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MW工法桩及内支撑体系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

SMW工法桩及内支撑体系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

SMW工法桩及内支撑体系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二章控制目标第三章工程概况1 工程一般概况2 工程地质条件3 环境概况4 基坑设计概况第四章施工部署1 项目部组织机构1.1 项目组织管理结构图1.2 主要管理岗位名单及岗位职责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3 施工进度3.1 主要施工日期假定3.2 施工进度主要节点3.3 施工进度计划4 主要生产资源配置4.1 劳动力需用量第五章施工流向1 测量工程1.1 施测程序1.2 组织工作1.3 施测原则1.4 准备工作1.5 基本要求1.6 工程定位与控制网的测设1.7 施工测量放线、桩位放样2 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案2.1 施工准备2.2 三轴搅拌桩施工技术参数2.3 三轴搅拌桩施工工艺2.4 三轴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及应急处理2.5 质量保证措施2.6 应急处理措施3 双轴搅拌桩施工3.1 双轴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3.2 双轴搅拌桩施工工艺形象图3.3 双轴搅拌桩施工方法3.4 SMW工法桩型钢插拔3.5 双轴搅拌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4.1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4.2 施工方法4.3 钻孔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5 钢立柱施工方案5.1 钢立柱施工流程5.2 钢立柱施工流程5.3 钢立柱质量保证措施6 钢砼围檩及钢砼支撑施工6.1 施工工艺流程6.2 施工方法7 井点降水施工方案7.1 降水目的:7.2 技术要求7.3 施工工艺7.4 施工方法7.5 井点施工的要点7.6 降水运行管理7.7 降水注意事项8 土方开挖施工8.1 施工准备8.2 主要施工方法8.3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8.4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8.5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8.6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及施工网络图8.7 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8.8 地上、地下管线及道路的保护措施8.9 与其他施工队伍友好配合措施8.10 质量保证措施8.11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第六章基坑监测施工方案9 监测内容10 监测要求11 基坑工程安全监测方案第七章基坑应急预案12 施工单位负责制的应急预案管理组织体系13 监测预警措施14 突涌时的应急措施15 重点建筑物及管线保护措施16 渗漏的应急措施17 基底隆起的应急措施18 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漏水处理第八章工期保证措施19 工期保证管理措施19.1 合理布置施工顺序19.2 工程进度控制协调会议制度20 工期保证技术措施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21 严格按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22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第十章安全保证措施23 安全管理制度24 总体安全技术措施第十一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1 总体要求2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首先,感谢本工程业主给予我公司参加这次XXXX改建工程B2会展中心基坑围护工程的施工机会。

我公司十分珍惜和重视本工程,充分熟悉本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交通状况及周边环境情况,力图使本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技术可行性和实践可靠性,努力体现我公司长期从事此工程领域施工的技术优势。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1、本工程项目的基坑围护施工图纸、地勘报告及施工现场踏勘结果;2、现行相关规程和规范:(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08-202-2007(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3-12524-1990;(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92;(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10)《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0328-2001;(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1999;(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5)《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16)《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2003。

3、国家和政府部门制定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4、我公司编制的各项技术、质量要求,和以往的施工经验。

XXXX改建工程B2会展中心基坑围护工程控制目标的主要内容见下表。

控制目标一览表(略)1工程一般概况本工程是由XX实业公司投建的,拟建场地位于XX市XX区,东临中山西路,西侧为本工程土楼酒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建筑物:地上五层钢框架结构,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880m2。

基坑规模:基坑开挖面积4140m2,基坑周边长277m。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00(吴淞高程),场地平均相对标高为-0.550(绝对标高3.450m),故基坑大面积开挖深度为5.10m,按承台考虑局部开挖深度5.4m、5.95m、6.2m、7.15m和7.25m,属于三级安全等级基坑。

2工程地质条件详见《勘察报告》。

3环境概况(1)周边环境拟建工程位于XX区中山西路以西与XX河以南交汇处,为原XXXX区内,属市中心地段。

基坑周边环境图可详见“基坑与周边环境关系图”,现简述如下:➢基坑北侧距离原XXXX单层排架式厂房最小距离约6.65m。

➢基坑南侧为规划绿地,距离一幢3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最小距离约35.97m。

➢基坑东侧距离一幢新建单层钢框架建筑最小距离约9.69m。

➢基坑西侧距离原XXXX5层厂房最小距离约6.91m;距离新建土楼酒店地下室(桩筏基础)约7.41m。

(2)周边管线基坑距离中山西路最小距离约19.26m,暂按此距离考虑基坑对市政管线的影响。

4基坑设计概况本项目采用三轴搅拌桩、搅拌桩内插型钢、双轴搅拌桩及钢砼支撑基坑支护形式。

具体工作量见下表:(略)第四章施工部署1项目部组织机构1.1项目组织管理结构图1.2主要管理岗位名单及岗位职责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3施工进度3.1主要施工日期假定本工程施工准备期为5日历天;本工程计划工期为38日历天;开工和报建手续可及时完成,不对整体工期造成影响。

我司提供的主要施工方案、深化设计图纸和材料样品在计划时间内审批。

3.2施工进度主要节点三轴搅拌桩及插型钢施工共22日历天(第1~22天)双轴搅拌桩施工共计16日历天(第1~16天)钻孔灌注桩及钢立柱施工共计8日历天(第1~9天)钢砼围檩施工共计15日历天(第23~38天)第一层土方开挖共计6天日历天第二层土方开挖共计8天日历天第三层土方开挖共计10天日历天工程竣工共计1日历天3.3施工进度计划(略)4主要生产资源配置4.1劳动力需用量4.1.1劳动力配置思路和管理原则(1)合法性在劳动力配置、管理方面,我们特别强调合法性,因为只有用工的合法,才能保证工程的稳定、顺利进展,这是工程建设队伍管理的基本条件。

我们主要有以下管理办法:对于新的临时用工,采用推荐担保制,即有公司员工或老职工推荐担保的再考虑录用,否则坚决不用。

这样,对工人队伍的情况比较容易了解、控制,避免了社会盲流、违法人员等混入工人队伍,也较好地保证了工人队伍的基本素质。

对于录用的工人,全部签定《劳动合同》和《安全生产协议》,并进行岗前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交底,使其尽快融入工程中去。

对所有用工,统一进行登记注册,并办理上岗证、暂住证、健康证、务工证等。

现场施工人员统一制作胸卡,上班和进出大门必须佩戴胸卡,否则将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2)合理性对于人员配置的定岗定员,必须熟悉本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人员配置充分发挥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高效合理使用,避免出现窝工、磨洋工、效率低下、工人超负荷运作等现象。

基坑围护工程工序衔接的紧凑性特别强,在下一道工序开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否则,将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程进度,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对每一项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

这样,才能保证环环相扣,工程有序地持续地进展。

对于工人队伍,要进行优化组合,可根据地域关系、性格特点和年龄结构来安排工作班组,以便于劳动协作和生产配合,提高生产效率。

(3)科学性对于施工现场的各种作业人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经济灵活的方法进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人队伍的作用,较好地完成施工任务。

在工作内容上,要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特性来进行安排。

必须明确化,不同岗位要有区别,同时要强调各岗位之间的配合,要强调团队精神。

在工作要求上,要明确、细致,并采取一定的奖罚办法,比如:质量奖、安全奖、进度奖和违章处罚等。

要奖罚分明,同时不能以罚代管。

对于处罚,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要强调事实,切不可感情用事、意气用事,要注意处罚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有不同的工作要求,要灵活机动地进行管理。

在薪酬制度上,既要加强经济性,以便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和项目成本,争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要充分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确保优质、高效、经济地完成本工程。

4.1.2劳动力配置4.1.3劳动力动态分布图(略)5施工流向第五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1测量工程(略)1.1施测程序(略)1.2组织工作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XX市测绘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

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1.3施测原则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1.4准备工作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坐标。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桩顶标高。

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轴线的尺寸,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标高,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