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说到“百家争鸣”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也有人说出现过三次,今天,我们走进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的“百家争鸣”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然后围绕“百家”二字引出“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的,成为后来中国主流思想的儒家学说及它的创始人孔子,从而进入第8课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学习。
再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孔子弟子的家庭情况表格图如下:
学生
家庭情况
司马耕、南宫敬叔
鲁国贵族
颜回、子路
居陋巷(平民)
公孙龙、任不齐
楚国人
冉雍
贱人之子
根据以上表格师生共同分析出孔子的教育思想还有: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特权和王室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教育在民间发展。不仅如此,孔子还总结了许多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态度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观看ppt图片,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用解读课题的方式把枯燥的历史知识带入,结合优美的语言,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轻松愉悦好奇的心情听课,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二目
孔子和儒家学说
课堂小结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初识孔子,了解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
问题设计:通过学习孔子的生平同学们归纳总结出孔子的主要贡献在哪些方面呢?
生:思想方面和教育方面
师:所以孔子即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
问题设计: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生:“仁”
师: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分析出孔子的核心思想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后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大约七八岁时孔子为了家庭生计不得不去做一些农活,在15岁时孔子做出了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立志发奋学习。到20岁时,他为了生活去鲁国担任小吏。到30岁左右时,孔子开始收徒办学,常常与学生讨论政治和社会问题。到了50岁时,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在鲁国从政,但没过多久,孔子认清了这些贵族统治者是不能彻底允许他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于是,他在失望之余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在这十几年中,他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被各诸侯采纳。68岁时,他回到家乡,开始全力投身文化教育事业,整理编订典籍《诗》《书》《礼》《易》《春秋》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五经”。到73岁去世。他的弟子为了纪念他,把他的言行记录编成《论语》一书,后来《论语》成为儒家学说的经典之作。
阅读材料,发展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初步理解历史概念
提高对于历史史料的分析能力。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的道理。
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学会用表格的方式罗列知识点。
学生进行概括,逐步掌握总结概括的方法。
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板书
一、孔子的生平
二、孔子的思想
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点
练习题
有拔高题也有简单题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8课百生和发展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知道孔子及其思想主张和教育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故事并结合优美语言的方式串联本课内容,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增强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注: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通过以上两则材料师生共同分析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再引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设计:孔子的教育思想又有哪些呢?
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再用多媒体展示,分析孔子核心思想时的三则材料,来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习题
通过做习题初步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论语·雍也》
材料三: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通过这三则材料的分析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出什么是“仁”?同学们回答完毕后,师再归纳总结出:“仁”就是有爱心、同情心,也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设计: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呢?
师: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师结合课件内容讲解
设计问题,
总结概括
观看PPt图片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观看资料,完成给出任务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的道理。
总结梳理本课知识
把孔子的生平以讲故事的方式带入,组织生动优美的语言叙述,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孔子的贡献
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继承者有两位:孟子、荀子。师用多媒体表格图展示,对孟子、荀子两位的主张做出简单的总结。
最后,再用一张表格图归纳总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孔子和儒家学说以及战国时期儒家的继承者。这一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后来中国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通过历史资料,分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分析总结,逐渐提高学生材料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爱教育、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教学难点】会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导学习和生活
【教学方法】讲述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