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古代史》新教材[秦汉]图文资料的释读与应用高中《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秦汉部分,共有历史地图10幅、历史图片22幅、文字史料8则。
【例1】“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图文释读材料引自《史记·李斯列传》。
它表明从秦始皇时全国开始有了统一的制度和律令,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了一整套封建统治制度,制定了许多律令,对我国后世制度和律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图文应用.问题设计始皇是谁?他叫什么名字?始皇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怎样的律令?始皇创建的政治制度和制定的法律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史记》为什么说“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参考答案秦始皇,嬴政。
②创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等。
参照六国律令,制定并颁布了条目繁杂而严厉的秦律。
③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它也加强了地主阶级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化,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④因为,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都是在秦朝时开始创立的,如政治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等。
它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和文化制度的基础,对后世影响很大。
【例2】图《铜权》(左图《秦半两钱》(中图《五铢钱》(右)图文释读权,就是秤锤,即秤砣。
该铜权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前209)诏文。
它是秦统一度量衡的物证。
秦半两钱,为秦朝统一的货币,铜质圆形,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以半两作单位,故称“半两钱”。
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
五铢钱,为汉武帝时改革币制而铸造的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
王莽改制时,发行大钱,废五铢钱。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图文应用.问题设计图1的用途是什么?它反映了秦巩固统治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何意义?图2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它反映秦巩固统治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何意义?图3中的五铢钱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当时流通情况如何?它与图2有什么联系?秦朝统一的货币有几种?汉代的货币以什么为主币?回忆一下,秦汉时期主要有哪几次币制改革?说明其成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参考答案衡器,即秤砣。
统一度量衡。
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经济的交往和发展。
②铜。
统一货币。
利于商品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③西汉汉武帝时。
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
汉承秦制,两者都是圆形方孔,五铢钱是秦半两钱的演变发展。
④秦朝统一的货币有两种:黄金是上币,用镒作单位;铜质圆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
汉代的货币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
⑤主要有秦始皇统一货币、汉武帝改革币制和王莽改革币制。
币制改革的成败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成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败则引起经济的混乱。
【例3】材料一《东汉豪强地主庄园图》材料二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昌言》图文释读材料一是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的缩影,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庄园的全貌,从图中可以看出庄园里有坞堡壁垒、望塔,有院落、建筑群等。
豪强地主驱使依附农民和家内奴婢在田庄内从事各种生产。
材料二引自东汉仲长统的《昌言》,该段文字抨击了恶性发展的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揭示了东汉阶级矛盾激化和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
图文应用.问题设计何谓“徒附”?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有什么特点?东汉豪强地主在政治和经济上有什么特殊地位?其成因是什么?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是东汉豪强地主属下的一种依附人口。
特点:规模大,占地多;经济上自给自足;拥有家兵,筑有坞堡壁垒;庄主不向国家交纳租赋。
②地位:政治上,把持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经济上,拥有大规模的田庄。
成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的,而东汉政权对豪强地主利益的保护是其势力发展的具体原因。
③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构成了对中央的严重威胁,导致了东汉末年社会矛盾的尖锐和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例4】“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
中兴所治有定处。
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
初岁尽诣京师奏事。
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
——《通典·职官》图文释读该材料引自杜佑的《通典·职官》,记述了西汉至东汉时期监察制——刺史制度的发展和刺史职权的变化。
图文应用.问题设计刺史制度创建于何时?当时刺史的职权如何?材料中的“中兴”指的是什么?此后,刺史的职权有何变化?你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制度?.参考答案西汉武帝时。
刺史一职的品级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②东汉政权建立。
此后,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③这是一种监察制度,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借鉴。
起初,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后来,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也就失去了其监察作用。
而且,封建监察机构本身也是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所以它既不可能摆脱官僚主义的恶习,也不可能摆脱官僚制度弊病的制约。
其腐败是必然的。
【例5】《汉墓壁画属吏图》图文释读该壁画形象地描绘了汉代察举制以及官场的上下级关系:被察举的门生、故吏成为举荐人的属吏,他们以君臣、父子之礼对待举荐人,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官僚集团。
它也体现了汉代墓室壁画的内容、特点及其艺术成就。
图文应用.问题设计该壁画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历史现象?其成因是什么?该壁画反映的是怎样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始于何时?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我们今天在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上应该如何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参考答案现象:汉代被举荐的人成为举荐人的门生、故吏,他们以君臣、父子之礼对待举荐人,并彼此勾结,形成了一个个官僚集团。
成因:由于察举标准笼统,缺乏严密的考核,被举荐者多为私人的门生、故吏,他们一旦为官,就成为举荐人的属吏,彼此结合,从而形成了官僚集团。
②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察举制。
始于西汉。
它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但到东汉中后期,导致了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形成并发展起来。
③要破格提拔和重用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反对任人唯亲,提倡任人唯贤;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选任人才的监督机制。
【例6】图《东汉纺织画像石》图《二牛抬杠牛耕画像石》图文释读图1东汉纺织画像石,1970年出土于江苏泗洪曹庄东汉墓,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它描绘了汉代编户齐民从事纺织生产的情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图2二牛抬杠牛耕画像石,1971年出土于陕西米脂东汉墓,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它为墓室的门框,画面描绘了一人驭犁、二牛抬杠的牛耕方法,反映了当时耕作技术的进步和推广。
图文应用.问题设计你认为图1有什么史料价值?图2反映了怎样的一种耕作方法?其推广情况如何?图1和图2在艺术上有什么价值?.参考答案它一方面反映了汉代纺织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汉代编户齐民的沉重负担和悲惨处境。
是研究汉代纺织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生活以及雕刻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
②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
汉武帝时赵过推广;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图1和图2都是汉代艺术珍品,体现了汉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风格与成就,是研究当时人们生产活动和艺术创作水平的珍贵资料。
【例7】图《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素纱禅衣》(左)图《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右)图文释读图1马王堆汉墓素纱禅衣,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交领、右衽、直裾式,袖较宽。
衣长128厘米,腰宽48厘米,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仅重49克)。
它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
为国内所仅有。
图2马王堆汉墓帛画,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是我国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彩绘帛画。
画面呈“T”字形,以祈颂墓主人灵魂升天为主题。
帛画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为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画天上以示死者的归宿,画人间以示死者生前的荣华富贵,画地下以示阴间的幸福。
画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图文应用.问题设计图1所示的素纱禅衣纱料质地轻而薄说明了什么?图2的画面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真实情况?它有什么艺术特点?你知道西汉时期民间最优秀的纺织家是谁吗?有何贡献?.参考答案说明了西汉时丝织业发达,工艺水平高超。
②表明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主人生前的荣华富贵,从而也反映了西汉时期地主阶级过着豪奢生活这一社会真实情况。
整个画面布局对称,线条流畅,描绘精细,色彩绚丽,显示了西汉高超的艺术造诣。
③陈光宝妻。
她传授织法,织成多种美丽的花纹。
【例8】《东汉陶船》图文释读东汉陶船,1954年出土于广东省广州市先烈路,现藏于广州市博物馆。
陶船高16厘米,长56厘米;船分前、中、后三舱,前舱较矮,中舱最宽,后舱特高;船前有锚,船尾有舵,船中有俑。
它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为研究汉代社会经济生活及其阶级关系提供了形象的实物模型。
图文应用.问题设计说说你从《东汉陶船》中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参考答案陶船中有橹、舵和布帆等设施构件,还有锚的使用,表明汉代造船航海技术已臻成熟。
船形结构复杂、精巧,人物形象逼真,表明了汉代陶塑艺术水平的高超,陶瓷业的发展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例9】材料一《西汉长安城平面图》材料二《东汉市集画像砖》材料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史记》图文释读从《西汉长安城平面图》看,当时的长安城布局整齐,功能齐全:有宫殿、官署、武库,有商业区(如东市和西市)、手工业区和居民区;街道宽广、四通八达:全城有12座宽阔的城门和八街(纵街)九陌(横街);规模宏大:城墙周长25公里,比当时西方著名的罗马城大4倍。
东汉市集画像砖,出土于四川广汉。
它描绘了汉代交易市场的布局、管理及繁荣兴旺的景象,是汉代繁盛商业活动的真实写照。
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材料三引自《史记·货殖列传》,记述了当时商人往来各地十分活跃、商品种类非常丰富的情况,反映了商业的兴盛发达。
图文应用.问题设计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汉代城市商业繁荣的特点。
综合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随着商业的发展,两汉时期出现了一批相当繁华的名都大邑,时称的“五都”是哪五都?两汉时期的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为什么出现了商业繁荣的景象?.参考答案特点:商业通道四通八达;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市内店铺排列有序,设有管理市集的机构和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