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kpm参数设置
1、材料信息的定义
本层信息里设置混凝土钢筋的强度等级,局部不同的可以在材料强度里特殊定义(也可以在后续SATWE里定义特殊构件的时候定义)
2、设计参数
注意:
(1)、有地下室的按地下室情况如实填写,当无地下室的时候,第一层为地梁,柱子像下伸,这一层计算的时候也定义为地下室(2)、计算指标的时候地下室一般不组装,计算地下室的梁柱配筋的时候再组装
(1)、混凝土容重:如果输楼板荷载的时候没有考虑抹灰找平层等,此处一般输27,若输荷载时考虑了,则可输25;
(2)、钢截面净毛面积比值:钢构件截面净面积与毛面积的比值。
净面积是构件去掉螺栓孔之后的截面面积,毛面积就是构件总截面面积。
软件默认取值为0.5,经验值0.85,轻钢结构最大可以取到0.95,框架的可以取到0.9(当然这些和钢材的厚度负差、钢构件上面的开孔面积、焊接质量等等都有关系)
(1)计算阵型个数,取3的倍数,一般取楼层数的3倍;也可以在后续SATWE参数里不按阵型个数计算,按达到有效质量系数多少来计算(规范规定至少90%)
(2)周期折减系数,考虑隔墙对刚度的影响,隔墙越多,对刚度贡献越大,周期越小,折减系数就越小,根据《高规》第4章最后一页确定
其他参数如实填写
二、SATWE参数设置(V3.2为例)
前面pkpm设置了的参数会自动读取到SATWE里,因此可以在这里设置前面未设置的参数,检查前面已经设置了的参数。
1、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第一次计算不输入,计算后,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度大于15°后,填入该度数再重新计算。
(2)如实填写
(3)算指标时全楼刚性楼板假定,算内力时不采用,若选“整体指标计算采用强刚,其他指标采用非强刚”实则为同时计算两个模型,模型大了可能卡。
(4)默认勾选?
(5)一般选择默认“考虑墙的所有内力贡献”,但当有很多短肢剪力墙时可选“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其余计入框架”
(6)施工模拟
2、风荷载信息
“9)”项取软件默认情况
3、地震信息
应在隔震信息里输入相应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速度段:一般指当基本周期位于Tg—5Tg时的情况,动位移可取0-1
之间,一般取0.5。
默认是“按抗规和高规从严判断”,当为多层,不用考虑高规时,可选“仅按抗规判断”
(多层一般可不选)
6、设计信息
(1)、钢构重要性系数
(2)、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参见前面PKPM参数设置
(3)梁按压弯计算的最小轴压比
(4)、是否考虑P-DELTA效应
第一次计算可勾,计算完成后,查看“建筑结构总信息”计算结果,如果计算结果显示需考虑,则勾选,如果显示不需要,则不勾选再计算一次。
(5)、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勾选此项。
详见《混规》11.3.1
(6)、结构中的框架梁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用于框剪结构,一般结构可不勾选。
框剪结构计算出来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在该范围内时,可勾选了再重新计算。
(7)按高规5.2.3-4条进行简支梁控制
(8)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梁柱节点位置,由于刚度较大,其中部分长度可看做刚体,不计入构件的计算长度中
梁端考虑刚域后,梁端截面计算弯矩取刚域端截面的弯矩值,相对轴线截面的弯矩值有所减少,可以减少配筋量,也有利于实现强柱弱梁。
考虑柱端刚域,也就是说减少柱计算长度,梁柱线刚度比减小。
水平力作用下,柱分配弯矩增大,自然配筋增大。
最终表现在配筋上,考虑梁端刚域梁的配筋减少,考虑柱的刚域柱的配筋变大,符合强柱弱梁的设计思路。
取值方式:(建议)勾选梁刚域、不勾选柱刚域;均不勾选则计算结构较为保守
原理:刚域即一个不会产生变形的区域,梁柱重叠区由于变形极小,故一般可以看作刚域。
但需要说明的是梁柱重叠区并不全是刚域,其梁柱刚域取值长度都是由计算得来的。
将其看作刚域后代表梁柱的计算长度均变小,因此理论上来说,梁配筋将减小,而柱配筋则不然,当勾选柱刚域时,由于减小了柱的计算长度,致使其刚度改变,从而较多情况下会导致计算结果异常,所以一般使用时均不勾选柱刚域。
此项建议尽量勾选,勾选后梁配筋会减小,更符合受力模式;而不勾选,虽使得配筋变大,表明上看更加安全,其实不然,配筋变大仅增大竖向荷载下的安全性,但导致强柱弱梁更能实现,即水平荷载作用下更加不利。
(9)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10)柱配筋计算原则
一般结构按单偏压计算,异形柱结构按双偏压计算
(11)柱剪跨比计算原则
取值方式:建议采用通用方式(M/VHo)
原理:通用方式是规范的计算方式,对结论更为准确,而简化方式主要方便手算检查,因此采用简化方式可能导致实际不是短柱的计算结果为短柱。
简化方式的适用条件是柱子反弯点必须在柱垮范围内。
(12)按混凝土规范B.0.4条考虑柱二阶效应
本参数对目前设计项目已基本无用,可忽略
取值方式:一般均不勾选
原理:B.0.4条是针对排架结构,而按照目前规范精神,已经不建议采用排架结构的结构形式了,故而此项可不予理会
(13)、过渡层信息
规范要求B级高度建筑需设置过渡层,本参数即是软件要求认为指定过渡层的位置
取值方式:一般取约束边缘构件的上部一层或者两层为过渡层
原理:B级高度已属于高度超限的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大受力也较为复杂,正常情况下规范要求将约束边缘构件的上一层或两层,设置为过渡层,其意义在于过渡层的边缘构件配筋比约束边缘构件略小,而比构造边缘构件略大,不至于出现承载力突变的情况,保证结构安全。
(14)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
(15)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
造边缘构件
7、配筋信息、荷载组合
按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就好
8、地下室信息
其余信息按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