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答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答案)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

全卷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第Ⅱ卷所有题的正确答案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试题对应题号上,写在其他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分)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正压力成正比;C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2.将物体所受重力或拉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 ) 3.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1 N 、5 N 、3 NB .3 N 、6N 、8 NC .4 N 、10 N 、5 ND .4 N 、8 N 、13N》4.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

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 ,且M 、m 都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A .3B .4C .5D .65.如图所示,用一根长1m 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kg 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 ,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 取10 m/s 2) ( )A .12mB .22 mC .33mD .32 m A B C D6.如图所示,质量m =1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 =2N 的作用,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g 取10 m/s 2)( )A .1m/s 2,水平向左B .1m/s 2,水平向右C .3m/s 2,水平向左D .3m/s 2,水平向右7.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提升物体,质量为60kg 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kg 的建筑材料以1m/s 2的加速度提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 取10 m/s 2)( )A .380NB .400NC .580ND .620N8.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小球A 处于静止状态时细绳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且绷紧,则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外力的大小是( )、A .3mgB .32mgC .12mgD .33mg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B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B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 .航天员随航天飞机加速上升离开地面时处于超重状态D .实心..金属球掉入水中继续向下运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11.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小车可能向左匀速运动B .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C .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D .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1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在斜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拉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A 所受摩擦力为( )A . θcos FB .θsin FC .mg μD .(sin )mg F μθ-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3.一个运动物体只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作用力,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同,那么此物体在这一过程中运动的加速度在逐渐 ,速度在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质量M =3kg 的物块P ,用细线跨过桌边定滑轮将质量m =1kg 的物块Q 和P 相连,物块Q 由静止释放,g 取10m/s 2,则物块P 的加速度a = m/s 2,细线拉力F = N 。

15.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以大小为v 1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经过时间t 1到达最高点,又经过时间t 2,物体由最高点落回到抛出点,这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 2,则v 1 v 2,t 1 t 2(填“>”、“<”或“=”)。

16.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 .等效替代法B .理想实验法C .控制变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2)如果没有操作失误,甲图中的AO 线段与乙图中的________(填“F ”或“F ′”)在同一条直线上。

17.“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下面甲图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乙图所示。

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s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该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 m /s 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试验中除甲图中的实验仪器及天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

(3)在实验时,A 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 和小车所受拉力F 的图象为丙图中的直线Ⅰ,B 同学画出图象为丙中的直线Ⅱ。

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A 同学 ;甲 乙丙B 同学。

四、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2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推理、说明过程要简洁清晰,有数字计算的题要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有最后结果的得零分。

)18.(7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环套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长杆上,两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一端系在小环上,另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木块上,两个小环之间的距离也为l,小环保持静止。

试求:(1) 轻绳对木块的拉力;(2)小环与杆之间的静摩擦力。

;19.(9分)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着的升降机底板上。

他看到升降机上挂着一个带有重物的弹簧测力计,其示数为16N,如图所示,该重物的质量为2kg,这时人对升降机底板的压力是多大(g取10m/s2)20.(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的底端(斜面足够长),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F=20N的恒力,使物体有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作用时间t1=1s后撤去拉力,已知sin 37°=,cos 37°=,取g=F10 m/s2,试求:(1)撤去拉力F时物体的速度v和位移s1;(2)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到最高点的总时间t和位移s。

!附加题(供有能力者做):(10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10m,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v0=4m/s,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v1=8m/s的初速度从传送带右端B点冲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g取10 m/s2。

求:(1)物块相对地面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2)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三、填空题:】13.减小增大14.15.><16.(1) A (2) F′17.(1) 或(2) 刻度尺(3) 平衡摩擦力过度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未平衡摩擦力四、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28分)17.(7分)解:(1)对M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2F cos 30°=Mg (2分)F=3Mg3(2分)(2)对小环受力分析,小环受到的静摩擦力与细线拉力的水平分力相等,则有f =F cos60°(2分)f =3Mg6(1分)…18.(9分)解:(1)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重力mg和弹簧拉力F,由于重物的重力大于弹簧拉力,因此可知升降机的加速度方向应向下,即升降机减速上升,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2分)解得:a =mg -F m =20-162 m/s 2=2 m/s 2 (2分)再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到重力Mg ,底板的支持力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N =Ma (2分)解得:F N =Mg -Ma =60×(10-2) N =480 N (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升降机底板的压力F N ´与底板对人的支持力F 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 N ´=F N =480 N 方向竖直向下 (1分)19.(12分)解:(1)物体在拉力F 作用下向上运动时的受力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x 轴:1-sin -F mg f ma θ= (1分):y 轴:-cos 0N mg θ= (1分) N N f 4==μ (1分) 解得:21/10=s m a (1分)s m t a v /10==11 (1分)m at s 5=21=211 (1分) (2)撤去拉力F 后物体向上运动的受力图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x 轴:2-sin -mg f ma θ= (1分)解得:22/10=s m a (1分)s a vt 1==22 (1分) m a v s 5=2=222 (1分) s t t t 2=+=21 (1分)》m s s s 10=+=21 (1分)附加题(10分)解:(1)设物块与传送带间摩擦力大小为F f ,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设加速度大小为a ,则xF f=μmg=m a=μg=4m/s2(1分)-2as=-v21(1分)s=8m (1分)(2)设小物块经时间t速度减为0,因s <L,物块没有滑出传送带,然后向右加速,加速时物块的位移为s1,经时间t1与传送带速度相等v1-at=0 (1分)t=2 s (1分)v0=at1(1分)t1=1 s (1分)s1=12at21=2m<s(1分)物块与传送带共速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经时间t2再次回到B点s-s1=v0t2 t2=s (1分)t总=t+t1+t2=s (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