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2020春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分析化学2020春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分析化学2020春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11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二章1.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2.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3.以下关于偶然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4.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进行仪器校正5.有关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6.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作空白试验可以估算出试剂不纯带来的误差是几位有效数字()四位8.按有效数字修约的规则,以下测量值中可修约为的是()9.试述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高,不能说明其准确度也高,因为可能有系统误差存在。

但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因此,只有精密度与准确度都高的测量值才最为可取,结果才准确。

准确度表示测量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现性。

由于真值通常未知,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才接近真值,这时,才可用测量结果的精密度来衡量结果是否可靠。

10.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有哪些?1.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2.减小测量的误差。

3.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4.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

11.根据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下列各式的结果。

(1) + ;(2) + + -;(3)××;(4)× +(5)(-)/;(6)×104 -×103;(7)(×10-4)×(×10-6)(8)×10-7/×10-3(1)(2)(3)(4)(5)(6)(7)(8)12.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2),,,,(3),,,,,(1)平均值:;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2)平均值:;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3)平均值:;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13.用化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同一复方阿司匹林片剂中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得的标示量含量如下:HPLC(3次进样的均值)法:%、%、%、%、%及% ;化学法:%、%、%、%及%。

问:①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与平均值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别?②在该项分析中HPLC法可否替代化学法?(1)F检验:F值= df=9 p=;双尾两组样本平均值t检验:t= df=9 p=;因F检验和t检验的p 值均大于,所以,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与平均值不存在显着性差别;(2)在该项分析中HPLC法可以代替化学法。

第三章1.已知1mlKMnO4相当于 Fe2+,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T KMnO4/Fe=ml2.某酸碱指示剂的K HIn=×10-5,则从理论上推算其pH变色范围是 ( )。

4~63.非水酸碱滴定中,下列物质宜选用酸性溶剂的是()。

NaAc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大多为( )。

1:15.在络合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叙述中正确的是()。

酸效应系数越小,络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6.以EDTA为滴定剂,以EBT为指示剂,不会出现封闭现象的离子是()。

Mg2+7.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和( )无关。

浓度8.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滴定至近终点时+/Fe2+电对的电位升高和()因素无关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10.用铁铵矾指示剂法中回滴定法测定NaCl时,若不采取措施防止AgCl沉淀转化为AgSCN沉淀,则会造成测定结果( )偏低11.用吸附指示剂法测定Br-浓度时,应选择下列何种指示剂 ( )曙红12.下列说法违反非晶形沉淀条件的是( )。

沉淀应与母液放置过夜13.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对沉淀的溶解度的影响分别是()。

增大,减小14.若使用永停滴定法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电流降至最低点且不变化,则说明()。

滴定剂为不可逆电对,被测物为可逆电对15.直接电位法测溶液pH,应选用()为指示电极。

玻璃电极16.计算题称试样,试样含Na2CO3,NaHCO3和不与酸反应的杂质。

溶于水后,用 mol/L HCl溶液滴定至酚酞变色,消耗 ml,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滴定至出现橙色,又消耗,求试样中Na2CO3,N aHCO3和杂质百分含量各为多少?已知解:称取一定量的纯草酸溶解后定容至100ml,移取用L的NaOH标定,耗去;另取等量一份,若用L的KM nO4标准溶液滴定,则需消耗KMnO4多少可以滴定至终点?(草酸的Ka1=×10-2,Ka2=×10-5)称取 NaCl 基准试剂,溶解后加入 ml AgNO3 标准溶液,过量的Ag+需要 320ml NH4SCN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已知 AgNO3标准溶液与 NH4SCN标准溶液能完全作用,计算 AgNO3 和NH4SCN 溶液的浓度各为多少?已知第四章1.某物质摩尔吸收系数很大,则表明()。

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吸光能力很强2中红外区的特征区是指()cm-1范围内的波数波长越长3..电子能级间隔越小,电子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4.有一物质分子式为C5H10O,其IR光谱表明在1725cm-1处有强吸收,请判断它可能属于下列何种物质()5.下面有关红外分光光度法错误的是()。

6.下列类型的电子能级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7.下列气体中,不能吸收红外光的是()正确答案是:N2.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正确答案是:氘灯9.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区出现两个吸收带的是()丙烯醛10. 核磁共振氢谱主要是通过信号特征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峰高11. 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相对化学位移12. 核磁共振氢谱中,不能直接提供的化合物结构信息是()化合物中双键的个数和位置简答题1.朗伯-比尔定律的含义是什么它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何要求(1)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A=EcL。

(2)朗伯-比尔定律表明单色光通过吸光物质溶液后,吸收度A与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L之间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因此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3)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中的E为比例常数,称为吸光系数。

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

在一定条件下(单色光波长、溶剂、温度),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之一,可作为定性鉴别的重要依据。

在吸收度与溶液浓度(或浓层厚度)的线性关系中,吸光系数是斜率,其值愈大,测定的灵敏度愈高。

2.哪些因素会影响荧光波长和强度?答:(1)温度:物质的荧光随温度降低而增强。

(2) 溶剂:一般情况下,荧光波长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长移,荧光强度也有增强。

溶剂如能与溶质分子形成稳定氢键,荧光强度减弱。

(3) pH:荧光物质本身是弱酸或弱碱时,溶液的pH对该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

(4) 荧光熄灭剂:荧光熄灭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或荧光强度与浓度不呈线性关系的现象。

(5) 散射光的干扰:包括瑞利光和拉曼光对荧光测定有干扰。

3.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红外非活性振动答: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是:(1)电磁辐射的能量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之间的跃迁所需要的能量相等。

(2)被红外辐射作用的分子必须要有偶极矩的变化。

不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振动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4.解析红外光谱的顺序是什么为什么答:为防止片面利用某特征峰来确定官能团而出现“误诊”,遵循四先、四后步骤:先特征(区)、后指纹(区);先最强(峰)、后次强(峰);先粗查、后细查;先否定、后肯定的顺序。

5.峰裂距是否是偶合常数偶合常数能提供什么结构信息答:对简单偶合而言,峰裂距就是偶合常数。

但高级偶合需通过计算才能求出偶合常数。

偶合常数是核磁共振谱的重要参数之一,可提供物质结构中核间关系、构型、构像及取代基位置等信息。

三、计算题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如把该化合物配成g/L的溶液,用1 cm的吸收池测其透光率为10%。

求其摩尔吸光系数。

维生素B12的水溶液在361nm处的为207,用1 cm吸收池测得溶液的吸收度A为,求该溶液的浓度。

四、谱图解析题第五章1.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丰度为100%,这种峰称为()基峰2.关于分子离子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上均不正确3.在通常的质谱条件下,不可能出现的碎片离子峰是()正确答案是:M-84.如果母离子和子离子质量分别为120和105质量单位,则m*的m/z是()5.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麦氏重排的是()6.丁酮质谱中,m/z 29的离子来源于():i 裂解7.分子离子峰结构与强度的关系为()共轭体系越长,分子离子峰强度越大.二、简答题1.质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质谱仪为什么需要高真空答:质谱仪的基本组成包括真空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系统五部分。

质谱仪的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等均需保持高真空状态。

若真空度不足,则会造成样品离子散射和样品离子与残余气体分子碰撞产生各种碎片、本底增高和产生记忆效应,而使图谱复杂化,干扰离子源的调节、加速极放电等问题。

2.常见的质量分析器由哪几种?答:质量分析器的主要类型有磁质量分析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和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等。

3.质谱仪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1)质量范围:质谱仪能够进行分析的样品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或m/z最小到最大的质量范围。

(2)分辨率:指质谱仪分开相邻质量离子的能力。

若有两个相等强度的相邻峰,当两峰间的峰谷不大于其峰10%时,认为两峰已经分开。

(3)灵敏度:质谱仪的灵敏度有以下三种表示方法。

绝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以检测到的最小样品量;相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以同时检测的大组分与小组分含量之比;分析灵敏度是指输入仪器的样品量与仪器产生的信号强度之比。

(4)质量准确度,又叫质量精度,即离子质量实测值M与理论值值M0的相对误差。

三、波普解析题第六章1.用气液分配色谱法分离A、B、C三组份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分配系数K A>K B>K C,则其保留时间的大小顺序为()。

A>B>C2.在气-液色谱中, 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 且峰很窄, 其原因是()。

固定相选择性不好3.两组分以沸点差别为主时,首选的固定液为()。

角鲨烷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5.当用硅胶为基质的填料作固定相时,流动相的pH范围应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