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模板
2020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模板
一、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
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
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
过程中,流动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
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
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
向城市、及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
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因为外出务工。
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农村的人口流
动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在我所在村实行
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年**月**号至20**年**月**号。
2.调查地点:**省安庆市潜山县xx镇xx村
3.调查人:xx
4.调查方式:对该村负责流动人口的村委会实行访问调查、以及
访问一些农民
5.调查内容:对农村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实行相关调查
二、该村人口流动概况
通过对村委会的访问,我们了解到xx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农村人口有1925人,根据2020年xx村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20
年全村流动人员达924人,占到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48%左右。
其中绝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紧春节期间在家停留几天。
这个情况比2020年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流动方向绝大部分都是向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经济发
展城市。
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以及小部分服务业。
近两年来也有很多从
事第三产业的。
外出人口以 3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况。
还有约19%的人口是17——27岁的青少年。
而且,外出人口
的文化水准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读书的学生)。
据调查显示,该村下
面的一个组里,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
尤其是近几年来,
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当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对迁入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给那些经济
发展的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动经济的发展。
但是,因为外出人口主要以成年男性为主,于是,留在家里务农的多
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
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
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防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
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升。
此外,一些农村
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
都在一定水准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对此,我们通过调查来实行
一些粗浅的分析。
三、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不但为促动城乡经济发展和改
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点、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因为该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从而导致农村发展滞后。
而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往年,农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
属于典型的“民以食为天”。
同时,种植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
单
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的微博收入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
于是,绝大部分农民纷纷外出,从而增加增加的非
农业收入。
随着人口迁出迁入,不但为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
此同时,也给迁出地带来了新面貌。
近两年来,绝大部分农民都盖了
新房,家用电器也从原先的电视机发展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
村
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升。
如今,农民的生活观点、生活习惯都
有了新的改变。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观点的转变,基本上现在不存有适龄儿
童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
据调查,现在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问
题也逐渐重视了。
不像十多年前,很多家庭一方面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又因为观点落后,导致跟多儿童不能接受教育。
更甚者是
不让女孩子入学。
而如今这个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增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
交通也较以前来说
方便的多。
几乎每天都有通往镇上和县城的班车。
在农村,小型超市
也逐渐发展起来,很多以前不能直接买到甚至是不知道的商品现在也
都能买到了。
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而这从一定水准上来说是
得益于农村的人口流动。
四、农村人口流动的带来的问题
事物有利必有弊。
虽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影响,
但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农村流动人口增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根据该村村委
会妇联主任的访问结果,我们只知道了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
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部分流动人口利用
这个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
这样极不利于计划生
育工作的管理。
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纠纷。
而且或许会给
新生的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动让社会治安面临了新的课题。
农村流动人
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水准上
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该村某户户主的
儿子,常年在外,结识了一些不良少年。
形成了诸于偷窃的犯罪行为,并屡教不改。
最后,其在某风景区游玩,却意外身亡。
很明显这些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对于此类问题我们
要正视,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三,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
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因为缺乏经济水平,其下一代极易
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
外出务工的多为中年夫妇。
所以,他们的子
女只能留守在家。
据调查,2020年留守儿童占所有儿童总数的70.2%。
较2020年又增长了2个百分点。
并且这个数据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留
守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而此时是正需要
父母爱护的时候,而父母却不在身边。
这无疑是不利于少年的健康成
长的。
另外,有些家庭还有老人健在,后人外出,这又形成了留守老
人这个群体。
众所周知,老年人身体不便,行动迟缓,更需要有人在
身边照料。
中华名族以孝为先,作为子女更应即时行孝。
“树欲静而
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作为子女应该多多陪陪父母。
最后,农村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荒废。
因为家庭
里的劳动力流出,耕地则是无人问津,从而荒废。
我国是农业大国,
而如此的荒废耕地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
更有甚者,直接占用
耕地建造房屋。
五、对人口流动提出的建议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但流
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
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合问题,均为
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增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
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即时与当地相关
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
各部门要充分发挥
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
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
防止两地
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其次,重点增强新农村建设。
能够着手建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
使农民能够留在家乡。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使那些流动人口不必流
动也能够增加经济收入。
这样也能够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再次,可根据当地条件,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
从单一的水稻等
粮食作物的种植到引进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
合理的利用耕地。
另外,可对一些农民实行一些技术培训。
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
用科学种地。
从而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最后,增强对村民的道德文化教育。
不定期的对村民实行教育。
这样不但有利于提升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