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知识点与课后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知识点与课后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知识点与章检测【知识点归纳】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依据生命特征辨别常见的生命现象:由小长大、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性。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直接影响生物)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亚马逊流域的瓶子树贮存水分、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3.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亚马逊流域的瓶子树改善气候、蚯蚓改良土壤、“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赤潮和水华。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2.生物学研究可以解决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疾病防治、能源危机等问题。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 下列不具有生物特征的是()A.孔雀“开屏”B.化石C.生石花D.蘑菇2. 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具有生命而千姿百态,下列存在生命现象的是()A.不倒翁左晃右摆B.铜锁头生出绿色铜锈C.机器人弹钢琴D.铁树开花3. 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A.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B.杨树能够进行呼吸C.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4. 某同学在学习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时,列举了以下实例,其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运动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生物特征是()A.生长现象B.繁殖现象C.生命力强D.受环境影响6. 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B.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7.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都能适应环境8.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①草②蘑菇③珊瑚④恐龙化石⑤水中的落叶⑥钟乳石⑦煮熟的鱼⑧家鸽⑨冬眠的蛇.A.②③④⑥B.①⑤⑦⑨C.①②⑧⑨D.③⑤⑦⑨9.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关于诗句中“黄鹂、白鹭、柳树”三种生物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都有遗传和变异特性B.它们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C.它们都能进行呼吸D.它们都能繁殖后代1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11.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蜻蜓点水B.滴水穿石C.大雁南飞D.作茧自缚1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蘑菇B.绿草C.珊瑚D.家鸽13. 中国人一般都知道“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太岁”是何物.“太岁”是生物吗?它长在土壤中,有弹性,像个肉球.下列证据中,与判断“太岁”为生物无关的是()A.具有细胞结构B.能呼吸和排泄C.手感比较柔软D.能够由小长大14.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共有的特征()A.生长和繁殖B.遗传和变异C.具有细胞结构D.呼吸15.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生机勃勃的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钟乳石B.飞机C.智能机器人D.结核杆菌16. 俗话说:一叶知秋。

每当秋风一起,便是叶黄枝枯,万木萧疏之时,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叶落归根的现象说明了树木()A.需要营养B.能繁殖和生长C.能排出体内废物D.能进行呼吸17. 著名的散曲作品《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品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老树B.昏鸦C.古道D.瘦马18.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乘凉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B.相互作用,毫无影响C.毫无关系D.相互依赖,相互影响20. 下列哪项是影响水稻的生物因素()A.水B.温度C.湿度D.蚜虫21. 周末天朗气清,彭老师带着学生们去爬山调查植物种类,发现山脚下多分布的是常绿阔叶林,山腰多分布着落叶阔叶林,山顶则多数是针叶林,请问其中影响着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海拔B.水分C.温度D.空气22. 下列叙述中,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六月盖被,有谷无米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23. 沙漠狐的耳朵很大,有利于散热,而北极狐的耳朵很小,毛也很多,有利于保温.影响它们形体差别的重要因素,你认为是()A.湿度B.水C.阳光D.温度24. “瑞雪兆丰年”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25. 下列叙述中,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一山不容二虎D.草盛豆苗稀26.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树叶虫的形态长得像叶片B.花猫产下一只白色的猫仔C.变色龙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体色D.雷鸟生活在欧洲和北美,平时的体色为灰褐色,到冬季会换成白色羽毛27.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C.大树底下好乘凉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28. 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既能影响环境,也能适应环境29. 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的尿液非常少B.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C.寒冷海域中生活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30. 下列谚语或成语与对应的生物学解释不相吻合的是()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现象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大树底下好乘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1.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叙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蚁穴溃堤B.大树底下好乘凉C.蚯蚓松土D.青蛙冬眠二、分析与解答题32. 我们已经学过生物的《生物的共同特征》下面是猫和老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他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猫生小猫属于________。

(2)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__。

(3)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及花猫,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

(4)猫以老鼠为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

33.近两年来,随着《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的热播,又激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品析与鉴赏。

你知道吗,优美的古诗词里也蕴含着咱们生物学的知识呢。

请你把符合古诗词中蕴藏的生物学知识对号入座。

A.环境影响生物B.食物链C.生态系统中的竞争关系D.生物通常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E.生物具有应激性F.微生物分解有机物(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________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____(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____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________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_____34. 下列是有关生命现象和生命的特征,请将两列中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35.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诗中描写的生物有________。

(一种即可)(2)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________。

(3)高大的桃树是由一粒种子萌发、生长而成,这体现的生命现象是________。

(4)同一棵桃树上开的桃花,其大小形状有差异,这体现的生命现象是________。

(5)桃花落了就会结出果实,人们发现向阳处的果实长得又红又大,还特别甜。

而背阴处的果实又青又小口感也不好,这一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36.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在百草园中影响蝉生存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哪项不是蝉、云雀的基本特征________。

A.自己制造有机物B.呼吸C.生长和繁殖D.排出废物(3)黄蜂的体色与菜花的颜色相似,这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二者没有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