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浠水实验高中谭贤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手机、加工、整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难点: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方法:情景设疑、讨论探究
手段:使用电子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简要回顾前两课的内容:第三课和第四课我们学习了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有关知识,无论是传播还是继承,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
由此可见文化发展的实质是?
生: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师:文化创新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教学目标。
(幻灯片展示)
【新课教学】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师:谈到文化创新,大家都知道有哪些文化创新的例子?
生:……(教师引导由近及远,由古及今)
师:不错,大家知道不少。
诚然,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才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由此可知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必要性: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师:我这里选取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先请大家看这个视频。
播放视频《云南印象》之《月光》。
师:你看了《月光》之后有何感想?
生:(略)
师(点评):它由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编导主演。
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样有形或无形,在“月光”中,她是一棵树、一只鸟、一条蛇,她与自然交流、融合,
犹如月光下的精灵,展示着女人的柔美和月光的圣洁。
《月光》、《云南印象》不愧是一部文化创新的杰作。
杨丽萍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她是云南白族人,从小酷爱舞蹈,有着惊人的舞蹈天赋。
下面看一组图片,请观察她的舞蹈元素。
(展示图片,引导说明)为进一步了解《云南印象》的创作背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则材料(展示并请一位同学朗读材料)。
为创作《云南映象》,杨丽萍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再将其中精彩的动作“剪辑”下来浓缩在歌舞之中。
而演员中,70%是来自云南各地民间,很多本身就是常年在田间地头劳动的少数民族群众;演出服装也是各民族民间生活着装的原型。
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云南不少民族民间艺术濒临消失。
在大力打造文化强省的背景下,杨丽萍等人对民族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抢救,并向世人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独特的习俗、历史、思维、哲学和生活方式等。
“给观众和后人留下一个活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杨丽萍在创作札记中说:“云南有数不清、用不完的民族文化资源,它本身就是一块瑰丽的宝石……我的工作只是把云南民族文化资源这块宝石上的灰尘擦干净,让世人看见它的光彩。
”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了解,我们一起来探讨《云南印象》创作成功的原因。
(展示探究一)
1、看过《云南印象》人们感叹杨丽萍舞蹈天赋。
你认为她的文化创作为什么能够成功?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杨丽萍为什么要创作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对两个问题分别进行讨论。
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明白天赋很重要,但社会实践也很重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天赋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得激发灵感;离开了社会实践就不可能创造出任何有价值的文化作品。
第二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仅要从材料中得出结论,还要结合教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动力的原因。
)
师:大家发言很积极,对问题认识也比较准确。
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文化创新不尽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
(多媒体展示)
2.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过渡)
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泉和动力,有着巨大的作用,那反过来,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和文化本身有没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则材料。
(展示材料)探究二:《云南印象》一经上演就受到世人的关注,国内外游客纷纷奔赴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观光,这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杨丽萍的原生态歌舞也向世人宣传了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它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云南印象》及其姊妹篇《云南响声》的上演,使杨丽萍的舞蹈和纯朴的音乐成为原生态的代名词以及云南的身份证。
经过挖掘、开发,云南各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发展;云南亦成为兄弟省市进行文化建设的典范。
请结合材料分析文化创新有哪些积极作用?
(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不能仅仅从材料中找到材料,还应得出理论——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导得出结论)
二、巨大的作用 深刻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从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需要看: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2)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看: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过渡)
在现今社会,文化要不断地创新以实现其发展。
请大家结合《云南印象》的创作过程,思考文化创作的主体是谁?从杨丽萍等人的所作所为中我们得知中国文化工作者有怎样的使命和职责?(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2、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自觉投身于、充分认识、关注、理解、学习……(参照课本P51本框最后一段)
【小节】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个知识框架。
【课后讨论】
【知识结构】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 _______ 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_____的繁荣。
文
化
创
新
的
源
泉
和
作
用 源
泉
作用
文化工作
者的使命
和职
责 1. 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我们应投身于 ________
1.文化发展的实质:__________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________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________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和 ______。
蕲春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先后都出现过哪些名人?今天,蕲春要实现新的发展,必修利用古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将李时珍和教授县这两张“王牌”和独特的自然条件相结合,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请你说说蕲春的发展为什么要倡导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