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子政务随着全球数字化和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已成为各级政府机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政务公开、重组行政程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第一节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电子是手段,政务是目的,运用是关键。
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
因此“政府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政府上网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推动电子政务的实现。
电子政务本身是一场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将有效的推动政府改革的进程,电子政务就是要通过政府工作流程的再造,政府机构组织的重组,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交互式网上协同办公。
一、电子政务包括三方面的含义首先,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同时也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其次,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公共事务,或者为了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而快速处理公共部门内部的事务,这决定电子政务有着广泛的内容;第三,电子政务并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运行简单地搬上互联网,而是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更有利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强调的是一个过程,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部门,政府在整个信息化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并要率先实现信息化,那么,电子政务则是实行政府信息化的具体途径。
政府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具体政务工作电子化的过程,也可以说,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一种手段。
三、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的一种管理手段。
它强调的是政府内部在各类政务工作的处理方面要运用先进的设备,向无纸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而电子政务不仅强调政府的内部要实现信息化,更重要的是政府向社会、企业乃至公众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也要实行信息化。
四、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政府上网是1999年中国推动的“政府上网工程”形成的概念。
政府上网在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利用因特网,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向公众发布信息,实现与企业、公众的信息沟通、交流,并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实现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
不管是电子政务还是政府上网,都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某些电子化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政府网站才能进行,离开政府网站,政府就不可能向社会提供一个单一的窗口。
而电子政务的含义要宽泛的多。
除了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外,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信息传递等,也都属于电子政务的范畴。
第二节我国与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差距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电子政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已开始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尤其是体制障碍、管理障碍等因素。
1、中央对政府信息化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1993年起,国务院成立了国家信息化联系会议,并开始实施金桥、金关、金卡和金税等信息化重大工程。
金桥工程是直接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的,通过建设政府的专用基础通讯网,实现政府之间的相互连接。
金关工程主要是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到1999年,已实现了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卡工程是推动银行卡跨行业的联营工作,现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金税工程也已基本完成,主要是建立税务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系统及内部办公系统。
以及后来的金盾、金财、金审、金保等十二个业务系统,大大加快了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
在金字系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从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推行了政府上网工程。
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1999年我国有40多个国务院部委和60%的县以上地方政府先后建立起网站。
据统计,到1999年5月,全国以域名下注册的网站已达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县、市级以上政府都设有站点,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领导,2001年,国务院对原来的信息化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组建了以国务院总理为组长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重新组建了常设的办事机构,统一领导、协调全国各方面有关信息化的工作,政府信息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公务员的观念有待提高。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更高、更加规范等,这势必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
是对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一个严格考验。
二是传统政府动作机制的障碍。
目前我国的政府管理动作体制及机制,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审批过多、过滥,办事没有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成为推动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障碍,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电子政务的推进才真正具有意义。
三是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
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普遍的一条经验。
如何在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下,整合现有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战,成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关键所在。
四是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
据调查,我国大体有20%的公务员对计算机基本操作几乎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还有很大一部分操作不够熟练,因此,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五是政务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电子政务结构的复杂性。
因为未末的电子政务,要实现的是“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在线服务”,这就需要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进行交互式办公和处理大量为公众服务的事项;而每一个部门的管理业务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业务差别很大,要使这些不同业务部门的政府机构之间实现互通互联,做到“一线式服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六是我国社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低,包括电子商务发展也较缓慢,也在一定程序上制约电子政务的发展。
因为政府信息化很难孤立地进行,离开企业、社会乃至个人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就将失去基础。
七是信息安全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中的关键问题。
与电子商务相比,电子政务对信息的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政府所掌握的信息中,有大量信息对国家的安全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国外建立电子化政府的目标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政府,则是在80年代就已开始了。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化政府发展较快的主要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家,且各个国家发展情况也有一定差距,其中,尤以美国发展最快,规模也最大。
1、美国美国的电子政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
从1993年克林顿政府指出实施电子政务将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到2002年“9.11”事件后,美国的IT业遭受重创,布什政府把建设电子政府作为刺激国内IT业增长的手段之一。
美国的电子政务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发展历程,美国的电子政务已经步入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技术等领域“全面出击”,“全面开花的阶段”。
美国近来的电子政府的建设一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不少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1)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规划领导;(2)构建基础框架,明确建设目标(3)加强OA建设,信息互通共享(4)提倡政务公开,提倡对外服务(5)强化安全意识,注重成本管理。
2、加拿大加拿大的电子政务与美国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仍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研究基础。
加拿大政府提倡以需求为向导的建设方针。
3、英国在创建“电子英国”的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英国的电子政务取得了很大发展,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1)注重全方位推进,从底层做起;(2)注重人才的培养,培训先行;(3)注重法律保障,推陈出新。
4、德国德国电子政务尚未完全展开,但在起步方面不乏可借鉴之处。
(1)打开政府之门;(2)从公众服务入手;(3)单向服务先行;(4)加强政策指导;(5)注重人员培训。
5、日本日本政府在正式吹响电子政务的号角之前,便已着手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在实现电子政务的总体目标方面,从全方位的角度采取了一些措施:颁布相关法案;加强基础建设;强调信息互动;配套改革制度。
6、韩国韩国电子政务已经初具规模并开始发挥应有的效应。
韩国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围绕下述工作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1)建立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和制度保障;(2)实施政务信息数字化,建立公用电子资料库;(3)重视政务信息的公开;(4)实施行政改革。
第三节传统政府与电子政务的比较。
随着从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务的转变,将逐步形成一个复杂的电子政务系统(见图1-1)。
从图1-1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的内容非常广泛。
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一、政府间信息交互: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
G2G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对所有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现行有效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规范,使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电子公文系统。
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政府上下级、部门之间传送有关的政府公文,如报告、请示、批复、公告、通知、通报等等,使政务信息十分快捷地在政府间和政府内流转,提高政府公文处理速度。
(3)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在政府司法机关之间共享司法信息,如公安机关的刑事犯罪记录,审判机关的审判案例,检察机关检察案例等,通过共享信息改善司法工作效率和提高司法人员综合能力。
(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向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分级、分部门历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包括从明细到汇总的财政收入、开支、拨付款数据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和图表,便于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时掌握和监控财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