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1课时 湿地及其重要价值[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一、湿地概述自主预习1.定义:水位经常①接近地表或为②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天然湿地:③沼泽、滩涂、④河流、湖泊、低潮时水 深不超过⑤6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⑥稻田等3.特点:地表⑦常年或⑧经常有水,属于⑨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⑩寒温带到热带、从⑪沿海到内陆、从⑫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5.思考教材P 42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B .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C .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D .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2)关于我国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湿地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B .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没有湿地C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而没有湿地D .华北平原因蒸发旺盛而没有湿地答案 (1)A (2)A解析 第(1)题,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第(2)题,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分布。
反思归纳 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拓展延伸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蒸发量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成湿地。
(2)人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
如:稻田、水库、池塘。
练习巩固结合所学知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几幅秀丽的湿地风景区有哪些共同特点?(2)湿地都是天然形成的吗?(3)为什么我国湿地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答案(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2)湿地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之分,人工湿地包括人类长期耕种培育的稻田、为了拦蓄洪水修筑的水库等。
(3)东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漫长,湿地多。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河流欠发育,湿地少。
二、“地球之肾”自主预习1.湿地的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3.思考教材P43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鸣翠湖、阅海分别位于银川的东侧和北侧,被称为银川的“前厅”和“后花园”。
鸣翠湖和阅海湿地承载了古老的黄灌文化,体现了塞上江南水乡文明的特色;既有显著的湿地生态特征和生态过程,湿地景观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又是我国西部地区鸟类迁徙的中转站之一,作为干旱地区存在的湿地景观,具有长期稳定的补水来源;独特而丰富的湿地人文旅游资源,奠定了建设湿地公园的基础。
游人至此,芦丛荡舟,曲径通幽,迷宫观鸟,乐而忘返,一望无垠,如诗如画。
湿地的生态功能有哪些?保护湿地有何重要意义?答案湿地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保护湿地,扩大湿地面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反思归纳湿地资源的功能(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
练习巩固陕西千阳县境内的千湖湿地,是目前我国西北最大的内陆湿地,今年欲投资3 200多万元,新栽水生植物苗木83万株,栽植芦苇190亩,花叶芦苇50亩,香蒲、菖蒲70亩,使千河河滩形成千亩芦苇荡。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B.消除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因为湿地具有()A.提供水资源的作用B.调节气候的作用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D.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答案(1)A(2)D解析第(1)题,湿地在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污染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能消除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也不能控制污染。
第(2)题,要从“地球之肾”这一称号的特有功能去考虑,明确其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课堂小结[知识提纲][强化记忆]1.歌诀法记忆湿地的概念及类型分布等内容湿地地表常有水,属于水陆过渡带。
沼泽滩涂浅海区,河湖水库稻田地。
类型多样分布广,东多西少遍神州。
2.歌诀法记忆湿地的价值供水调气养水源,调洪净水美环境。
生态作用美名显,保护生物多样性。
课堂检测读下图,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湿地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类型多样②面积居世界第一位③分布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高山到平原均有分布④山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无湿地分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下列有关湿地的功能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A.三江平原多荒地,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鄱阳湖、洞庭湖面积广,为长江径流的调节系统C.崇明东滩地处土地紧缺的上海,为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D.湛江红树林,可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且分布广泛,山西、甘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也有湿地分布,因此①③说法正确,④错误。
我国的湿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位居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之后。
因此②说法也不正确。
第2题,湿地的主要功能或用途应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把湿地当成扩大耕地和扩建城区的对象,会破坏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从长远看是得不偿失的,因此A、C两项错误;D项所提到的红树林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其还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要注意保护,不应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因此D项错误。
鄱阳湖、洞庭湖对长江径流有着巨大的、天然的调节作用,因此B 项正确。
3.读“我国西部某地区地理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A所在省的简称为________。
(2)B湖是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近年来该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3)在松潘以北地区有我国一块著名的沼泽地,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答案(1)甘(或陇)(2)青海湖①自然原因:该地区天然降水偏少,造成入湖水量减少;同时由于温室效应不断加剧,蒸发量增加,造成入湖水量小于蒸发量,使湖面缩小。
②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剧,截留了大量流入青海湖的径流,致使入湖水量减少。
(3)①该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②该地区地势低洼,附近河流在此汇集,排水不畅,同时黄河亦流经此地区,水源充沛;③该地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全年各月气温均较低,蒸发微弱。
解析第(1)题,A城市位于黄河河谷之中,为甘肃省省会兰州。
第(2)题,B湖为青海湖,其湖面缩小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此地长期积水形成沼泽的原因。
活动指导教材P42活动提示我国湿地的空间分布特点:(1)分布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广泛分布;(2)分布不均匀,总体来看,东部多,西部少。
教材P43活动提示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将被迫迁徙,这将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因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
由于该地生物物种繁多,因而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的空气湿度,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分层训练[基础过关]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2题。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等你随船从海深处回来,当潮汐卷走我的心事和无奈,我把信封好邮进大海1.诗句描述的是湿地景观的是()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诗句描述的地理事物具有调蓄洪水功能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诗句描写的依次是河流、湖泊和深海,海洋中只有浅海区才是湿地。
第2题,湖泊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河流是洪水通道;大海是洪水的归宿。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
读图,完成3~5题。
3.这四处景观中,不属于湿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4.作为湿地,图中三种湿地共同具有的价值有()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调节气候③调蓄洪水④观光旅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图中湿地,最能体现“地球之肾”功能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3.A 4.D 5.C解析第3题,海底黑烟囱不是“浅海区”,不是湿地。
第4题,河流不具备调蓄洪水的功能,它是行洪的通道。
第5题,“地球之肾”体现的是湿地净化水中污染物的功能,三处湿地中,净化水中污染物最强的是滩涂。
6.下列各图反映了湿地的哪方面生态功能()A.天然蓄水库B.调蓄洪水C.补充地下水D.保护海岸及控制侵蚀答案 C解析湿地作为一种长期存在、有着丰富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往往与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有直接水文联系,当湿地水位低于周围陆地潜水面时,就会产生地下水入流,如果湿地的水位高于周围潜水面,地下水就会流出湿地。
a、b地下水补给湿地,又将剩余水排出,c、d 湿地补给地下水。
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回答7~8题。
占全国沼泽地面积比(%)7.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B.气温低,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8.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7.B8.D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沼泽湿地的成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黑龙江省纬度较高,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