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现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拾起散落的珍珠 串2008年2月1日
.
1
一、明确《考纲》考查内容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类作品。 1、文中重要词语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小) 4、文本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5、文本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小)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小) 8、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
4
(二)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与技巧: 1、应该具备的阅读技巧: * 应会粗读: 抓住每句话的关键词,抓住每段的中心句,从而
抓住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
(1)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文意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
一定的语言标志。这些标志主要有:领起句或总 括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表示主次轻重的 词语等。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 揣摩,反复领会。(阅读时勾勾划划)
.
7
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关键句是文中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 一般包含在如下句中:
①指示语:文中专门告诉文章对象的句子。 如告诉时间空间范围的时空指示语。
②概括语:揭示层次,指示文章内容的句 子。
③情态语:表情态基调的句子。
.
8
* 应会文章、问题一起读
怎样读“文”、“题” ——从阅读思路下 手 A 认真读题干,有备而读文 B 仔细读题目,琢磨其含义 C 浏览首末句,整体上把握 D 凸显被刺激,圈点与勾画
.
5
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抓关键词句, 理清行文思路。
关键词:高度凝聚感情的词,体现中心、 表明感情色彩、作者倾向的词,处于重 要位置的修辞手法,指代词。
关键句:与思想内容相关的句子,全文
主旨句,过渡句,领起句,总括句,表 达感情但不直接表达的含蓄句,富于哲 理、含蓄深刻的句子。
.
6
(2)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
化面为点(对每段的内容进行高度浓缩),连点 成线(将各段主要内容连成一体),以把握文章 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弄 清作品中的“六个问题”
写了什么(人、事、物、景、情、理 )
为什么写: 目的、中心、主旨。
怎样写:结构、内容、主要方法;
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 些人(或事)等。
它以考生的智能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 基本手段,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概括、分析、 获取文章中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 鉴赏的一种阅读。
它只是考查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是考查型阅 读,这种阅读的特质,决定了其呈现形式应是 问题化的,也可以称之为“问题化”的阅读。
阅读——与作者交流;答题——与命题人交流
.
2
教学重点: 1.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 2.立足培养阅读习惯 3.了解各考点的提升规律 教学设想: 1.熟悉近几年的高考题 2.充分利用05——07年高考北京试题
(模拟题),做好感知。 3.通过训练强化巩固。 教学时间:2008年2月1——3日
.
3
(一)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特质:
一般而言,形成全面审题的能力要 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
9
(1)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 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 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 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 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 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2)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 非显性的,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提高 答题的准确性。
.
11
二、高考北京卷题型示例:
2002年——2007年高考北京卷示例 2002 “事物的模糊性”《一片树叶》东山魁夷 2003 “亚马逊丛林中的蓝蝶”《夜雨诗意》余
秋雨 2004“记忆的存储因素”《普希金之家》冯骥
才 2005《戏剧与戏曲》《合欢树》史铁生 2006《天坛之美》《给“书虫”当夫人》肖融
(3)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 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 息”。
.
10
(4)确定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 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 案等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阅读区间的确认能力,是在审题基础之上对 文章相关内容的一种分析认知能力,它是以 审题的全面、准确、到位和对文章精确的整 体认知为前提的。这里的“区间”,是指回 答特定问题时所必须依据的文体材料的大致 范围,区间确定的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决定了 答题的质量。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 》写景与抒情结合;15
三、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思维过程: 1、整体阅读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2、读懂试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 *考知识——明确考点,打开知识储备 *考作用——“延长”知识,规范答题思 路 *考理解——巧识“变形”,学会替换理 解
(二)高中课本中散文名篇与表现手法
《米洛斯的维纳斯》《花未眠》美学思想展现 的文艺随笔,议论为主;
《〈呐喊〉自序》叙议结合,叙述抓典型,议 论抓特征的写法;《道士塔》夹叙夹议、历史 与现实勾连;
《我的空中楼阁》托物言志的写法;
《我与地坛》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
《宽容序言》寓言故事与象征手法 的含义;
2007 《核心竞争力》《湿湿的想念》沈红
.
12
(一)、试题特点及命题思路 从选文内容上分析。这七篇“大”阅读的文章,
都可以归入“散文”一类。有名家、非名家。 托物言志《一片树叶》珍爱生命的思考 美学随笔《夜雨诗意》 文艺随笔《普希金之家》生活与艺术 寄物怀人《合欢树》对母亲的情感 因事写人《给”书虫”当夫人》对亲人的情感 即景怀人《湿湿的想念》对亲人的情感
.
13
“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 情”,正是散文家们认识生活、把握思路 和展现题材与主题的艺术特点之一。
现当代散文我们的课本讲得不少,对散文 的一些特点,如情与景的关系,形散神不 散地表现主旨, 取材上小中见大,结构上 不拘一格,风格上因人而异等都有所了解。
对比教材中学过的作品
.
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