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时评文写作指导

高三时评文写作指导

高三“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一、时评类作文的概念及特点
时评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一种特殊的议论文(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召唤的是真实的判断)。

时评类作文本质上属于材料性议论文,但和一般的材料性议论文又有显著的不同:
(1)、时评类作文是以时事新闻事件作为阅读材料;
(2)、时评类作文要求直接对材料中提供的时事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表明看法并展开分析。

时事是源,作文是水。

缺少对时事的充分了解,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要么无从下手,要么隔靴搔痒。

时评类作文的两大特点:
1、旗帜鲜明(必须表态,是非对错,立场坚定。

不要含糊其辞,摇摆不定;也不要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2、就事论事(不要扯远了,重点剖析,事件本身。

不需要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即便举例子也要和事件本身密切相关)。

二、时评的主要特征:
(1)说理性。

主要特征是“评”,就是评事,就事说理。

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2)时效性。

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3)针对性。

有的放矢,“缘事而发”,紧扣时代脉搏”。

(4)开放性
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提炼观点的方式: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

从写作者的态度上划分为以下三类:
(1)赞扬式。

对新闻中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

(2)批评式。

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

(3)建议式。

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四、时评写作三要求
1.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2.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
3.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五、【范例剖析】
陈光标在扶危济困、慈善捐赠方面因其慷慨大方,被冠以“中国首善”之美誉。

但他的高调慈善引发全球式的激辩。

有人称他为“裸体慈善”,也有人称他为“暴力慈善”,还有人认为他就是借慈善“作秀”。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国内多处灾区到台湾,尔后又转战日本,他一路走来一路捐赠。

有人戏称为“陈光标满世界撒钱是否想征服全球?”。

然而,陈光标本人却认为,他希望用高调慈善刺激富人行善之道。

时下,陈式“裸暴秀”能否推动公益慈善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褒贬有之,正反难辩。

(3月23日新华网、人民网)
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就材料进行分析,可从原因角度入手)
联紧扣(联系现实,扩展开来)
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六、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引(引用材料)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分析材料)充分(就材料进行分析,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联(联系实际说道理)紧扣(联系现实,扩展开来)
结(做出结论)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七、归纳总结:
(一)引用材料(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1自然段,约100字)
(二)分析材料(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2-3自然段,约400字)(三)联系实际说道理(搜集典型论据,适当发挥,约200字)
(四)结论(约100字)
“时评”也属于议论文,那么时评写作的基本思路就和一般的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一致。

它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

(引)【略】
2、对报道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

(点)【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

(议)【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

(联)【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结)【详】
即:引——点——议——联——结
八、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孩子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

一路上,孩子的两条大腿上密密麻麻生出大块的红疹,脚上也起满了水泡,晚上睡不好……乐嘉说:“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

”也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折磨孩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参考答案
审题指导:
“对此”的“此”,是指上文提到的著名主持人带四岁女儿,徒步四天,穿越76公里的沙漠一事。

“此事引起网友的热议,相关评论异常激烈”,也就告知我们,人们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看法大致可以推知为两类:
反对:1、虎式教育到底有多毁?(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2、孩子虽小,放过可好?
3、成长无需激素
4、春风过,花自开
同意:1、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言传身教的逆境教育
3、坚毅勇敢从小培养
批判:既要挑战,又要量力而行
是锻炼还是折磨?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主持人乐嘉连发多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女儿首次参加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

视频中,乐嘉年仅4岁半的女儿蹒跚前进,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

舆论场中的意见分为两派,有人认为这对孩子是积极的锻炼,塑造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吃苦精神;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在折磨孩子。

(引述材料,是时评文常见的开头方式。


不消说,双方说的都有道理。

何况,如何教育孩子,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无论是虎爸虎妈,或是慈父慈母,皆无原罪。

如此说来,乐嘉的教育方式引发的争论固然热闹,实际上不过是他人多管闲事。

(展开评论,先肯定双方都有道理。


然而事实并非人们说得那样简单。

在这场讨论中,十分关键却又为舆论所忽视的,是乐嘉女儿的所思所想。

乐嘉的教育方式究竟是锻炼还是折磨,对此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孩子本人。

可如今,众人将大把精力花费在争辩何种教育方式更可取上,并没有在意孩子的想法。

(话锋一转,指出双方的不足:没有在意孩子的想法。


而这一现象的发生,恐怕不是偶然的。

中国家庭在传统观念里推崇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

《颜氏家训》等经典著作,无不将“教子”置于首要位置。

这也意味着,家庭教育容易被异化为单向的灌输,将父母的三观强加给子女。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记者就其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向乐嘉提问时,他如是说:“她的问题在于她喜欢走,她很开心,但她走到一半的时候想放弃。

不可能让她放弃,如果放弃了,她以后一辈子都会因为这件事情沮丧,她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给自己找借口,她过了这个坎儿以后,做任何事情她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

”这段回答值得玩味。

因为女儿“喜欢”,所以带她参加艰苦的沙漠徒步活动,这本无可厚非。

可乐嘉所忽视的是,女儿同样应该拥有放弃的权利。

至于她这一辈子是否“会因为这件
事情沮丧”,不该由乐嘉来判定。

(结合材料进一步分析。


杜威、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理念各有不同,但核心观念有一个: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在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天赋的基础上进行。

但这对中国家庭中天然拥有权威的父母而言,并不容易做到。

他们往往倾向于简化与子女的交往关系,不愿意也不可能受子女的约束。

因为他们制订了游戏规则,当然不愿意受它的制约。

若干年前,美剧《成长的烦恼》热播,着实震撼了我。

原因就是,儿子麦克竟然直呼老子杰森之名,两人竟还勾肩搭背,如朋友般聊天。

无须讳言,许多中国家长没能意识到,独立性与自主性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联想,宕开一笔,评述外国的家庭教育。


因此,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对乐嘉究竟是在锻炼还是在折磨女儿太过纠结。

关键在于,选择怎样的成长方式,应由乐嘉与女儿共同决定。

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才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真正实现人生价值,造福社会。

(重申自己的看法,总结全文。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