子中共5个球, 2个黄球和3个红球,故将球摇匀,从中任取1球,则①恰好取出白球的可能性为0,②恰好取出红球的可能性为35,③恰好取出黄球的可能性为25, 故这些事件按发生的可能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①③②.故答案为:①③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可能性大小计算,即概率的计算方法,用到的知识点为:可能性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难度适中.13.1【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已知,则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3,可以得出小正方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详解解析:1【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已知c =,则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3,可以得出小正方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c =,132ab =, ∴221()42b a ab c -+⨯=,213c =, ∴2()13431b a -=-⨯=,∴1b a -=±;∵a b <,即0b a ->,∴1b a -=;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4.【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点A 坐标为(1,),点B 坐标为(2,0),由直线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有截距b 在线段CD 之间,然后分别求出点C 坐标和点D 坐标,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解析:21b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点A 坐标为(1,3),点B 坐标为(2,0),由直线y x b =+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有截距b 在线段CD 之间,然后分别求出点C 坐标和点D 坐标,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A 作AE ⊥x 轴,.∵△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2,∴OB=OA=2,OE=1, ∴22213AE -=∴点A 为(13B 为(2,0);当直线y x b =+经过点A (13ABC 边界只有一个交点,则13b +=31b =,∴点D 的坐标为(31);当直线y x b =+经过点B (2,0)时,与△ABC 边界只有一个交点,则20b +=,解得:2b =-,∴点C 的坐标为(0,2-);∴直线y x b =+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时,截距b 在线段CD 之间,∴实数b 的范围是:231b -<<; 故答案为:231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直线与等边三角形有一个交点是临界点,注意分类讨论. 1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确定坐标原点的位置,然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得到B 点的位置.【详解】解:∵红方“马”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则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B点的位解析:(1,6)【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确定坐标原点的位置,然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得到B点的位置.【详解】解:∵红方“马”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2,4)来表示,则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B点的位置为(1,6).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准确确定出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6.x>﹣1【解析】【分析】先利用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确定P点坐标,然后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1时,直线y=﹣2x都在直线y=kx+b的下方,于是可得到不等式kx+b>﹣2x的解集.【详解】当解析:x>﹣1【解析】【分析】先利用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确定P点坐标,然后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1时,直线y=﹣2x都在直线y=kx+b的下方,于是可得到不等式kx+b>﹣2x的解集.【详解】当y=2时,﹣2x=2,x=﹣1,由图象得:不等式kx+b>﹣2x的解集为:x>﹣1,故答案为x>﹣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或小于)﹣2x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2x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17.15【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过D作DE⊥BC于E,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E=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即可.【详解】解:过D作DE⊥BC于E,∵∠A=90°,∴DA⊥AB,∵BD平分解析:15【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过D作DE⊥BC于E,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E=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即可.【详解】解:过D作DE⊥BC于E,∵∠A=90°,∴DA⊥AB,∵BD平分∠ABC,∴AD=DE=3,∴△BDC的面积是:12×DE×BC=12×10×3=15,故答案为1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18.>【解析】【分析】先把两个数分别平方,再根据两个负数的比较方法比较即可.【详解】解:∵,∵5<6∴.【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大小比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个负数的比较方法:两个解析:>【解析】【分析】先把两个数分别平方,再根据两个负数的比较方法比较即可.【详解】解:∵2(5=,2(6=∵5<6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大小比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个负数的比较方法: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9.【解析】【分析】根据SAS 定理判定△FBD ≌△DC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得∠FDB=∠DEC ,从而求得∠DEC+∠EDC 的度数,然后求出∠C 的度数,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A.【解析:70︒【解析】【分析】根据SAS 定理判定△FBD ≌△DC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得∠FDB=∠DEC ,从而求得∠DEC+∠EDC 的度数,然后求出∠C 的度数,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A.【详解】解:∵BF CD =,B C ∠=∠,BD CE =∴△FBD ≌△DCE∴∠FDB=∠DEC∵55FDE ∠=︒∴∠FDB++∠EDC=∠DEC+∠EDC=180°-55°=125°∴∠C=180°-125°=55°∴∠A=180°-2×55°=70°【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判定定理正确推理论证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0.11【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BC和三角形ADB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的长,作辅助线CE⊥AD,从而可得CD的长,进而求得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解析:11【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BC和三角形ADB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的长,作辅助线CE⊥AD,从而可得CD的长,进而求得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作CE⊥AD于点E,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点P从A到B运动的路程是3,当点P与点B重合时,△PAD的面积是212,由B到C运动的路程为3,∴321 222 AD AB AD⨯⨯==解得,AD=7,又∵BC//AD,∠A=90°,CE⊥AD,∴∠B=90°,∠CEA=90°,∴四边形ABCE是矩形,∴AE=BC=3,∴DE=AD-AE=7-3=4,∴2222345,CD CE DE=+=+=∴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 AB+BC+CD=3+3+5=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从函数图象中找到准确的信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三、解答题21.(1)DE ,AE ;(2)①见解析;②()3,1,()1,3-【解析】【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①作DM ⊥AH 于M ,EN ⊥AH 于N ,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B=∠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DM ,同理AH=EN ,求得EN=DM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G=EG ,于是得到点G 是DE 的中点;②过A 作AM ⊥y 轴,过B 作BN ⊥x 轴于N ,AM 与BN 相交于M ,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OBN=∠BAM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M=BN ,ON=BM ,设AM=x ,则BN=AM=x ,从而得到结论.【详解】解:(1)AC=DE ,BC=AE ;故答案为:DE ,AE(2)①如图,作DM AF ⊥于M ,EN AF ⊥于N ,∵BC AF ⊥,∴90BFA AMD ∠=∠=︒,∵90BAD ∠=︒,∴12190B ∠+∠=∠+∠=︒,∴1B ∠=∠,在ABF ∆与DAM ∆中,BFA AMD ∠=∠,2B ∠=∠,AB DA =,∴ABF DAM ∆∆≌(AAS ),∴AF DM =,同理AF EN =,∴EN DM =,∵DM AF ⊥,EN AF ⊥,∴90GMD GNE ∠=∠=︒,在DMG ∆与ENG ∆中,DMG ENG ∠=∠,MGD NGE ∠=∠,DM EN =, ∴DMG ENG ∆=(AAS ),∴DG EG =,∴点G 是DE 的中点;②如图,过A作AM⊥y轴,过B作BN⊥x轴于N,AM与BN相交于M,∴∠M=90°,∵∠OBA=90°,∴∠ABM+∠OBN=90°,∵∠ABM+∠BAM=90°,∴∠OBN=∠BAM,在△OBN与△BAM中,M ONBOBN BAM OB AB∠=∠⎧⎪∠=∠⎨⎪=⎩,∴△OBN≌△BAM(AAS),∴AM=BN,ON=BM,设AM=x,则BN=AM=x,∴ON= x+2,∴MB+NB=x+x+2=MN=4,∴x=1,x+2=3,∴点B的坐标(3,1);如图同理可得,点B 的坐标(-1,3),综上所述,点B 的坐标为()3,1,()1,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直的定义,余角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2.(1)35°;(2)DCE ∠的度数不会随着A ∠度数的变化而变化,是35°.【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CE=∠AEC ,∠BCD=∠BDC ,得∠BCE=∠ACB-∠ACE =110°-75°=35°;再根据∠DCE=∠BCD-∠BCE 可得;(2)解题方法如(1),求∠ACE=∠AEC=180∠2A ;∠BCD=∠BDC=()1807018022A B --∠-∠=,∠BCE=∠ACB-∠ACE ,所以∠DCE=∠BCD-∠BCE=1102A +∠-(110°-180∠2A ). 【详解】因为BD BC =,AE AC =所以∠ACE=∠AEC=180180307522A -∠-== ; ∠BCD=∠BDC=180180407022B -∠-==所以∠BCE=∠ACB-∠ACE=110°-75°=35°所以∠DCE=∠BCD-∠BCE=70°-35°=35°;(2)DCE ∠的度数不会随着A ∠度数的变化而变化,理由:因为在ABC ∆中,110ACB ∠=,所以18011070;B A A ∠=--∠=-∠因为BD BC =,AE AC =所以∠ACE=∠AEC=180∠2A ;∠BCD=∠BDC=()18070180110222A B A --∠-∠+∠== 所以∠BCE=∠ACB-∠ACE=110°-180∠2A 所以∠DCE=∠BCD-∠BCE=1102A +∠-(110°-180∠2A )=35° 故DCE ∠的度数不会随着A ∠度数的变化而变化,是35°.【点睛】考核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理解等腰三角形边角关系是关键.23.(1)2216249x xy y -+;(2)2221x xy y ++-;(3)3a a +;(4)22223()()a ab b a b a b +++- 【解析】【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直接写出结果即可;(2)先将x y +看做一个整体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即可; (3)将分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再约分化简即可;(4)运用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化简即可.【详解】(1)2(43)x y -=2216249x xy y -+;(2)2222(1)(1)()121x y x y x y x xy y +++-=+-=++-;(3)22293(3)(3)169(3)33a a a a a a a a a a a -+-⎛⎫÷-=⋅= ⎪+++-+⎝⎭; (4)22222233a b a b a a a b a b a b b+-⎛⎫⋅-÷ ⎪-+-⎝⎭ 22222()2()()3()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2222()13()()1a b a b a b a b a b +=⋅-⋅-+- 2222()3()()a b ab a b a b a b+=--+- 2224233()()a ab b ab a b a b ++-=+- 22223()()a ab b a b a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得乘除法及分式的乘除法,熟练运用整式得乘法公式,幂运算,及分式的通分约分等计算技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证明∠ACE=∠CAD=∠ABD ,再根据SAS 证明ABD ACE ∆∆≌即可;(2)由ADB AEC ∆∆≌可得AD AE =,BAD CAE ∠=∠再证明60DAE ︒∠=即可.【详解】(1)ABC ∆为等边三角形,,60AB AC BAC ︒∴=∠=//AD ECDAC ACE ∴∠=∠又ABD DAC ∠=∠ABD ACE ∴∠=∠在BAD ∆与CAE ∆中,AB AC ABD ACE BD EC =⎧⎪∠=∠⎨⎪=⎩()ADB AEC SAS ∴∆∆≌(2)()ADB AEC SAS ∆∆≌,AD AE BAD CAE ∴=∠=∠CAE DAC BAD DAC ∴∠+∠=∠+∠60DAE BAC ︒∴∠=∠=ADE ∴∆为等边三角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定理与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25.(1)y =﹣200x +25000;(2)该厂生产的两种产品全部售出后最多能获利23000元.【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该厂每天最多投入成本140000元,可以列出相应的不等式,求出x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1)中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该厂生产的两种产品全部售出后最多能获利多少元.【详解】(1)由题意可得:y=(2300﹣2000)x+(3500﹣3000)(50﹣x)=﹣200x+25000,即y与x的函数表达式为y=﹣200x+25000;(2)∵该厂每天最多投入成本140000元,∴2000x+3000(50﹣x)≤140000,解得:x≥10.∵y=﹣200x+25000,∴当x=10时,y取得最大值,此时y=23000,答:该厂生产的两种产品全部售出后最多能获利23000元.【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解答.四、压轴题26.(1)CP=3t,BQ=8-t;(2)见解析;(3)S=16-2t.【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距离=速度⨯时间即可;≅,得到∠PQC=∠BCQ,即可求证;(2)通过证明PCQ BQC(3)过点C作CM⊥AB,垂足为M,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M=AM=4,即可求解.【详解】解:(1)CP=3t,BQ=8-t;(2)当t=2时,CP=3t=6,BQ=8-t=6∴CP=BQ∵CD∥AB∴∠PCQ=∠BQC又∵CQ=QC≅∴PCQ BQC∴∠PQC=∠BCQ∴PQ∥BC(3)过点C作CM⊥AB,垂足为M∵AC=BC,CM⊥AB∴AM=118422AB=⨯=(cm)∵AC=BC,∠ACB=90︒∴∠A=∠B=45︒∵CM⊥AB∴∠AMC=90︒∴∠ACM=45︒∴∠A=∠ACM∴CM=AM=4(cm)∴118t4162 22BCQS BQ CM t ==⨯-⨯=-因此,S与t之间的关系式为S=16-2t.【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列代数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逻辑推理是解题关键.27.(1)443y x=-+;(2)612(,)55M;(3)23(0,)7G或(0,-1)G【解析】【分析】(1)求出点B,C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结合图形,由S△AMB=S△AOB 分析出直线OM平行于直线AB,再利用两直线相交建立方程组求得交点M的坐标;(3)分两种情形:①当n>2时,如图2-1中,点Q落在BC上时,过G作直线平行于x 轴,过点F,Q作该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求出Q(n-2,n-1).②当n<2时,如图2-2中,同法可得Q(2-n,n+1),代入直线BC的解析式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直线y=2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A(-2,0),B(0,4),,又∵OC=3,∴C(3,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将B、C的坐标代入得:304k b b +=⎧⎨=⎩, 解得:434k b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443y x =-+; (2)连接OM ,∵S △AMB =S △AOB ,∴直线OM 平行于直线AB ,故设直线OM 解析式为:2y x =,将直线OM 的解析式与直线BC 的解析式联立得方程组2443y x y x =⎧⎪⎨=-+⎪⎩, 解得:65125x y ⎧=⎪⎪⎨⎪=⎪⎩故点612(,)55M ; (3)∵FA=FB ,A (-2,0),B (0,4),∴F (-1,2),设G (0,n ),①当n >2时,如图2-1中,点Q 落在BC 上时,过G 作直线平行于x 轴,过点F ,Q 作该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四边形FGQP 是正方形,易证△FMG ≌△GNQ ,∴MG=NQ=1,FM=GN=n-2,∴Q (n-2,n-1),∵点Q 在直线443y x =-+上, ∴41(2)43n n -=--+, ∴23=7n , ∴23(0,)7G . ②当n <2时,如图2-2中,同法可得Q (2-n ,n+1),∵点Q 在直线443y x =-+上, ∴4+1(2)43n n =--+, ∴n=-1,∴(0,-1)G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G 坐标为23(0,)7G 或(0,-1)G 【点睛】 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8.(1) 122°;(2)12BEC α∠=;(3)01902BQC A ;(4)119,29 ;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 ∠与1∠表示出2∠,再利用E ∠与1∠表示出2∠,于是得到结论;(3)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EBC ∠与ECB ∠,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4)根据(1),(3)的结论可以得出∠BPC 的度数;根据(2)的结论可以得到∠R 的度数.【详解】解:(1)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12PBC ABC ∴∠=∠,12PCB ACB ∠=∠, 180()BPC PBC PCB ∴∠=︒-∠+∠11180()22ABC ACB =︒-∠+∠, 1180()2ABC ACB =︒-∠+∠, 1(180180)2A =︒-︒-∠, 1180902A =-︒+︒∠, 9032122,故答案为:122︒;(2)如图2示,CE 和BE 分别是ACB ∠和ABD ∠的角平分线,112ACB ∴∠=∠,122ABD ∠=∠, 又ABD ∠是ABC ∆的一外角,ABD A ACB ∴∠=∠+∠, 112()122A ABC A ∴∠=∠+∠=∠+∠, 2∠是BEC ∆的一外角, 112111222BEC A A α∴∠=∠-∠=∠+∠-∠=∠=; (3)1()2QBC A ACB ∠=∠+∠,1()2QCB A ABC ∠=∠+∠, 180BQC QBC QCB ∠=︒-∠-∠,11180()()22A ACB A ABC =︒-∠+∠-∠+∠, 11180()22A A ABC ACB =︒-∠-∠+∠+∠, 结论1902BQC A ∠=︒-∠. (4)由(3)可知,119090645822BQCA , 再根据(1),可得180()BPCPBC PCB 1118022QBC QCB 1180902Q 118090582119;由(2)可得:11582922R Q ;故答案为:119,29.【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29.(1)203;(2)①t =83;②a =185;(3)t =6.4或t =103【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