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8
必修3文化生活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8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3:27:3413:27:3413:271/8/2021 1:27:34 PM
▪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1.1.813:27:3413:27Jan- 218-Jan-21
▪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13:27:3413:27:3413:27Friday, January 08, 2021
A.文化创新的基础在于文化继承 B.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的发展 C.文化的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不定项选择)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个年头,徐悲鸿 先生也早已离开了我们,但他创作的含义深邃的画作 《四喜图》,仍然栩栩如生。那些跳踏枝头、迎接春天 的喜鹊,分明是在向人们诉说着大师与祖国同安危、与 民族共命运、同人民共呼吸的情怀。这说明 (ACD)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任何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中国当代文化工作者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 m养,锐意创新
源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
泉
化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和标
创
准
新
的
作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源用
泉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和
作 用
文 化 工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作者的
使命和 职责
2.我们应投身于社会实践 向人民群众学习
随堂练习
1.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
☆“和谐文化”理念提出的大背景是什么?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和谐文化”? ☆为什么能提出这样一个崭新的理念?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是什么: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9月23日,参加“中国画画中国” 活动的画家们前往汉旺和北川采风参 观 《美术》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李伟 显得非常沉默,他告诉记者其实他都 不愿意下车面对这个曾经美丽的城镇, “地震后我跟着一群画家去过汶川, 但是半路我就返回了,沿路的情景让 我不忍再走下去。”李伟说这次北川 之行再次给了他不少灵感,“我会用 笔画记录下来,但是不止是悲痛的, 我们还要画出给人希望、给人美丽的 四川。”
2..文化创新的意义(重要性)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 保证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 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
一、是什么: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第五课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讨论:
有人说,文化创新来 自作者的灵感,主要 靠文化创作者的的聪 明才智。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于官宦世 家,但又赶上家道中落,过着一贫如洗 的生活……《红楼梦》内容正是以贾、王、
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
林黛玉的爱情悲 剧为主线,着重 描写贾家荣国府 和宁国府由盛到 衰的全过程。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关 雎(周 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
清醒的现实性,从多方面表现了周代丰富多采的现 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开辟了 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我国的《诗经》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 作,它不仅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显示了 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才能。
不计工拙而完美动人,为书法的纯艺术性(抒情)开创了
真正的先河和绝伦的典范。
这一典型事例表明
( BD )
A.文化创新可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
D.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
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1.1.821.1.8Friday, January 08, 2021
结合这则材料,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的转变起了什么作用?请你说说文化创新的作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文化创新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3).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 (4).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 新的根本标准。
5.2005年6月7日,“连线浙江——世界作家看浙江”湖
州线文学采风活动在南浔拉开帷幕。本次文学采风活动为
期11天,共有来自德国、法国、希腊、日本、马来西亚
等16个国家的港澳台地区的24名作家和媒体专栏作家参
加。
C
作家进行文学采风的依据是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
一、是什么: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
一、是什么: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1.必要性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3)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 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重要性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和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 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1年1月下午 1时27分21.1.813:27J anuar y 8, 2021
▪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年1月8日星期 五1时27分34秒 13:27:348 January 2021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1时27分 34秒下 午1时27分13:27:3421.1.8
云冈石窟佛像(北魏)
此时期的壁画表现的是“舍身饲虎”、“割 肉贸鸽”等宗教故事,气氛血腥、阴森凄冷。而 佛却面带睿智的微笑,完全超脱人间的苦难。
唐代尤其是 盛唐时期,社会 繁荣昌盛,一切 都充满希望和生 气。壁画中没有 流血牺牲,没有 荒凉、苦痛…… 只有琼楼玉宇、 彩云缭绕的极乐 世界。体态轻盈 的飞天快乐的起 舞,连菩萨也以 健康丰满的形态 出现,慈祥和蔼, 充满亲切感和人 情味。
结合《诗经》的创作过程,思考:在今天我们呼唤文化 创新的时代,中国文化工作者有怎样的使命和职责?
《诗经》的创作过程告诉我们: (怎么样)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工作者必须 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知识结构: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不定项选择)王献之是我国晋代著名的书法家,幼
年随父王羲之学习书法,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
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齐名,并
称“二王”。与其父相比,王献之笔走龙蛇,天机一片,
敦煌壁画
瑰丽璀璨的石窟艺术
不同时代的壁画和雕塑,不但 题材、主题不同,而且容貌、风度 乃至精神也都各异。
观赏下面几幅石窟壁画和雕塑 艺术,思考这种艺术风格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呢?
尸萨眦垂王舍割身肉饲贸虎鸽图图((魏魏晋晋))
魏晋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饱受战乱、饥荒、 疾疫之苦,四处流亡, 挣扎在死亡线上,看不 到生活的希望,只有匍 匐于佛的脚下。
极高的价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具有多样性
D.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科学
3.2005年春节以来,河南文化领域好戏连台,一批 “叫得响”的创新精品赢得广泛认同:现代豫剧《村官 李天成》、歌颂公安局长楷模的豫剧《嵩山长霞》、大 型歌舞剧《清明上河图》、《风中少林》都好评如潮。 这一切都源于河南省委的文化发展战略:挖掘文化底蕴, 培育文化优势,打造中原文化品牌。这表明 (D )
▪ 文学创作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的,总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
《千手观音》是2005年春晚的亮点,它以吉祥如意的 寓意、幽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赢得了各 界的高度评价。这个舞蹈的编导张继钢在谈其创作时 感触颇深,张继钢的家乡在山西,山西有云冈石窟, 他多次到云冈石窟,到敦煌去排练采风。在甘肃的敦 煌、山西的云冈石窟经常看到这样的千手观音,于是 就萌生了创作这样一个节目的想法,在2000年中国残 疾人艺术团去美国演出推出了酝酿多年的《千手观 音》。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821.1.813:2713:27:3413:27:34Jan-21
▪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年1月8日星期 五1时27分34秒 Friday, January 08, 2021
▪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1.1.82021年1月8日星 期五1时27分34秒21.1.8
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 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 最为盛行。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 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 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 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 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 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 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