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一、现代服务业概述 (1)(一)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1)(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三)现代服务业的来源 (2)(四)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3)二、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4)(一)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4)(二)国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7)三、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 (11)(一)重庆现代服务业总体现状 (11)(二)重庆现代服务行业现状及特点 (15)(三)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比较 (29)(四)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重点 (44)四、江北区及观音桥商圈现代服务业发展 (47)(一)江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 (48)(二)观音桥商圈现代服务业发展 (52)五、现代服务业主体功能发展趋势 (61)(一)商贸物流 (61)(二)商务总部 (71)(三)金融保险 (82)(四)信息服务 (85)(五)会展旅游 (95)(六)文化创意 (110)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一、现代服务业概述(一)现代服务业的界定“现代服务业”在我国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和重组传统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和高新技术对产业的渗透和运用而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服务业,是原有服务业不断创新的产物。
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显著特征是高科技、高人力资源、高劳动生产率和高附加值,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知识技术、新经营业态、新增长方式、新服务内容和新管理理念以及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代价的发展态势。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目前国际上有关服务业的分类规范体系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3年颁布的《国民账户体系》和《国际收支手册》;联合国1990年到1998年先后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产业总分类》、《扩大国际收支服务分类》和《国际商品贸易分类》;经合组织和欧洲统计局1996年联合颁布的《联合贸易分类》;1991年颁布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美国普查局2002年颁布的《北美标准产业分类》等。
我国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5月14日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中指出第三产业主要包括14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提供的服务。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战略专题研究报告》中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依托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
相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该报告将现代服务业主要划分为四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
1、基础服务:包括通讯服务和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又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等。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三)现代服务业的来源现代服务业的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传统服务业经过新信息技术、新经营方式等升级成现代的行业。
具体有现代金融业、现代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和客运业、现代商业和住宿业以及现代社会服务业等五个行业。
由于这类服务业,在演变的过程中,行业的性质、业务范围等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基本上与以前一样。
第二类是新兴或新崛起的行业。
具体有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研发设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四个行业。
第三类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具备“现代”特征的服务性行业。
具体有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中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不包括生产);第三产业中规模较大的建筑装饰业。
第四类是由于企业实施虚拟化经营,从工业中分离出来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工业(主要是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产业。
企业虚拟化经营在本质上是各企业之间对功能进行分工和交换(协作)的过程,而交换的对象便是企业某种运行功能,这种运行功能作为商品,其本质与服务产品的本质是一致的,也就是在企业虚拟化经营过程中,企业之间交换的运行功能其本质属于服务产品。
这样当企业的某些功能通过分工形成了集中并逐渐成为一些专业化企业的固定产品向社会提供时,这部分业务便形成了现代服务业。
这些行业主要有单一或主体是从事研发设计和销售及技术服务、注册会计行业、企业培训、产品制造外包的工业企业等。
(四)现代服务业的特征现代服务业具有“三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三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新技术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理念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和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情感体验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二、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一)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1、发展概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
1980年-2000年期间,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升至63%,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43%。
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也不断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
1999年,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就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劳动力的比重平均达到40%以上。
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生产性服务比重加大,主要工业国达50%以上。
国际服务贸易增长强劲,1980-2000年期间,世界服务贸易额增长了近400%,年均增长率为7.1%,而货物贸易额增长不到300%,年均增长仅5%。
2000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总额的74%。
在信息通信服务领域,到2002年,全球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比例达到18%,移动电话比例达到18.77%,互联网用户比例达9.72%;金融行业已经迅速从传统服务业进入现代服务业的行列,网络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规模逐年迅速扩张;电子商务在近年得到快速发展。
据联合国《2002年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比2001年增长了73%;远程教育发展迅速。
1995年,全美国只有28%的大学提供网上课程,到1998年猛增到60%。
据统计,60%以上的企业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世界文化娱乐产业发展强劲。
根据Wipro的研究和估计,2001年底的全球地面数字电视观众达到4000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亿户,数字地面广播的覆盖率在英国和瑞典达到人口的90%。
美国娱乐业已成为年创利4800亿美元的庞大产业。
近几年,服务业国际转移成为重要趋势。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
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心,而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也渐趋明显,成为新的热点。
服务业国际转移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项目外包,即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它公司;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三是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为了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
对于东道国而言,第二和第三层面的服务业国际转移都表现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2、代表城市典型业态(1)纽约的金融服务业20世纪90年代开始,纽约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所占GDP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由1990年的26%上升到2000年的37%,上升了11个百分点。
银行业和证券服务的发展最为显著,1991年纽约银行业的就业岗位超过6.5万个,证券、商业经纪和交易业的就业岗位增加到12.9万个。
纽约市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了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刺激了面向全球的市场需求,从而诱导了金融服务业的形成。
(2)伦敦的金融和创意服务业伦敦是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的规模相当大。
1991年,在伦敦的500多家银行中,外国银行有470家,拥有的资本总额达1000多亿英镑;800多家保险公司中有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每年外汇成交总额约3万亿英镑,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同时,伦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伦敦股票交易所是世界4大股票交易所之一。
伦敦的创意产业也较发达,提供的就业机会远远超过金融服务业,居全国第一位。
(3)东京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服务业随着日本经济从“贸易立国”逐步向“技术立国”转换,东京凭借其集中了日本17%的高等院校、短期大学和27%的大学生,以及占全国1/3的研究和文化机构的资源条件,进一步调整“城市型”工业结构,以新产品的试制开发、研究为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精尖新”工业,并将“批量生产型工厂”改造成为“新产品研究开发型工厂”,使工业逐步向服务业延伸,实现产业融合,形成了东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生产者服务”的特色。
(4)新加坡的航运和贸易业新加坡既是世界有名的旅游国家、亚洲金融中心和亚洲美元市场中心之一,同时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还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提炼中心,也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新加坡港2007年吞吐量达到2790万标准箱;2007年对外贸易额5617.5亿美元,人均外贸量排名居世界第一。
与之相适应,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重头行业,新加坡在金融(银行、保险、会计、律师、审计)、交通(快捷的空运、海运和高效的港口)、商业酒店餐饮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