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说课稿(部分)书籍目录:第一单元山水神韵1 赤壁赋苏轼文本素材激活高考考点体验/利用语境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文本素材激活高考考点体验/结合写作意图分析衬托的作用3 再别康桥徐志摩文本素材激活高考考点体验/理解“画面”,把握“诗意”自读文本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文本素材激活高考考点体验/翻译文言句子要“信”“达”“雅”单元提升训练(一)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4 张衡传范晔文本素材激活高考考点体验/揣摩文意断句5 论无性造人托马斯文本素材激活高考考点体验/筛选整合论述类文章信息要找准区域自读文本短文两篇沈致远说数文本素材激活对称趣谈文本素材激活单元提升训练(二)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文本素材激活高考考点体验/把握实、虚景中蕴含的诗人情思7 蒙娜丽莎的魅力傅雷文本素材激活高考考点体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自读文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乔治·桑文本素材激活单元提升训练(三)第四单元人生百相8 套中人契诃夫文本素材激活高考考点体验/把握肖像描写的作用9 鸿门宴司马迁文本素材激活高考考点体验/归纳概括要找准语段,对照原句自读文本项链莫泊桑文本素材激活梦卡夫卡文本素材激活单元提升训练(四)活动性学习专题与经典对话教材习题答案与解析本书习题答案与解析高中语文精品说课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从本文自身的特点出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解说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篇文章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板块,这一专题……,《》表达了……,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题。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我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教学重难点:那么,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二、学情分析【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诗歌并不陌生,也掌握了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没有养成调动情感、运用想象来填充意象,品悟情感的习惯;另外,爱国已成为他们情感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阅历有限,他们对这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体验得较为肤浅,所以在理解诗人情感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用于诗歌)】【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积累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能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高一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了解得较为肤浅,(换成合适的一句话)所以在理解文章主旨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用于文言文)】【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
所以在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
(用于现代文、小说)诗歌不能用这个,因为诗歌不讲求理性认识,除非哲理诗。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我将设定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谈话法和情境教学法相补充。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
具体包括朗读法、勾画批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勤动口、勤动口、勤动脑,最大限度的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设定以下六个教学环节:第一: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为学生播放歌曲《我的祖国》,“”歌词所体现的情感与本文不谋而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导语是:这样的导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烛之武退秦师》、《拿来主义》那个单元)第二:介绍作者、背景(如果有背景有文体,就板书“作者、解题”)首先,请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了解作者,我将引导学生从作家的地位、称号,代表作品,写作风格和名言警句这四个方面来积累必要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其次,为学生介绍**(文体)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积累必要的文学常识,提升语文素养。
最后,利用幻灯片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第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解决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设置这一环节)是想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课文的概貌,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居高临下,为微观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程度,直接影响对课文的学习效果。
首先,请学生通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文章讲了什么事,传达了什么情)其次,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踊跃发言,老师点评后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建议文章分为()部分。
最后,请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旨,派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后,亮出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和套路。
疏通文意(用于文言文)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对文言文心生畏惧,设置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为探讨文章内容打基础。
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扫除生字词障碍,注意句读。
其次,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第三,老师请同学们分组整理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现象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勾画批注。
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最后,老师利用幻灯片展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学生巩固吸收,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在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进入下一环节:文本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或者探讨)……(适当地把难点再说一下,可以是学习写作技巧、论辩技巧、进谏艺术;也可以设置探究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
为此,我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象征艺术(为此,我将引导学生分析“我”的形象;为此,我将引导学生思考。
)(用于现代文)1.首先请学生重点阅读(朗读)课文的()部分,划出包含作者情感的句子(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交流心得,全班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后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请学生分组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完整。
老师明确后,学生举例说明。
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
为此,我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象征艺术(为此,我将引导学生分析“我”的形象;为此,我将引导学生思考。
)(现代文)第四:鼓励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检验了老师的教学效果。
第五:根据新课标尊重学生差异性的要求,我将设置两个不同层次的作业:1.背诵课文(精彩段落)2.写一篇文章发表在班级博客上。
3.五、说板书设计我认为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就本文而言,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一文的粗浅认识和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做出调整,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有不足之处,恳请评委老师指正,谢谢!1、《赤壁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后接《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
这三篇虽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说教学目标在以上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状,确定教学目标。
(二)目标确定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了解本文景、情、理统一的特点;在充分地把握与鉴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四)教学难点:深入分析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解决办法: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三、学生分析学生已经经过必修①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如下三方面的需要: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
3、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2、第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
3、第二课时,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4、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美读成诵(一)导入课文东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
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