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2.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古诗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她的爱绵绵如溪,淳淳如水。
她,就是母亲,唐朝著名的诗人孟郊用一首《游子吟》来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媒体演示、配乐欣赏《游子吟》)。
2.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化作一根根的丝线,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歌颂母爱的散文《慈母情深》。
让我们共同感受平凡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板书课题:慈母情深3.把自己的想象、感情带进去,全班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它深在哪儿呢?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们来检查一下,根据预习,在括号中填入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屏幕出示:“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
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括号内为学生要写的词)学生自主完成,全班齐读。
1.震耳欲聋的“欲”是什么意思2.什么是“龟裂”?龟裂的手看见过吗?强调“龟”是多音字。
3.知道“攥”的意思吗?能做个动作吗?(生做出握住拳头状。
)同学们发现了吗,这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中出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母亲和我。
教师板书:“母亲”、“我”。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一)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读中体会,其主要为:1.“我穿过一排派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小结: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要钱而内疚。
)小结: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
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出示补充: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
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小结:这是一位贫穷的母亲。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为儿子爱读书而兴奋不已。
)小结:这是一位通情达理的母亲。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将母亲为了整个家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小结:这是一位忙碌的母亲。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二)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4.为了我们,母亲不辞辛苦地忙碌着,当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又毫不犹豫的掏钱给我。
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这就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伟大,我的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攥着哪里是钱,分明是攥着母亲的(爱、希望、心血、汗水、生命、情)。
攥者母亲深沉的爱。
板书:深沉的爱。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就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挣钱,过度的劳累使她过早的衰老了,那真是——慈母情深看见母亲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辛劳疲惫的工作,可毫不犹豫的给了我一元五角让我去买书,这就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伟大,一种崇敬之情顿然而生,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板书:崇敬、挚爱四、学生口语交际。
请注意上一自然段句末的省略号。
当时作者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情不自禁,他会一遍又一遍地对着震耳欲聋的噪声说,对着瘦弱、弯曲的脊背、对着毅然塞在我手心里的钱的母亲说出此时此刻的心里话。
作者会说些什么?个别提问。
五、教师总结课文通过描写我想母亲要钱买书的经过,表现了一位贫寒母亲伟大的爱,也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无比的热爱。
同学们,母亲的爱还有很多很多的表达方式,随着你们生命的成长,我相信你们会对母爱有更深更多地体验。
六、布置作业小练笔:写下你想对母亲(文中的母亲或孟郊的母亲,也可以是自己的母亲,还可以是天下所有的母亲)说的话七、拓展想象,升华词句音乐起《烛光里的妈妈》,歌曲播放完,随即出现两行鲜红的大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结束语:看着图片,听着歌你一定想起了母亲对你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母亲、体贴母亲、孝顺母亲!板书设计18.慈母情深母亲深沉的爱崇敬、挚爱我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一、古诗引入,感悟解题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出示,师朗读。
)你知道它赞颂的是什么吗?生:母亲。
生:母爱。
师:它赞颂的是母爱。
母爱是平凡的,因为充满在我们身边,但是母爱更是伟大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一起来,带着赞颂的情感读一下课题(指板书)生:慈母情深师:(出示梁晓声简介)读完举手。
生:(齐读课题)师:你们有问题吗?生:什么叫慈母情深?生:情深在哪里?师:慈母情深到底在哪里,你再说一遍。
生:母亲多慈祥?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师: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慈母情深究竟有多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这。
(出示自学要求)我要说明一下自学提示。
第一题的要求是快速,像刚才那样,把生字词、重点词多读两遍。
第二题是你只需要找出一个词语就够了。
明白吗?生:明白。
师:好,现在开始,比一比,看谁状态好。
生各自按要求自学。
师:(出示:阅读后,你知道课文内容了吗?填空题)你只要填括号里的词语。
写完了吗?看看你们写的对不对(出示答案)谁来做小老师带读一下这些词?师:(指“攥”字)谁来读读这个字?师:谁来纠正下?生:zhuàn师:跟着读。
我们用右手的食指在左手的手心里写把这个字写一遍,一边写一边数多少画。
生:20画。
生:23画。
师:给点掌声他。
理解它的意思吧?生:理解。
师:那把你们的手紧紧地攥紧下。
这里还有个多音字,你知道是哪个?生:龟裂。
师:读。
生齐读两遍。
师:“龟裂“这个词什么意思?生:爆裂的意思。
师:爆裂的口子比较大。
就像干旱的田裂开的口子非常大的样子。
谁知道这是谁的手?生:母亲的手。
师:母亲的手为什么龟裂?生:因为她工作很辛苦。
师:(指名读出示的填空题及答案。
)给点掌声她,她的嗓音真甜美。
三、研读重点,体悟母爱师:同学们,我真的不理解啊,“鼻子一酸”到底是什么感觉啊?生:是想哭的感觉。
生:是慈母情深的感觉。
师:到底什么感觉?生:是想哭的时候鼻子会有点酸。
师:什么情况想哭啊?生:被感动的时候。
生:他拿母亲的钱不好意思。
生:他激动了。
师:但我还是不明白啊,明明我想得失魂落魄的《青年近卫军》终于马上就要买到了,为什么还会鼻子一酸呢?课文中写了答案吗?谁找到了写母亲工作环境的语句?生: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你真是我的知音,我找的就是这一句。
(出示句子)一起来,齐读。
生:(齐读这句)师:把这句话中最后那个词读好了,这句话就读好了。
生:(齐读这句)师:谁知道“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生: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把耳朵快震聋了。
师:“欲”是什么意思?生:快要。
师:看谁在课文里找得快,哪些声音确实是震耳欲聋。
生:师:母亲为什么大声?生:因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谁再说?生:99页的28段。
母亲却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大声说。
师:母亲为什么大声?生:因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还有吗?生:请大家看到97页第10段。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师:为什么要大声说?生:因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还有吗?生:请大家看到98页27段。
“旁边有个女人停下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
”师:为什么喊道?生:因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这一声声大声问,大声说,大声喊都是因为——生:因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在这样的环境,你会想怎么样?生:我会想逃离这个地方。
生:我会戴个耳机。
师:不要听了。
生:我会把工作辞掉。
师:辞掉了,让家里的孩子饿死算了?行不行啊?生:不行。
生:用耳塞塞住。
师:整天堵住耳朵舒服不舒服?生:不舒服。
师:你说生:妈妈,你真辛苦啊!师:我们带着感情齐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啊,在那一天,你突然发现母亲工作的环境是这样的恶劣。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下,昨天母亲工作的环境是——生:震耳欲聋。
师:明天母亲工作的环境还是——生:震耳欲聋。
师:去年、再去年、再再去年,母亲工作的环境都是——读!生: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师:你有什么感觉啊?生:我很担心妈妈。
师:好孩子。
生:很心酸。
师:很心酸,鼻子一酸。
你说。
生:我想要妈妈换一个工作。
师:行吗?生:不行。
师:想为妈妈想办法。
你说。
生:……师:你真是妈妈的小棉袄。
这么多种滋味放在心里,怎么能不——生:鼻子一酸。
师:还有哪里让你感到“鼻子一酸”?生: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师:(出示句子)生读:母亲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师:多少个“立刻”?生:四个。
师:能换词吗?说说你想到的近义词。
想到了的举手。
你说。
生:马上。
师:你说。
生:立马。
师:立马是口语。
你说。
生:立即。
生:一下子。
生:一瞬间。
师:很多很多的近义词。
母亲立即又坐了下去,立即又弯曲了背,一瞬间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一下子又陷入了忙碌。
这样换词好不好?生:不好。
师:你们感觉用“立刻”好。
为啥呢?你的感觉是什么?说说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