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将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工整地写在横线上。
(4分)面面相qù腭然打躬作楫 jí取教训2、古诗词默写(6分)(1)__________ _____ ,敲门试问野人家。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出师表》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是诸葛亮关于赏罚分明的忠告。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请默写出两个连续的歌咏黄河的诗句。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项是()(2分)A.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
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茏....。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
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4、名著导读(5分)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1)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
(1分)(2)“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用五个字作了记录:“凡三往,乃见。
”《三国演义》中,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请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2分)(3)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色?(2分)5、综合性学习(3分)分析下列表格,根据表格内容,写出你的感想。
要求主题明确,文字简练顺畅,不少于60字。
北京国庆阅兵资料:感想:二、阅读与欣赏(44分)一)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有残留的花的芬芳,说明这已经到了暮春时节。
B、“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而“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程度。
C、“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欲扬先抑,把主人公内心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活动体现得曲折尽情,表现了暮春寡居的女主人公此刻喜悦之情。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句化虚为实,通过巧妙的比喻写出了主人公内心浓重的哀愁,为后人传诵。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1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由是先主遂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10、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其中“外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3分)11、学完《隆中对》,从诸葛亮身上你获得哪些启示?(2分)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6分)温暖城市的细节(师闻)(1)我有一位同乡朋友在香港工作,今夏因为患了严重的胃病,他的父亲从杭州赶到香港来看望他。
香港的天气很热,而他家的旧空调坏了,于是从商场订购了一台,让安装工人来安装。
朋友的父亲到香港时,正赶上工人到家。
(2)朋友住在十二楼,这是一座老旧的楼房。
他的父亲发现,工人们背上许多铜管,足足有五六十米长。
老人家不知道这些铜管是干什么用的。
朋友说,使用空调的时候,会产生滴水现象,有时候空调滴水还流到了楼道上。
为了防止空调水再流到楼道上,他决定引水到楼下的排污管里。
(3)老父亲听了,大惑不解。
空调完全可以用胶管,为何要选用价格昂贵的铜管?再说,这房子只是租住的。
朋友说,如果选用铜管,那么短短几年就需要更换,而选用铜管,却可以几年至十几年不需要进行更换了。
这样,以后住进来的人,就不会因为空调水的问题烦恼了。
(4)朋友的父亲回杭之后,说他的儿子买空调配件的钱,可以购两台空调主机,大家听了,觉得不可思议。
(5)朋友在香港才住了六年,但他的行为习惯却被香港这座城市影响了。
虽然朋友仍然是一个打工仔,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
(6)几年前,一个朋友到香港游玩,入住在一家宾馆。
她想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但手机没电了。
她从宾馆出来寻找投币电话,但不知哪里才有。
宾馆大门口的门僮向她指了路,但投币电话就是不通。
她无奈往回走,到了门口,那门僮问她电话有没有打通。
她摇摇头。
门僮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借给她使用。
她有些不好意思,另外有一些担心,这门僮会不会借机向她收取费用。
门僮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心,解释说,他的手机的费用是包月的,他每个月费用都有余。
她于是放心地拿过来打了一个电话,当她把手机还给门僮,准备走的时候,门僮突然说:“小姐,请等一下。
”她心里想,难道这门僮食言..了?她有了挨宰的心理准备。
只见门僮把手机拿到她的眼前,指着上面一个号码,说:“你看,这是你刚才拨打的号码,我把它删了。
”说完,门僮按下删除键。
(7)她大感意外,没想到一个门僮竟然这样善解人意....,尊重别人。
(8)细节是魔鬼,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12、根据语言环境,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善解人意:食言:13、用一句话概括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14、第5段对前面的叙事有怎样的作用?(3分)15、写出第二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分)起因:经过:结果:16、你认为第6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对后文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3分)17、文章结尾说:“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联系题目,说说作者凭借细节,对香港有了怎样的认识。
(3分)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3分)“道德血液”不应缺失(1)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家不是合格的企业家,一个只会赚钱、抛弃公众利益的企业家绝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最终也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2)经济和道德,似乎是一对矛盾。
然而,二者实际上是统一的。
前者依附于后者。
作为企业家,守不住社会道德这条底线,就谈不上利润,谈不上企业的发展。
(3)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谈及三鹿奶粉事件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而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液。
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4)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自古以来即强调商家的道德修为,追求“儒商”,重视商业道德,不义之财不取。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儒商”,则把儒家追求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和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有机结合起来,有着正确的义利观。
(5)企业家的性格,决定产品的品质;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企业的寿命。
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实践,产生了一大批负责任、担道义、求创新、创品牌的民族企业家。
汶川大地震后,无数企业家的义举,已说明这一点。
(6)但也有一些企业家,见利忘义,见钱忘责,置广大消费者利益、安危于不顾,追求昧心的利润。
最近的三鹿劣质奶粉,以及此前的“苏丹红”、“瘦肉精”等影响恶劣的事件,都是企业丧失基本道德后的“恶果”。
(7)人无信难行,企业有责乃远。
企业家的竞争力、公信力和道德水准,从来就不仅是企业家个人的事情,它关乎着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甚至公众的生命安全。
一些知名企业、百年老店,之所以多少年来一直得到社会信任,就是因为除了遵纪守法外,还将道德,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而反观那些曾红火一时的短命企业,多是只顾及蝇头小利、缺乏长远眼光之辈。
(8)当然,除了企业自律,政府、社会对企业的他律约束是必须的,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是必要的,但监管不是万能的,再好的制度也有漏洞。
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掉社会的道德建设,不能忘记企业家的道德意识。
(9)除了追求利润这个天然基因,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担当起一个社会法人的责任,最基本的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要承担起对员工,对股东,对社会公众,对环境应负的责任;有作为、有追求的企业家,还应肩负起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的责任——这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担负起的义务。
(摘自《新华文摘》2020年第1期)18、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写出第7段的中心句。
(2分)20、分别写出文中采用的正、反事实论据。
(4分)正面论据:反面论据:21、文章开头和结尾论述真正企业家标准的角度有什么不同?(2分)22、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1)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掉社会的道德建设,不能忘记企业家的道德意识。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三、作文(56分)一)作文点评(6分)夏天的昆虫(汪曾祺)蝈蝈蝈蝈我们那里叫做“叫蛐子”。
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字,叫做“侉叫蛐子”。
这东西就是会呱呱地叫。
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呱!”—一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