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KPM设置参数

PKPM设置参数

(一)前处理注意事项1、按构件原型输入:按柱、异形柱、梁、墙(含开洞)构件原型输入,没有楼板的房间要开洞,不要把TAT薄壁柱理论对结的简化带入。

2、轴网输入:删除各层无用的网点,利用偏心布置构件功能,消除短梁、短墙、柱内多节点。

PMCAD的数据检查要通过。

SATWE数据报告提示的问题要消除。

3、柱、梁截面形式及材料:附录A中的15种截面类型,程序可计算自重。

范例外的自重需用户输入。

4、板―柱结构输入:柱网需输入截面为100X100的虚梁。

5、厚板转换层输入:柱网需输入截面为100X100的虚梁。

层高以板厚的1/2划分。

6、错层结构输入:A、框架错层:在PM中调整梁端高,含斜梁。

B、剪力墙错层:由于PM以楼板划分层,可在错层中局部布板。

C、多塔层高不同:把形成的塔虚层中楼板去掉。

关于整理SATWE设计参数便览的说明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至关重要,以便览的方式整理其目的是在SATWE的操作中,可据本便览比较快的定下来。

SATWE的设计参数,用户手册有一些说明,但分散在多处且过于简单,很不好用。

论坛里也有许多帖子,但总觉得系统性、实用性有些不足。

SATWE前处理----接PM生成SATWE数据菜单共13项,重点是1、2两项。

由于水平有限在整理中肯定会出现不足和错误,欢迎斧正。

更欢迎参与。

SATWE参数便览之总信息1、水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采用隐含值0,经计算后,当大于15度时,填入计算值重算。

2、混凝土容重:隐含值25。

构件自重计算梁板、梁柱重叠部分都未扣除,框架结构可行,剪力墙、板柱结构偏小。

3、钢材容重:隐含值78。

可行。

4、裙房层数:指地上的周边都有的群房。

当主体一面或多面无裙房时,风荷载需个案处理。

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自然层号填输,含地下室的层数。

6、地下室层数:按地下层数填输,当一面或多面临空时,填土侧压力需个案处理。

7、墙元细分控制最大控制长度:墙元长度太大则计算精度无法保证,可采用隐含值。

8、对所有楼层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位移计算时,不论是否开大洞或不规则,必须是刚性板假定。

内力计算时,则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设为刚性板。

9、墙元侧向节点信息:一般工程选“出口”,剪力墙数量多的高层结构宜选“内部”。

选“内部”时,计算精度会有一点点降低,但速度要快很多。

10、结构材料信息:共5个选项:钢筋砼结构;钢与砼混合结构;有填充墙钢结构;无填充墙钢结构;砌体结构。

按含义选取,砌体结构用于底框结构。

11、结构体系:按结构布置的实际状况确定。

共分: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复杂高层结构、砖混底框结构、共9种类型。

确定结构类型即确定与其对应的有关设计参数。

12、恒、活载计算信息:“不计算恒、活荷载”即计算竖向力。

“一次性加载”可用于多层。

“模拟施工荷载1” 用于高层结构计算,“模拟2”仅用于高层基础计算。

13、地震作用计算信息:共3个选项:不计算地震作用,很少出现;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用于6-8度区;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用于九度区。

SATWE参数便览之风荷载信息1、地面粗糙度类别:分为A、B、C、D类。

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见《荷规》7.2.1条。

2、基本风压::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为50年一遇,《高规》3.2.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采用100年一遇的风压值。

3、结构基本周期(秒):用《荷规》附录E的经验公计算初始值即:框架结构T=(0.08-1.0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0.05-0.06)N。

其中N为结构层。

经运算后填输计算值重算。

4、体型系数:指的是含高度变化等因素的综合系数,应据《荷规》7节、《高规》3.2条确定。

体型系数分段最多为3。

5、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还没有分段功能。

6、超出上述范围的风荷载,可用程序的自定义功能。

SATWE参数便览之地震信息1、结构规则性信息:结构平面规则性判断见《抗规》表3.4.2-1、《高规》4.3节。

结构竖象规则性判断见《抗规》表3.4.2-2、《高规》4.4节。

2、设计地震分组:见《抗规》附录A。

3、设防烈度:见《抗规》附录A。

按《抗规》3.1.3条调整。

4、场地类别:共分4类。

见《抗规》4.1节。

5、框架抗震等级:见《抗规》表6.1.2。

6、剪力墙抗震等级:见《抗规》表6.1.2。

7、考虑偶然偏心:见《高规》3.3.3条。

计算单向地震时考虑。

8、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抗规》5.1.1条。

一般情况选用。

9、计算振型个数:一般应大于9,不超过层数X3,以参与质量系数是否达到0.9为准。

10、活载质量折减系数:见《抗规》表5.1.3。

11、周期折减系数:,《高规》第3.3.17条有具体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ΨT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g 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g 0.9~1.0;短肢剪力墙结构(补充) 0.8~0.9。

12、结构的阻尼比:钢筋混凝土结构:0.05;小于12层纲结构:0.03;大于12层纲结构:0.035。

13、特征周期:见《抗规》5.1.4条。

特征周期值见《抗规》表5.1.4-2。

附加周期值见《抗规》表5.2.7。

14、多遇地震最大影响系数:见《抗规》表5.1.4-1。

《高规》表3.3.7-1。

15、罕遇地震最大影响系数:见《抗规》表5.1.4-1。

《高规》表3.3.7-1。

16、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及相应角度:见《抗规》5.1.1-建议PKPM应明确此处的填的抗震等级是”计算地震作用“用的抗震等级,而非要采用的“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SATWE参数便览之活载i信息1、柱、墙设计活荷载:民用建筑勾选折减。

非民用建筑另议。

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民用建筑勾选折减。

非民用建筑另议。

3、梁活载不利布置最高层号:按自然层号填入。

4、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荷规》表4.1.2。

SATWE参数便览之调整信息1、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隐含值0.85。

可采用,也可修改。

2、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不与活载不利布置同时定义。

3、梁扭矩折减系数:隐含值0.4。

可采用,也可修改。

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隐含值0.7。

可采用,也可修改。

5、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一般取2。

6、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无地下室填1,有地下室向地下延伸一层。

7、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有时勾选。

《高规》10.2.7条。

8、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的地震内力:指楼层最小地震剪力,应勾选。

《抗规》5.2.5条。

,9、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结构梁柱配筋超配系数:隐含值1.15。

可采用。

10、指定薄弱层个数及层号:事先难以确定,可经运算后确定。

11、地震作用调整:11-1、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找不到规范依据,可配质量参与系数使用。

11-2、0.2Qo调整起、止层号:按自然层的起、止层号填入。

11-3、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始层号及系数:按顶塔楼的起始层自然层号填入。

系数一般取3。

SATWE参数便览之设计信息1、考虑“p-△”:可暂不勾选,经计算确定。

2、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位刚域:一般不简化,梁、柱截面特别大的节点可勾选。

3、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符合高层条件的建筑应勾选,多层建筑不勾选。

4、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勾选按有侧移计算,否则按无侧移计算。

判断见《钢规》5.3.3条5、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计算执行《混规》7.3.11-3条:当水平荷在产生的弯矩大于75%勾选。

6、结构重要性系数:按《混规》3.2.2条确定。

7、梁保护层厚度:按《混规》9.2节慎重确定。

8、柱保护层厚度:按《混规》9.2节慎重确定。

9、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0.85偏小,可据节点连接方式、螺孔多少适当加大。

10、柱配筋计算原则:由X、Y轴的弯矩比例确定,选双偏压比较稳妥。

SATWE参数便览之配筋信息1、梁主筋强度:据《混规》表4.2.3-1选用。

2、柱主筋强度:据《混规》表4.2.3-1选用。

3、墙主筋强度:据《混规》表4.2.3-1选用。

4、梁箍筋强度及间距:抗震设防工程填加密区间距可用100,非抗震设防工程按构造规定填可用200。

5、柱箍筋强度及间距:抗震设防工程填加密区间距可用100,非抗震设防工程按构造规定填可用200。

6、墙分布筋强度:据《混规》表4.2.3-1选用。

7、墙边缘构件箍筋强度:据《混规》表4.2.3-1选用。

8、墙水平分布筋间距:非、一、二、三级抗震300,框支墙200,见《混规》10.5.10条、《抗规》6.4.3条。

9、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非抗震工程见《混规》10.5.10条,抗震工程见《抗规》6.4.3条,高层特一级抗震见《高规》4.9.2条。

SATWE参数便览之调整信息11、地震作用调整:11-3、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始层号及系数:按顶塔楼的起始层自然层号填入。

系数一般取3”1.根据《抗规》第5.2.4条,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2.根据李国胜先生编著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第2.16条:在高层建筑顶部,当有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水箱间等高度较小的小塔楼时,如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并取3个振型时,小塔楼的水平地震作用宜乘以放大系数1.5;当采用9~15个振型时,求得的地震作用不再放大。

补充:“SATWE参数便览之调整信息11、地震作用调整:11-3、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始层号及系数:按顶塔楼的起始层自然层号填入。

系数一般取3”1.根据《抗规》第5.2.4条,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2.根据李国胜先生编著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第2.16条:(1).在高层建筑顶部,当有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水箱间等高度较小的小塔楼时,如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并取3个振型时,小塔楼的水平地震作用宜乘以放大系数1.5;当采用9~15个振型时,求得的地震作用不再放大。

(2).广播、通讯、电力调度等建筑物,由于天线高度以及其他功能要求,常常在主体建筑物的顶部再建一个细高的塔楼,塔高常超过主体建筑高度的1/4以上,甚至超过建筑物的高度,塔的层数较多,刚度较小。

塔楼的高振型影响很大,其地震作用比按底部剪力法的计算结果大很多,远远不止3倍,有的甚至大8~10倍。

因此,一般情况下塔与建筑物应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15个振型)或时程分析法进行分析,求出其水平地震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