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高级)——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考点导读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一个人或对一件事的立场、看法、主张,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都不直接在文章里写出来,而是通过文章的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在阅读理解中,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经常考试的题型,也是必备的语文素养。
解题法宝一.常见题型。
1.选择、判断。
如:下面那句话正确的归纳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2.填空补充。
如:本文记叙了(),赞扬了或表达了()。
3.概括。
如: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二.答题步骤。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统观全文,整理自己的感受。
4.组织语言,概括中心思想。
提示:组织语言时,可以回答两个问题:(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叙述了(介绍了)......(中心思想)表现了(赞扬了或表达了)......5.阅读全文再仔细琢磨。
写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不是准确、全面?语句是否通顺?不妥之处再修改。
三.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1.分析文章的题目:人们通常把文章的题目称作文章的“眼睛”,分析了这个题目,再去阅读文章,就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2.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文一般都是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所以大多数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阅读,要先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人,记叙了什么事,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再进一步思考作者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3.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与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
有的文章开头点题,开门见山,突出中心,总结性结尾的一些文章,往往在结尾时点明了中心思想。
4.分析文章中议论与抒情部分:有些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或抒情结合的方法,在记叙中穿插一些作者的议论和抒情。
这些议论和抒情的部分往往直接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这种方法是概括中心思想的最基本的方法,抓住哪些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深入体会,就能正确地把握中心思想。
例题解析茶树的奉献我的家乡在福建松溪,茶叶是我家乡的特产。
在我家后院的山上,便是一片美丽的绿色茶园。
我爱家乡,我也爱家乡的茶树。
春天,雪融化了,万物慢慢地舒展出自己嫩绿的芽儿。
茶树特别懂得春意,早早地发芽生长,暖和不几天,就长得绿油油的,十分整齐,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海洋。
茶芽生长得特别快,差不多两个星期就可以摘了。
春茶的嫩芽虽然被人采得光秃秃的,但它没有一丝的哀愁和悲伤,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夏天,茶树又开始第二次生命。
在充足的阳光下,茶树的芽叶生长得很稠密。
这时,阿姨们用勤劳的双手摘下茶叶儿,然后再加工成精制的“茉莉花茶”。
用这茶叶泡水喝,可以使人提起精神。
秋天,茶树上缀满了茶花。
茶花的花瓣像雪花似的,花蕊是黄色的,十分美丽。
这花把香气送给了万家。
过些时候,茶树上就不知不觉地挂满了茶籽,这些茶籽可以榨成茶油,也可以用来培育茶苗。
茶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它不像梧桐,一到秋天就会落叶,冬天,它顶得住严寒冰雪的考验……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茶树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1.题目中的“奉献”一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3自然段采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_________全文中起_________的作用。
3.用“_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短文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本文开头和结尾这两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何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作者通过对家乡茶树的描写,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风雪夜中亮着一盏灯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有一所小学。
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记得有一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格外冷。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
一觉醒来,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以往一样闪烁着灯光,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格外明亮、耀眼。
|| 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地爬上小阁楼,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棱的缝隙不住往里落,年久夫修的窗户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手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她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往手上哈着热气,灯光照着她疲惫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
我帖着窗户,轻轻地叫了声“张老师”。
她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了;一批秕同学来了又走了。
张老师窗上的灯光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到深夜。
她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闪烁()分外()疲惫()急忙()2、按分好的段落,写出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写“我”看到张老师工作情景后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明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择正确的答案(),这篇短文:①赞扬了学生对张老师的关心和热爱。
②歌颂了张老师不怕山区生活艰苦。
③赞扬了张老师为培养学生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6.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写作手法,重点通过对张老师的_____________和“我”的______________的描写,突出表现张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7.题目“风雪夜亮着一盏灯”中的“灯”表面是指_____________;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家了。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是只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
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________ (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_______ (详写,略写)。
请从括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