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神话丰富奇特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课内自读课文。

文章浅显易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中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并进行想像力的训练。

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

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二、了解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1、比较阅读:思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明确:⑴造人的具体过程;⑵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⑶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2、找一找、谈一谈: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提示: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又表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

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3、神话精彩情节欣赏──听录音: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这篇神话描写的重点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悄悄进入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听听大神女娲的心声,想像她造人的辛劳与执着,听听人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欢呼,感受我们人类诞生后的欢欣愉快。

4、女娲形象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女娲是神,更是人。

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⑴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⑵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⑶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5、想像力的训练:借助想像和幻想,对女娲造人的情景做另一番合理的推测。

贴近生活,合情合理,不能胡思乱想。

自编神话《女娲造人》,与袁珂及古人比一比。

分小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6、有关人类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学生谈一谈。

7、你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吗?学生议一议。

教师展示:传统的古猿进化说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尘埃说四、作业2、继续完成自编神话《女娲造人》。

五、感悟小结同学们,无论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人类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

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我国古代一些神话民间故事导入。

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哪咤闹海》《精卫填海》等。

二、简介神话和神话的特点1.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肋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神话的特点: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神话富有幻想的形式。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袁珂: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

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四、预习字词检查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澄澈chè生气蓬勃péng bó幽光yōu 莽莽榛榛zhēn绵延mián 神通广大shén 灵敏mǐn 枯藤téng五、赏读课文(一)听课文录音思考1、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女娲神性:神通广大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总之,女娲是一个人性化的神。

(二)复述故事情节1、从女娲的角度复述故事。

2、从女娲造出来的第一个人的角度复述故事。

要求:语言简洁生动六、拓展延伸:关于想象(一)有关的名人名言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雨果)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黑格尔)(二)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三)想象大比拼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1、牵牛花开放啦,……2、早上打开窗户,哇……3、远处的霓虹灯亮了,……七、课堂小结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八、作业1、将文中的故事或自己改编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3、阅读《风俗通》二则,看看课文在《风俗通》短文的基础上丰富了哪些内容?教学反思:不足之处: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在处理环节板块之间的衔接上做的不到位。

2、读的不够,因为文章长度的原因,只能利用早自习时让学生提前阅读,课上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朗读。

3、课堂评价不到位。

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没有发动学生作点评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

2、学生寻找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讲述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如果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3、跳读课文,划出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

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三、拓展延伸你能对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经过进行新的想像吗?四、教师小结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

五、作业布置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己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说一段话。

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篇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

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

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注音。

(莽莽榛榛、神通广大、生气蓬勃、疲倦不堪、兴高采烈)。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女娲怎样创造人类?女娲造出来的人是怎样的?你认为女娲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开天辟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

女娲同样感到孤单寂寞,她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

女娲非常喜欢,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叫做人。

接着又造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

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5、给课文分段,并概况段意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起因。

开天辟地后,万物具备,世界上没有人类。

第二部分(2――12):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5):写人类广泛出现在世界上。

第二部分(16――17):写女娲把人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创造后代,使人类代代延续。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一)自学提示: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鼓励学生脱离书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要求要生动详细。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二)体会神话想象的.特点。

1、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想想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去想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