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3年开始FIGO就采用的宫颈癌临床分期至今未改变。
本次新分期变动也不大,有些细微变动,如浸润深度以3mm为界或以>3mm为标准等.这些需在日常工作中加以留意。
较大变化是在新分期中将Ⅱa细分为Ⅱa1 和Ⅱa2 两个亚期。
因为在旧分期中,不论宫颈肿瘤病灶本身的大小,只要肿瘤侵犯阴道,哪怕仅有一点点,都分为Ⅱa期。
本次修订的新分期将侵犯阴道,但宫颈病灶最大径线≤4 cm者分为Ⅱa1期,侵犯阴道、宫颈病灶最大径线>4 cm者分为Ⅱa2期,以方便治疗上的描述和预后判断。
宫颈癌 FIGO分期 (2009)
I期肿瘤严格局限于子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
IA 镜下浸润癌,间质浸润深度≤5mm,水平扩散≤7mm
IA1 间质浸润深度≤3mm,水平扩散≤7mm
IA2 间质浸润深度>3mm,且5≤mm,水平扩散≤7mm
IB 肉眼可见病灶局限于宫颈,或者临床前病灶>IA2期 IB1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cm
IB2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cm
II期肿瘤超越宫颈,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
IIA 无宫旁浸润
IIA1 肉眼可见病灶最大径线≤4cm
IIA2 肉眼所见病灶最大径线>4cm
IIB 有宫旁浸润
III期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能
IIIA 肿瘤累及阴道下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
IIIB 肿瘤扩散至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能
IV期肿瘤播散超出真骨盆或(活检证实)侵犯膀胱粘膜或者直肠粘膜; 泡状水肿不能分为IV期
IVA 肿瘤播散至邻近器官
IVB 肿瘤播散至远处器官
分期规则:
1.分期必须根据认真仔细的临床检查,且需在治疗前确定,分期一旦确立,不
得再行变更。
2.分期有疑问不能确立时应列入早期。
3.确定分期需根据全身检查、妇科三合诊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子宫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及直肠镜检查、静脉肾盂造影、肺及骨骼X线检查,膀胱或直肠粘膜受累必须经活检组织学证实。
4.淋巴造影、血管造影、超声探查、CT扫描和MRI检查、腹腔镜检查所见不能
作为更改临床分期的依据,但这些检查有助于指定治疗计划。
本次宫颈癌分期欠完善处
1.由于相当部分宫颈癌单独采用放射治疗,这次修订仍未能解决将宫颈癌临床分期改为手术-病理分期问题。
2.不采用手术-病理分期,就无法在分期中体现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淋巴结状态。
3.在决定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方面,应结合手术中发现和术后病理结果综合考虑。
TNM分期法
国际抗癌协会(UICC)提出TNM分类法,即在临床分期的基础上说明区域性淋巴结及远处器官有无转移,此法为治疗前的分类,不包括手术所见
T代表原发肿瘤,N代表区域淋巴结,M代表远处转移
☐ T1s侵蚀前期癌,即原位癌
☐ T1癌瘤局限于宫颈
➢T1a临床前期浸润癌
➢T1b临床浸润癌
☐ T2肿瘤超过宫颈,但未达骨盆; 或肿瘤侵犯阴道,但未达下1/3
➢T2a肿瘤侵犯阴道,但未侵犯宫旁
➢T2b肿瘤侵犯宫旁,伴有或无阴道侵蚀
☐T3癌瘤侵犯阴道下1/3或浸润达盆壁
☐T4癌瘤超出骨盆,或侵犯直肠或膀胱粘膜
由于通过临床检查反映N、M的情况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
TNM分类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不如FIGO分类法简单而实用
手术病理分期法(Meigs-Brunschwig分
期法)
0类原位癌或微癌
➢A类癌瘤局限于子宫颈
➢A0类术前宫颈活检为浸润癌,但子宫颈的手术标本未再查见癌
➢B类癌瘤超越子宫颈,侵犯阴道上2/3或子宫体;或癌瘤同时侵及阴道上段和子宫体。
阴道或子宫体的侵犯可由直接扩
展或转移而来
➢C类癌瘤直接扩展或经淋巴管转移,侵及子宫颈旁或阴道旁组织(或两者兼有)或侵及这些组织内的淋巴结;癌瘤侵犯阴道的下1/3段
➢D类淋巴管和淋巴结的侵犯已超出阴道旁及子宫颈旁的范围,包括真骨盆内的全部淋巴管和淋巴结;癌瘤转移至卵巢或输卵管
➢E类癌瘤已穿透膀胱、结肠、直肠的浆膜、肌层或粘膜➢F类癌瘤侵入骨盆壁(筋膜、肌肉、骨或骶丛)
原位癌不进入分期Ⅱa期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