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用户研究方法

关于用户研究方法


现场调查方法
1、个人清单 2、行为考古学
现场调查方法
1、个人清单 2、行为考古学
情景调查方法
情境: 强调必须在用户正常的工作、生活情境中进行。
协作:调查者应该沉浸在用户的情境中,与用户转
化关系,学习像用户一样体验,即所谓的“师傅/徒弟” 模式。
解释:让用户自己解释研究者所观察到的用户行为、 生活习惯与所处的环境。
角色构建方法
角色构建方法
角色构建方法
设计师可以将人物角色所处的环境、使用的物品、喜欢的电视 节目等以图像形式放置在一起,制作人物角色的意象拼图。
角色构建方法
设计师还可以为人物角色设定一个场景,构建人物角色与 产品、场景之间的故事,并以剧本形式进行描述。
角色构建方法
为了保持人物角色 的活动,还可以让设 计团队的成员在设计 过程中扮演制定的人 以将以下几方面作为关键考察点。 1.个人: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和 随身物品(带什么东西出门,分别用来做什么,这些东西可能的情感意义) 等。 2. 家庭:如家庭成员(有多少人,成员之间如何交流,成员之间互相的 期望等)、居住环境(地理位置、装饰风格、家居及陈设、有特殊意义的物 品)等。 3.饮食:如食物的种类、菜系,饮食的时间和地点等。 4.出行:如使用的交通工具、常去的地点、假想的旅游目的地等。 5.通信:如使用的通信设备、使用方法、使用频率、某些特殊的关注等。
间接调查 , 在已完成的不同项目的调研结果或者公 开出版、发布的资料中获得数据、样本进行研究,抽取 所需要的资料。
现场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 是来源于人 类学的一种 研究方法, 它通过实地 收集的信息 描述某个特 定群体的习 惯、想法和 行为。
现场调查方法
纯观察法一般在不方便与用户交流或者不希望打扰受 访者的情况下使用。
角色构建方法
1.更全面而不是关注片面,设计师需要将所有资料放在一起综合分析, 仅仅以自己的兴趣来取舍资料,或者光靠一两个统计结果根本无法了解整 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2.可以共享,如果不能在设计团队中展示你的研究成果,别人很难赞同 你的结论。但是如果将调查所得不加整理就丢给别人,将会大大降低最重 要的数据的影响力。要使用户研究成果派上用场,必须把它们整理精简到 易于使用和理解。
焦点:在访谈中巧妙地引导用户,使研究集中在一 定的题目上。
情景调查方法
情景调查方法
流程分析方法
流程分析方法
流程分析方法
流程分析方法
流程分析方法
现场调查方法
练习题 主题:等车的人们(一)。 适用年级:工业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建议分组进行。 规格要求:(假定)杭州市政府决定在2011年前推行一系列市民服务政策,其中一项是 在市区各个公交车站和地铁站推出一系列产品,为市民提供帮助。请就等车的人们为主题, 综合利用现场观察法研究不同的人群在等车时的行为和表现,并以PPT形式制作研究报告。 参考时间:165分钟(分工后人均120分钟收集整理制作;45分钟组织课堂讨论)。 分析:在车站观察时可以找一类自己最感兴趣的人进行深入的观察。观察过程中一定要 带着问题。在车站等车的人们各式各样:有手拎一袋早餐担心迟到的上班族,有背着大背 包手拿地图仔细查看站牌的游客,有因为加班而疲惫不堪的末班车常客,有带着耳机、拿 着手机不停发短信而误了车的大学生,有满手大包小包刚从商场出来的购物者,有因为缺 零钱而找人搭伴上车的人⋯⋯其实,每一类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有用的资源。
3.容易记忆,容易记住的数据是那些经过合理、精心地分类组装的数据, 人们在任何需要它的时刻就能立刻回想起来。
4.可实施,用户研究的结果只有在可实施的时候才是有用的。
角色构建方法
角色构建方法
角色构建方法
角色构建方法
1. 关键特征与概述 2. 人物名字 3. 形象照片 4. 个人信息 5. 产品认知与态度 6. 人物角色优先级
角色构建方法
练习题 主题:等车的人们 适用年级:工业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建议分组进行。 规格要求:根据第八章课后作业搜集到的一手资料,每个小组 针对不同类型的候车人群,塑造一个主要的人物角色,制作人物 角色模板和人物角色意象拼图,用A3纸彩色打印,张贴在专业教 室中。 参考时间:165分钟(分工后人均120分钟收集整理制作,45分 钟组织课堂讨论)。
用户研究方法
用户研究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用户研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用 户研究的一般概念,熟悉用户研究领域的一些专用名词, 建立起用户研究的初级理论框架。 重点: 用户研究的意义,研究原则,定量与定性研究,直接 调查与间接调查。 难点: 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用户研究概述
在不了解用户情况下设计出 的产品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不能满足人们的情感体验需求。 用户研究的深度和质量直接关 系到产品设计的成败。
可用性测试方法
可用性的五个属性 可学习性(learnability) 效率(efficiency) 可记忆性(memorability) 出错(errors) 主观满意度(satisfaction)
可用性测试方法
可用性测试过程中形成的文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日程安排文档 2. 用户背景资料文档 3. 用户协议 4. 测试脚本 5. 测试前问卷 6. 测试后问卷 7. 任务卡片 8. 测试过程检查文档 9. 过程记录文档 10. 测试报告 11. 影音资料
用户研究概述
David Liddle将由技术推动的数字化产品的用户划分为三个阶段:狂热 爱好者阶段、专业用户阶段和普及消费阶段。
用户研究概述
用户研究的原则 1, 设计师不是用户 2, 用户不是设计师
用户研究概述
用户研究概述
用户研究概述
直接调查,即为了自身需要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个别、 具体的调研。
可用性测试方法
一、一对一用户测试 二、启发式评估 三、焦点小组
可用性测试方法
练习题 主题:手机的可用性评估报告 适用年级:工业设计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建议分组进行。 规格要求:设定一个主题,选择6-8款适合的手机,对它们的某一功能的可用性进行评估和比 较。测试的主题可以是手机的某一个具体功能,如查找联系人的方式;也可以从具体手机设计 定位出发,如测试某几款老人手机的可用性。评估可以针对软件方面,也可以是硬件方面的。 测试前针对要测试的功能点制定多个典型的测试任务,并邀请6-8个同学来完成一对一测试。 在设置任务前必须理清自己的目的,比如,为了检查写短信时多种输入法切换的可用性,可以 要求被测试者发一条指定内容的短信“明天晚上20:00一起参加Party吧!”给一个指定号码。 最终以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交。 针对该功能设计一份可用性调查问卷,在一对一的测试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者填写,以获 得被试者对该手机的主观评价。 参考时间:165分钟(分工后人均120分钟收集整理制作,45分钟组织课堂讨论) 分析:在针对某个具体功能做测试时,选择手机应该尽量考虑到差异性,如不同的品牌、同 一品牌不同历史阶段等。测试时应采取组间测试的方法,即测试手机的顺序应该针对不同被试 者进行先后的调整,以避免被试者心理、情绪以及学习兴趣受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