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能力达标训练之篇的阅读——归纳文章中心思想(一)什么是中心思想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
(二)概括中心思想的要求概括中心思想的要求主要有三点:确切、完整、简要。
(三)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1、看文章的题目。
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
3、看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
4、看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通常有两部分组成,即通过什么内容,反映什么思想感情。
概括主要内容常用的词语有:“描述了......”刻画了......“通过......”等等。
概括思想意义常用的词语有:表现了......”、“说明了......”、“表达了......”、“歌颂了......”、“赞扬了什么......”、“揭露了......”、“鞭挞了......”等等。
但不同的文章所采用的形式不一样如下:1、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
2、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4、说明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说明……”。
5、童话、寓言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
练习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人们都以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一个神童,学习成绩非常出色。
其实,并不是这样。
爱因斯坦小时候脑子迟钝(dùn),学话很慢,直到3岁才会说话。
父母担心他会是一个傻子,上小学以后,爱因斯坦学习成绩很差,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生性孤僻(pì),智力迟钝。
”学校的训导主任曾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甚至令他退学。
16岁时,爱因斯坦投考一所大学,因成绩差没有被录龋这时,他很难过,不想再念书了。
中学的校长鼓励他不要灰心,说英国人达尔文也曾因智力平常被大学赶出来,后来不是成了大科学家吗?爱因斯坦听了这些话,又继续努力学习,第二年就考入了大学。
以后,他刻苦钻研,很快创立了相对论,在28岁那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说明,人的智力虽然有天生的差别,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发掘,还是靠勤奋学习。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迷路那一夜迷路使人学得非常(qiān gōng) ,开始虽然感到十分吃惊,但很快就觉得真是一次难得的迷宫旅行。
几年前我在伦敦就有过这种经历。
我来到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街灯(zhào yào)着的小广场上,人们都坐在售货亭里卖各种东西,从香水到烤饼,无所不有。
有位妇女想卖给我一双花边手套。
“给您年轻的太太买一双吧?”她问道。
我回答说:“没有年轻太太。
”她很(gān gà) 地笑笑。
但我还是买了这双手套。
买了手套,给了我一种爱与被爱的义务,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但我真正尝到迷路的乐趣,是待我到地铁去询问回旅馆的路时才开始的。
我看到的那些东西——要不是迷路,我决不会见到——真是棒极了。
我看到靠地铁道壁的长凳上坐着位颇有些年纪的卖花女。
她身旁的花篮里,若非一枝黄玫瑰,早已空空如也。
她脱了鞋子,搓着脚丫,脸上挂着甜蜜的微笑,为渡过白昼的受(qīlíng) 的生活而高兴。
我买了她的最后一枝玫瑰。
我又看到月台上的一位老报贩。
他须髯浓黑,而颏下却雪白闪亮,宛如一轮冬日挤出浓云撒下金线。
我买了他一份晚报。
在地铁上,我还看到座位对面的一位老学者在打盹。
他膝盖上摊放着一本书,眉宇间密密的纹痕,向人们昭示了他一生研究的学问。
正当我要下车时,他小盹醒来,低头对书一笑,似乎为他这么大年纪打盹而向书致歉。
然后他也对我笑笑,喃喃低语道:“灿烂的光辉正在暗淡下来,消失而去。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选文《变》马市长吃罢早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
女儿笑哈哈的走过来,“爸,我请教你一个问题。
”“有什么事就说嘛。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去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的笑了笑,说:“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他爸爸十分支持他。
”“哦,他爸爸是谁呀?”马市长问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呢?这绝对不行。
”1、概括文章的中心主题: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才是最棒的。
2、马市长的女儿不直接向他说出自己的打算是因为什么;马市长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34、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金子布娜、云娜和其其格(提拿)着小篮子,拿着小刀去村南挖野菜。
这里的野菜又大又新鲜,大人们可爱吃了。
‖呀!好大的一片野菜。
孩子们一会儿就挖了好多野菜。
布娜挖着,挖着,刀尖突然(遇碰)到了一个硬东西。
她用刀一(挑挖),从松软的土中跳出了一个黄澄澄、亮晶晶的小圆片。
“哎,这是什么呀?”布娜叫起来。
“这是不是金子?”云娜把小圆片掂了掂说:“我看肯定是金子!”孩子们的眼睛都(瞪睁)得大大的,心突突地跳着,她们觉得这件事是可以震动全村老少。
于是,她们急忙向村里跑去。
‖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把捡到的东西交给了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经过。
老村长带着微笑看了看孩子们,又笑着把圆片(交递)给了身边的干部看。
干部们谁也不说话,只是笑着。
孩子们(惊呆愣住)了,为什么干部们只是傻笑?这时,一位干部拿起那块小圆片,(琢磨端详)了一下,笑着说:“这难道是金子吗?这是黄铜呀,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顶帽。
”孩子们后悔极了,个个难为情得低下了头,像一棵棵霜打过的小草。
老村长弯下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意味深长地说:“你们虽然没有捡到金子,可是你们却拥有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子啊!”1、细读句子,划出用得恰当的词语。
2、填空。
布娜、云娜和其其格到村南去(),他们发现了一块东西,以为是(),他们把东西交给了()。
那东西事实上是()。
3、根据分好的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
①本文赞扬了布娜、云娜和其其格三人勤劳、善良的美好品格。
②本文赞扬了布娜、云娜和其其格三人诚实、拾金不昧的美好品格。
③本文赞扬了布娜、云娜和其其格三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美好品格。
3、“可是你们却拥有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子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穷人的风骨》作者:马德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
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
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
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
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
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给我送钱时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
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也许是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也许是刚卖了鸡蛋得来的,也许……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⑥我问:少了多少呢?⑦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⑧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
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⑨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
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⑩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
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
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11)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
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
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2)我百般推辞。
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
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3)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