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对新时期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发展的对策研究

面对新时期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发展的对策研究

面对新时期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发展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0-01-07T13:41:39.623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张丽莎
[导读] 所谓资本运营,是指资本运营主体,以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将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摘要:中国加入WTO以来,资本运营实践给我国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企业对于如何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通过资本运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长远而稳定的发展,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

关键词:资本运营;生产经营;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8)12-
作者简介:张丽莎(1974-),女,河南灵宝人,经济师,从事人力资源研究。

所谓资本运营,是指资本运营主体,以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将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看成是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等多种形式,如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与上市、参股、控股、分立、出售,以及联合、租赁等进行有效运作和经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

资本运营可分为扩张型和收缩型两种类型。

扩张型资本运营是一种资本扩张型的经营战略。

兼并和收购作为当前资本运营最普遍的运作形式,也是资本运营的核心,其在迅速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增强资本扩张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收缩型资本运营也是企业资本运营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包括剥离、分立等。

剥离与分立并非总是公司经营失败的标志,它还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合理选择。

企业的剥离是指企业将不适于公司长期战略、没有发展潜力、难以形成效益或影响公司整体业务发展的子公司、部门或产品生产线等不良资产、闲置资产或非生产性资产与主要业务分割开来的行为。

分立是指一个企业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经济行为。

公司通过剥离、分立等方式使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掌握的经营资本规模绝对或相对缩小,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资本增值最大化或资本损失最小化的目的。

另外,剥离与并购还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并购企业可在并购完成之后剥离掉企业不需要的被收购企业的部分资产或业务,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甩掉经营亏损业务的包袱。

资本运营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经营活动,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次。

对企业来说,认清当前形式,正确把握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资本运营活动,努力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率和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

一、正确处理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密不可分,都属于企业经营的范畴,二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经营永远是第一步的。

生产经营是资本运营的基础,应该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上进行资本运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营虽然在时空上可以暂时脱离生产经营而单独运作,但其最终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

资本运营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进一步挖掘和增强其核心能力的途径。

但资本运营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它只能为创造价值的生产经营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

那种脱离生产经营的纯资本操作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会把当前的资本运营引入歧途,显然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的关系,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生产经营是基础,资本运营要为发展生产经营服务。

二、正确认识资本运营与组建企业集团和进行资产扩张的关系
在我国,许多企业错误地将筹资、扩大规模、实行多元化经营视为资本运营的目的,扭曲了对资本运营目的的认识,从而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尽管一定的规模可以取得一定的效益,但企业资本运营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把资本运营定位于企业数量的多少,片面追求企业资本的规模扩展,忽视资本运营的质量,必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只有注重内部产业的关联,并购的资产才能为企业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无论是拥有过多的负债,还是积压了大量的资金都不是一种合理的行为,因为负债过多,说明企业经营风险较大,而资金大量积压,则说明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必要的资本运营,或者收缩、或者扩张,从而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

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发觉自身经营的某一领域已经不能为企业贡献利润了,那么就应当果断地进行割舍,实现资本收缩,而如果某一领域能够给企业带来贡献,那么也可以考虑进入该市场,实现资本扩张。

总之,资本运营的战略必须符合企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在必要的时刻进行必要的调整,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随。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强化各级社会保险机构的服务职能。

在体制建设问题上,我国应深化体制改革,打破旧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体制,促进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

首先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从法律高度上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立足点。

若连企业的合法权益都无法保证,企业资本运营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是加快立法步伐,尽早形成有关法律体系。

最后,要依法保护企业并购各方的权利。

四、注重培养资本运营人才
当今的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科技人才和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

我国要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育高效率的工作团队等手段进行资本运营。

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高素质人才。

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资本运营的具体业务上,如风险评价、资本结构分析、未来盈利分析等方面缺乏判断力,导致投资决策失误,资本运营决策不当,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和对外开放的形势。

在我国除了资金少、福利制度不健全等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科学、严格的培训计划,缺少人文关怀,同时缺乏有效的薪酬奖励机制。

所以中小企业要想打翻身仗,就必须首先采取多种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

五、规范中介组织
我国政府应该适时地取消相关的政策限制,鼓励相关的创新。

政府应该鼓励投资银行、开发银行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为企业并购提供必要的金融工具,减少企业并购的障碍,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资本运营中介机构是企业资本运营的专业化服务提供者,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资本运营时,不但要依靠自身的积累能力、运营能力,同时还要借助于各种中介机构。

我国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培育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
1.明确政府职能。

市场中介组织要发挥承上启下的经济职能,必须理清
与政府的关系,对于那些由政府职能部门转变而来的中介组织,应该坚决与之分离和脱钩,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中介性组织。

此外,应该研究和借鉴国外市场中介组织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内在
机制,以保证服务经营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严格考核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开业资格,使其有严格的信誉、资产、专业技能和组织程序方面的限制。

政府也应该通过一定的经济政策的引导,使各种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可以通过立法形式来确定市场中介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政府部门及时搞好市场中介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的人才培训工作。

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的资本运营本来是企业自身的行为,政府不应直接干预。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政府在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就无所作为,因为市场经济的运行仅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是不够的,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的作用还要靠政府行为这只“看得见的手”去调节。

2.提高中介机构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中介机构的规模档次要提高,必须采取重新组合的办法,扶持一批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中介机构,培养一批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有知名度,能承担大型中介服务的“集团型”高级中介组织。

另一方面,要提高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风险意识,加强中介组织的硬件建设,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推进中介服务信息化、程序化、现代化进程,同时完善中介机构的自律制度,强化执业人员的职业训练,建立起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从业人员要增强中介服务的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对每一项服务内容都必须按有关政策、法规、按国际惯例的基本技术准则去办理,明确每项服务应承担什么风险,负什么责任。

执业人员应严格遵守业务规则,自觉规范执业行为,杜绝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等行为,塑造良好职业形象,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资本运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魏珊丹.改善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之策 [J].发展研究,2006.
[2] 王庆彤.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4).
[3] 王雄伟.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5,(3).
[4] 杨波,马金城.资本经营原理及运作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