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1)
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 比彻·斯托夫人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美国在统一前,南方仍然 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 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深深地被他们的不幸命运所 打动,以饱含感情的笔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小说问世后,深深地感染了美国的民众,要求废除农奴制,解 放黑人奴隶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这为最后的南北战争的发生 及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浓厚的民意基础。后来,林肯总统在谈及这 本书时说下了“一个妇人发动一场大战争”的话。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清醒的 现实性,从多方面表现了周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 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 道路。
我国的《诗经》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 不仅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 艺术创作才能。
全国解放以后,他又满怀对新中国的 热爱之情,创作了《萨拉姆毛主席》、 《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 《亚克西》等100多首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 歌曲,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广为传唱,鼓 舞着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 努力奋斗。
在不同时期,王洛宾的创作主题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中药 西药
中成药
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配方和 精选药材等前提下,吸收了西药的一 些优点,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了中成 药:有的制成瓶装汤药,有的制成冲 剂,有的制成药丸。中成药的制成是 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弘 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 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 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同治、光绪 年间皮簧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 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 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 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 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 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 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 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香港迪斯尼乐园于2005、9、12正式开幕,可爱 的米奇和米妮在睡美人城堡为新园开幕造势宣传。
迪斯尼制造出吸引不同年龄人群的卡通明 星,并从中创意逐步扩大到产业,用现代工业 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大批量地制作动画片、 出版《米老鼠》杂志、制作唱片等向世界各地 推销。同时,他们还对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 形象进行了知识产权保护,实行特许经营开发。 在迪斯尼专卖商店里,各种玩具、食品、礼品、 文具等,无不因为卡通图案的附加值而创造了 丰厚的利润。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推出,又把观 众在电影和卡通片里看到的虚拟世界变成了可 游、可玩、可感的现实世界,进一步把文化产 业扩张到旅游业。
和基础
新 作用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主体:人民群众
杨丽萍和她的《云南映象》
• 这部长达一百分钟的舞蹈,倾注了杨 丽萍的全部心血。为了创作《云南映 象》,她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 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 蹈,再从其中将精彩的动作“剪辑” 下来,浓缩在歌舞集中。舞蹈中充满 了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元素,四分之 三的舞蹈演员是那些山寨里土生土长 的村民,其中包括一个只有五岁的小 姑娘。
结合这则材料,请你说说文化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要创新? 怎样才能创新? 谁来创新?
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源泉。
结合《诗经》的创作过程,思考:在今 天我们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中国文化工 作者有怎样的使命和职责?
《诗经》的创作过程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工作者必须
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小结
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创新Biblioteka 源泉 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文
是源泉
社会实践对文
化 创
化创新的作用 是动力
思考:从徽班进京到京剧的产 生,体现了文化创新具有什么作用 和意义?
二、文化创新的意义
1.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 务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 是检验的根本标准。
2.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失去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2)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 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 重要保证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 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谈一谈:
王洛宾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艺术家。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积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先后创作了《老 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 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 北前线,鼓舞了许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