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有答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有答案

高三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组员:年级主任:
【课题】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复习目标: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化三改;成功和失败的探索史实
复习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化三改的影响。

【基础知识复习】
一、过渡时期—建国初期的探索(1949--1956)
问题一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前提: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_____________。

2、内容:一化三改。

即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____________。

(二)实践:一五计划(________年---_________ 年)
1、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1)背景:①新政权的巩固---政治前提②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③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④新中国是个农业国,工业底子薄弱(2)特点:借鉴苏联经验,“一五计划”确定优先发展____________。

(3)成就: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____________;②初步形成合理的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全面展开。

2、三大改造: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造。

问题二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实质、意义是什么?
(1)目的:适应___________的要求;早日建成_______________。

(2)方式: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合作社;(个体所有→集体所有)手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同上)
资本主义工商业: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公私合营;(民族资本家所有→全民所有)
(3)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4)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探索中的曲折(1956--1976)
问题三改革开放前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
(一)、成功探索(1) 1956年,_____________召开;
(2) 1960年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字方针
(二)、失误的探索:
(1)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8年开展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运动;
(3)1966年开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探索失误给我们有何教训?
1、失误的主要表现是犯了“左倾”错误。

因此发展经济应该有科学方针指导。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启示: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3、大跃进的启示:要遵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4、人民公社运动的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5、文化大革命的启示: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重点突破】。

课堂探究探究一:材料一:P82第一段小字
材料二:我们知道,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是学习苏联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同样,我国在革命成功后如何实现工业化问题上,也与苏联当时的情况相似,面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

在1955年苏联国内问题“揭盖子”以前,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是赶超战略的成功典范,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胜利所证明,受到世界瞩目。

材料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卷入战争,由此导致中美两国的直接对抗和来自外国的威胁(1840年以来这种威胁几乎没有停止过)。

阅读材料回答:新中国初期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1、中国工业底子薄弱
2、
有苏联成功的典范
3、国防压力巨大
探究三:
大跃进宣传画全民大炼钢铁吃大锅饭
1、分析上面图片出现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
原因:左倾错误的错误指导
后果:严重破坏了经济和环境;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造成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2、结合上述图片,如果让你总结,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教训:大跃进的启示:要遵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民公社运动的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失误的主要表现是犯了“左倾”错误。

因此发展经济应该有科学方针指导。

【当堂检测】
1.1953年中共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

A.社会主义现代化B.农业合作化
C.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一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简称。

答案 C
2.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考查学生理解和获取图文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幅图分别对应“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变迁中农民最终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土地的所有权没有变化,仍然归集体所有。

土地的用途及规模改变较小。

答案 A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答案 A
4.下图为《黑龙江省公私合营企业股票证》,图中的公章为“公私合营东华印刷厂”,发证日期为“1956年11月15日”。

当时国家颁发此凭证的目的是(
)
A.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C.对私人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多种经济,促进经济恢复
答案 C
5.1952年7月,在陈云的主持下,“一五”计划第一草稿完成。

该计划书洋洋十余万言,但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156项工程)。

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被称之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

关于该计划的制定表述不正确的是()。

A.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将国家安全放在首要地位
B.充分考虑了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实际情况
C.既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又考虑到备战和地区布局平衡
D.其不足之处是一切以重工业为核心而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
解析“一五”计划在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把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进行,既发展了重工业,又兼顾到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

答案 D
9.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

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

据你推测,与图片中的口号相关的是(
)
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
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
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解析从材料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超美”“超英”可判断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与其相关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12.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以下成为“后来者居上”直接表现的是()。

A.社会主义的改造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展“反右倾”斗争
D.在全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解析“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反映的是毛泽东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所以应该选择B项。

A项时间在1953~1956年,而且是正确的;C 项发生在1959年,D项时间是在1966年。

答案 B
3.下列事实违背中共八大精神的有【 b 】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八字方针④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