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2003-4-30[作者简介] 黎军(1964-),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博士。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评析黎军,张大玲(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关键词]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教育思想;评析[摘 要] 卢梭是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自然主义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其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表现有: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反对教条主义,注重行以求知的教学方法。
卢梭作为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巨人,其理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G 40-0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03)06-0081-05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R ousseau πs N aturalism ThoughtLI Jun ,ZHANG Da 2ling(School o f Education ,Lanzhou Univer sity ,Lanzhou 730000,China )K ey w ords :R ousseau ;naturalism thought ;educational thought ;evaluation and analysisAbstract :R ousseau is an epoch 2making education thinker and naturalism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his educational thought.This article not only analyses philos ophical foundation ,intension ,presentation of R ousseau πs naturalism thought deeply ,but als o evaluates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his thought and in fluence objectively.It als o points out the realistic meaning of his naturalism thought.自然主义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贯穿在他的教学巨著《爱弥儿》一书中。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提出被看作是在教育界进行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不仅给他同时代,更重要的是对后代的教育工作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自然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黑格尔曾说,休谟和卢梭是德国哲学的两个出发点。
卢梭的自然教育是从他的自然主义哲学观出发的。
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由于上帝的恩赐使人类生而禀赋着的自由、理性和良心,便构成了善良的天性。
自由是人最可贵的本性,但若缺乏理智的选择而搞意志自由,就会放任自流造成罪恶。
这就需要理性加以指导,促使自由成为善性。
但在自然状态下,人的理性常常受欲望和私利的引诱与蒙蔽,因此需要良心来统率。
良心是人关于善恶的自然感觉,是“在我们内心深处有着关于正义和道德的先天的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便判断自己和别人行为的善恶”,〔1〕是天赋的道德,是人们行善去恶的神圣本能。
他“永不欺骗我们,是人类真正的指导者。
……服从良心就是服从天性的指引,他是不须担心误入歧途的。
”〔1〕但是良心的信条不是判断而是感情,是内在与天性之中的。
自爱和爱他变成为良心的内容。
自爱永远是善的,是自然律的第一条。
将爱己之心扩展到爱别人,就变为道德。
这种道德在人人心中都生着根。
因为人人天性善良,在天性上是平等的。
康德给卢梭天性哲学以高度评价:“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则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11月JOURNA L OF S OUTHWEST J I AOT ONG UNI VERSITYN ov.2003第4卷 第6期(S ocial Sciences )V ol.4 N o.6界的秩序与规律,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
”〔2〕二、自然主义教育的内涵英国教育家丁・亚丹士认为“自然”一词有三种含义:①指人们的个别天性,其意义就是要使教育发展人的个别天性;②与“艺术的”对立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对立的“自然的”,其意义在于要教育脱离一切人的影响而任其自然发展;③指大自然界,意义就是要使教育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则主要侧重于第一和第三种意义。
卢梭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受之于事物”三个方面。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
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
”〔1〕所以必须以自然教育为主轴,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密切配合自然的教育。
即三种教育配合圆满,并趋于同一个目标———“自然的目标”,才是好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也就是说,“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都应以追随儿童的内在自然为鹄的。
”〔3〕可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表现1、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
(1)“自然人”是相对于“公民”而言的。
卢梭认为在专制主义社会中,人的主权和自由被践踏和摧毁,使得我们不能同时教育为两种人———既是一个人又是一个公民,而必须在这二者之间加以选择。
自然人完全为自己而生活,是自成单位的一个整体,只同他自己及他的同伴有关。
而公民是分子,其价值靠分母来决定,即同社会相关。
国家愈大,公民的自由就愈小。
所以惟有自然人才是应该培养的对象。
同时,卢梭也肯定自然人和公民之间有通连之处。
在一个理性支配的国家中,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与国家融为一体。
人的自然性由国家的任务引向社会性,把独立的个人变为国家的一分子,成为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公民。
“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如何才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把‘我’转移到共同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
”〔1〕在这样的制度下,自然人就会成为一个公民,一个既坚持自由、平等的原则又能遵纪守法,既有独立自主精神又能服从国家利益的公民。
(2)自然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不具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的人。
卢梭认为用职业需要和社会等级作模子塑造出来的只是刻板的、僵硬的人,不能适应自然的变化而有害于人的自然发展。
自然人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
“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从我的门下出去……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
”〔1〕只有一门科学务必要教给儿童,那就是做人的天职。
进而在自然人的基础上考虑职业教育。
卢梭劝诫人应该能够胜任一种职业,自食其力。
他的爱弥儿就是以农业和木工为职业的。
卢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旋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1〕(3)自然人是身心调和发达的人。
卢梭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心与身一定是结合发展的,决不会只求心智发展而使身体虚弱,也不会使身体与心智都处于衰弱之中。
以自然为师,而不以人为师的爱弥儿正是这种自然人的化身,他身体强壮、心智发达、感情丰富、能爱能仁。
虽然书本知识不多,却通晓事理、善于思考、敏于判断、注重实行。
他是自食其力,不坐享其成,不掠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自然人。
值得注意的是,卢梭的自然人决不是倒退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不是与世隔绝的孤独汉;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呼吸于社会人群之中的人,是接触近代城市文明并善与人相处的人;自然人也不是无以为业的或依靠家财为生的懒汉惰夫,而是具有从事任何劳动能够独立生活的率性发展・28・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的人。
总之,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在专制政体中,以培养一个自然人为目的,教育的任务就是使人取得‘人品’,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他知道如何做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他将可以为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在一个合理的国家中,他将成为一个公民,他具有公民应具有的各种品质。
在理性的王国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他是自由与服从的统一体;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青少年在未来的国家中,如何履行公民的职责,懂得如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公民。
”〔3〕2、反古典主义,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
(1)反对书本诵习,要求追求真正的知识。
卢梭认为那些富贵子弟视为首务的古典语文和现代语文的学习是摧毁心智的。
儿童并不了解它们的真正意义,学到的只是不同的词汇和同义语,只能使儿童糊涂迷乱,并不能启发智力,增进品德。
他明确指出:“我憎恨书籍,它只教我们谈论我们实际上不知道的东西。
”〔1〕但卢梭并不是绝圣弃智,在反对书本诵习的同时要求在现实事物中追求真正的知识,探索真理;在反对儿童陷入书本的同时要求学习更广泛的知识,包括关于地理、天文、农业、手工业生产劳动的自然知识和关于人际关系、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历史事实的社会知识。
(2)反对空洞的文字说教,要求追求有用的知识。
卢梭认为纸上谈兵式的书本教育实为人类的灾祸。
空洞的理论说教看似系统、高深,其实是空疏无用、迂腐陈旧的。
它所教的只是单纯的文字而已,严重脱离人生实际,只把人弄成了废物。
但是儿童应该具有聪明才智,既要知道是什么,又要知道有何效用。
这就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切合儿童的现实需要,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引导他们领会与现实有关的知识,避免无味的空洞说教。
卢梭进一步阐明,追求真正的知识和追求有用的知识是紧密相连的。
“只有具备真正的知识,才能有卓异的见解;只有具备有用的知识,才能有卓越的才干……掌握真正的有用的知识,不流为书本的俘虏却成为书籍的主人者,才能精于判别是非和审度曲直,成为识时务而善治事的干才。
”〔5〕3、反教条主义,注重行以求知的教学方法。
卢梭反对封建教育强制儿童去接受传统的偏见,反对服从教师的权威,提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进行教学。
在智育过程中,卢梭主张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和判断能力以及掌握知识的工具,并提出下列几种主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