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六大步骤一,如何写作文?首先能够清楚地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然后把最好的文字表现在你这篇作文中,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或者说新颖的表达形式,可以适当使用。
不能一味地去猎奇。
章写的时候,应该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的观点。
提倡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
”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才有真情实感。
因为有这样的真情实感,写出来以后才是一个经过思考、经过经历得来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才是生活当中很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也才会赢得读者。
二,各种作文写作技巧:A,记叙文----四段式加强描述法一、「择要深入」:仔细描写人、事、物,而不是提一下而已;与草草的提一大堆事物,不如精细的描写几样就好。
例如说别人胖,就别提他头发很长这些不相关的事。
二、「善用比喻」:把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嘴巴所吃到的、皮肤所接触到的、心所感觉到的,用「……好像什麽……」的方式,来取代呆板的直述。
例如,「他很高。
」不改成「他那过人的身高,几乎要摩擦天花板,再长的床都不够大,简直是个人形高塔。
」三、「成语俗话」:可以丰富文章。
适时的加入成语或者俗话,有画龙点睛之效,当然切记不要太过火,整篇引用个没完没了,而能在文中加入成语的方法无它,就是勤背成语、俗话、名人语录、静思语、诗词等等。
四、「善用举例」:说明了一大堆,不如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例如:形容完小明是多麽多麽会吃之后,马上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小明吃完晚餐后,一起去逛夜市,不料他竟又吃了三盘臭豆腐、一碗猪血汤、一杯绿豆沙、一包鸡蛋糕……。
天啊!回到他家,他妈妈问要不要吃消夜,他竟然点点头说:『好好好……,我又饿了!』」这样一来,文章肯定生动有趣多了!B,议论文----说明型三段论一、说明型的论说文的特徵,就是在说明题目是什麽,以「我的烦恼」为例,就是说明自己的烦恼是什麽。
二、说明型文章可以分成三大段:解题、说明、总结期望。
三、首段为解题,就是把题目概括性解释、举出例证、四方联想一下。
以此题为例,就要说明一下什麽是「烦恼」、不同的人有什麽不同的烦恼、有了烦恼会有什麽影响等等。
沈氏写作训练法之《记事》部分内容简介一:写作的目的在于交流人和人之间是需要互相交流的,而交流,就要有一定的形式,如可以通过说话的形式交流,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交流的,也可以过文字的形式来交流。
交流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你想表达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在你的脑子里。
交流的一般程序是这样的:小明和小龙交流,小明脑子里有内容。
这个内容,可能是形象的事物,也可能是抽象的思想感情。
现在他要把这个内容告诉小龙,他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写出来。
小龙看了小明写的句子或文章,在脑子里也出现了内容。
如果小龙脑子里的内容和小明脑子里的内容差不多,甚至是一样的,那么,小龙就理解了小明,交流的目的也就达到的;如果小龙脑子里的内容和小明的不一样,那么小龙就没有理解小明的意思,交流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现在举例说明:老师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内容,写出句子:小青站起来。
让学生看这个句子,学生脑子里就会出现内容,让学生闭眼看自己脑子里出现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把脑子里的内容做出来给老师看,看看和老师脑子里的内容是不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应该没有问题。
然后再做如下句子:1:他在玩。
2:他在玩足球。
3:他大喝一声:“嘿!”,飞起右脚,把球踢向大门。
在这里,一般来说,1和2两个句子很容易出现不一样的情形。
比如第1句,老师脑子里想的是3句那样,但他写出的却是‘他在玩。
’而学生看了这一句,可能想到的是玩篮球,是跳绳。
我们当然不能说学生错误地理解的句子,所以第一句这是很容易出现误解的。
第2 句也是一样的。
但学生看了第三句,脑子里产生的内容会和老师脑子里的内容是一样,不会有误会,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第1、2句会产生误解,而第3句不会呢?原因是前二句都是不是伯儒行为句,写得不具体;而第三句,是伯儒行为句,写得具体。
当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作文要具体时,意思就是要写伯儒行为句。
那么什么是伯儒行为句呢?我们会在‘二’中讲明。
朋友,有没有启发?有,太好了!你是我的知音。
没有?唔,没关系,接着往下看,我向你保证,你会得到很多。
二:如何把事情展开、写具体?在写作训练中,记事记叙文是最基础的文体,练习写作应该从学习记事记叙文做起。
记事记叙文写些什么呢?顾名思义,是写事的。
我们怎样去写事呢?这要看我们是怎样做事的,我们怎样做事,就怎样去写。
我们是怎样做事的呢?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所以我们要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
1:什么是伯儒行为?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
伯儒行为有六种:动作、看见、说话、听见、感觉、想。
2:什么是伯儒行为句?把伯儒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伯儒行为句。
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的。
伯儒行为句有六种:动作句,看见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想句。
3:伯儒行为句:A:动作句:1):他扭过头。
2):他站在地上。
B:看见句:1):他看见小龙站在地上。
2):她看见窗台上放着一摞本子。
C:说话句:1):他说:“哎,你别走哇。
” 2):小明唱道:“美丽的草原……”D:听见句:1)我听见老师大吼:“都坐好!” 2):他听见“汪汪汪”的狗叫声。
E:感觉句:1):我觉得饿。
2):小明觉得他人品很好。
F:想句: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
2)我想:这支花太漂亮了,我要买下它。
4:连话:小明在散步,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看见句),觉得很漂亮(感觉句),想:这么美丽的花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
(想句)他走到花前(动作句),折断花(动作句),然后拿着花(动作句),走了。
讨论:以上是小明做的‘摘花’这件事。
在这件事中,有动作行为(3个),有看见行为(1个),有感觉行为(1个),有想行为(1个)。
做这件事,一共用了六个伯儒行为,所以,我们写这件事,就用了六个伯儒行为句。
注意,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不算。
所以,我们要把事展开、写具体,只要把做事的一个一个行为,按照正确的顺序写出来,就可以了。
写作大致可以分成以下6个步骤:1.分析作文的主题。
仔细检查给定的作文命题或题目。
主题中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核心词。
这就是题眼。
这一步非常重要。
在理解了主题的含义之后,你才不会离题。
2.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看看给定的主题或命题。
一定要确定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此外,你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
否则,这篇文章会离题或者一团糟。
3.确定风格,一方面与给定的主题相结合,另一方面与个人专长相结合。
例如,我擅长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
我写叙述性文章很容易写成流水账。
因此,在写作之前,你必须看看这篇文章适合什么风格,并且必须看看自己的特点。
4.梳理文章的材料,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的作文练习,写作时,没有墨水就写不出好作文。
在这一点上,一方面,你需要在平时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和材料,然后才能在考试中获得灵感。
另一方面,写作文之前,最好把可能用到的素材分类、排序,整理出有效素材;5 .在起草大纲之前,老师会要求我们在文章前面写大纲,并将段落的顺序与写作前要写的内容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语无伦次。
6 .准备好以上步骤后,请快速写作!最后检查并润饰文字,避免错别字中的低级错误;同样,我们应该考虑是否有更漂亮或更合适的表达方法。
我们应该仔细考虑这两个同义词中哪一个更适合选词造句。
也有必要看看文字是否足够,全文是否流畅,逻辑是否自然。
拓展资料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作文作文的写作步骤以一次习作来说,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步:(一)审清题意: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围。
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
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
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
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
2、地点范围。
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
如《农贸市场》《上学路上》。
3、对象范围。
如《我熟悉的人》、《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
4、内容范围。
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
如《一个难忘的事》、《老师二三事》。
5、数量范围。
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
如《暑假中的一件事、《学校生活二三事》。
其次就是要找准“题眼”。
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
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难忘”就是题眼。
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
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
找“题眼”有一定规律。
如果题目是一句话。
“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
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爱”。
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是修饰部分。
如《快乐的节日》的“快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题眼”,如《我的同学》。
第三,确定体裁。
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
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先填充,再一步步来。
审题练习 1、看看下面的作文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并找出“题眼”,在它的下面划上“~~~~”线。
①最爱我的人②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乐事③可爱的家乡④园丁赞 2、比较下面每组作文题,说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每个题目又有什么不同要求:①我们做了一件事②难忘的日子③我爱老师我做了一件好事难忘的一天我的老师这件事做得好难忘的时刻我和老师④节日的夜晚⑤春游XX记⑥记一次运动会欢乐的节日游XX记运动会的一角 3、仔细审题,确定下面这些习题目的体裁(记事、写人、写景、状物、读后感)重点和范围。
⑴第一次游西湖⑵班上好事多⑶读课文《XX》有感⑷闲不住的奶奶⑸不平静的夜晚⑹校园一角(二)定好中心 1、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
一篇文章赞扬什么(或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或揭露什么),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都应该使别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或启发。
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中心要集中。
一篇文章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分散,不能有二个(或多个)中心。
3、中心要新颖。
要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来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从未曾发现的新的思想内容。
确定中心思想,有的可直接从题目中看出,如《勤俭节约的奶奶》、《我爱家乡的秋天》等题目作文,确定中心思想必须符合题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