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发展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
43
 发展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李 静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现代服务产业将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在稳步提高。

本文根据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尝试分析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并针对沈阳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针对沈阳实际提出建设性思路。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理论;发展;对策
现代服务业一般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教育、广播、公共国防、娱乐和个人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区域经济新的、极具潜力的增长点。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必须发挥对经济腹地的吸纳、辐射功能,说到底就是必须发挥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以强大的第三产业去反哺经济腹地。

一、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绝佳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发展
载体———区位优势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

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以沈阳为中心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

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

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丹东大东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

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沈阳市服务业扩大对外开
放———开放优势
入世后,我国将严格按照人世承诺的要求逐步开放国内市场,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服务业是中国人世后开放力度最大的领域。

而在许多承诺中,沈阳都被纳人了率先开放计划。

在电信服务,在银行服务,在保险业务,在证券
业,零售业等其他种类的服务中,也有类似的开放承诺,可以看出,沈阳市面对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要积极利用,随着外商的进入,资金、技术和现金的管理经验不可掩盖地展示在沈阳市民面前,不应消极回避,而应该趋利避害,有效利用和吸收消化,使我市服务业在这天赐良机中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拓宽了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空间
沈阳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同时也为现代服务业拓展了领域和空间。

装备制造业的调整与改造,会大大增加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同时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这必然对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

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的出现,又会使实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的辅助劳动的独立化更加明显,外包服务渐成趋势。

因此,为制造过程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会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在经历资源整合、行业拓展、结构优化阶段之后,一些技术服务含量高、规模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会为沈阳地区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创造出品牌优势。

二、沈阳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历史上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的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建设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对经济社会的拉动力不强,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首先体现在服务业经济总量小,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

2007年,沈阳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55.5亿元,占全市GDP 的47.4%,而同期北京实现增加值6425.
6亿元,占71.4%,上海实现增加值6223.83亿元,占51.9%,并为2001年以来最高。

与这两个城市相比,沈阳的服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44
 经济理论研究
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和经济结构上,均有较大差距。

2.服务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产业结构除受到本国需求的影响外,还受到外部需求的影响。

发达工业化国家依靠资本、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成为世界上的主要服务输出国,服务的出口带动了本国及本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本国及本地区服务业的比重。

在沈阳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

沈阳市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业占的比重过大,而且由于沈阳旅游业及运输业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60%以上,其他服务业出口所占则更低。

此外,沈阳市服务贸易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进口则以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由于大量进口服务产品,产生逆差,不仅不利于本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很难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3.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偏低
市场化是服务业产生成长的前提,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服务业质量提高和数量增长越快。

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创造出更多的需求,诱发新的服务行业的产生,可以说,市场化过程也是服务业在空间上扩展、延伸的过程,因此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服务业发展的水平。

目前沈阳市商业、餐饮业、运输业中的公路运输等传统服务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而一些现代服务市场如银行、保险、电信、传媒和文教卫生等则存在明显的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致使各种社会资本难以进入,抑制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由于相关机构或企业的设立和业务扩展,审批手续严格、进展缓慢,不仅造成经济资源浪费,也导致很多企业经营业务与投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全社会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三、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分析
1.以制造业为依托,构建更为清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
路。

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

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2.加快国际化建设,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市场主体资质、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要对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还要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内外资两种力量的积极作用,提高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要加强与境外服务企业的合资合作,大力引进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设施、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

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各类中介咨询机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

3.改善环境,加大服务业政策支持。

政府对于城市服务
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政府只有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才能保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业领域的法制环境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同时在一些重点行业中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如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制定相关安全措施,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制定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监管办法等,以增强消费者选择服务企业的信任度与安全感。

其次,政府应当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服务业人力资本及研发的投入,完善服务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

此外,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其信息渠道的职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搜集、分析相关有利信息,促进服务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怀英.我国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宏观经济研
究,2003,(7).
[2]吴志红.加快建设沈阳现代服务业对策研究[J ].区域经
济,2006,(11).
[3]马坤.沈阳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J ].第三产业,
2005,(5).
[4]朱明春.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几个战略问题的思考
(上)[J ].中国经贸导刊,2004,(12).
作者简介:
李静,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