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 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化”与“改”之间, 这一“改”与那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 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 路线。
1、背景: 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必要性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949-1952年)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可能性 农村:实行土地改革 措施 城市: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 2、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实行“一化三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 3、实施: “一五计划”---工业化的开端(1953—1957年)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思之窗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自起诞生之日起,就 在步履维艰地发展着,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 造完成,它才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一个 组成部分,你能简要说出它的发展历程吗?
①诞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 ②初步发展:19世纪末 ③进一步发展(或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④三座大山的重压:1927-1949年 ⑤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新中国成立初期 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3年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 返 回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改造完成。
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过两种影响较大的 模式,这两种模式有何不同?中国借鉴的是哪一种模 式?又有何新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
1、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 ①农业合作化 ②手工业合作化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改造的必要性是什么? 改造的步骤和方法怎样?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哪些成就?
出现哪些失误?为什么?
对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 何启示?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㈠成就: 1、1953-1956年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一 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 确方针, 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 “八字方针”。建立 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有三大油田,摘了“贫油国”的帽 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有较大发展。 ㈡失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阅读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 势?因此,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它 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什么关系?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经济建设成就(1953—1957)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鞍钢场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全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58年2月,毛泽东在长春第一汽 车制造厂观看国产解放牌汽车。
宝成铁路通车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
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 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的烂摊子。如何收拾这个残局?如何把落 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如何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中共面临的新任务。 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党开始领导人民积 极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过哪些重大 成就,出现过哪些严重的失误?有哪些经 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呢?本课将为你作出 一一解答。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实行公司合营后, 私方举行大会,欢迎公方代表进厂。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了公司 合营的新厂牌,职工和经理 互相祝贺。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有一位资本家,在 被问到为什么接受社会 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 “是的,我是一个资本 家,但我首先是一个中 国人。”他历述作为一 个爱国的资本家,如何 梦想兴办工业,救国富 强;可是在旧社会却尽 毛泽东接受工商界代表的报喜信 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 义的压迫和勒索。然后他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 面兴建了许多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 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 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有今天?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小结
1949:新中国成立
1949-195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53-1956:过渡时期(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 1956-1966: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十年文革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 )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实行“一化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的经济基础。 ⑴体: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体两翼” ⑵翼: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问题: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
实质: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3、实质: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消灭了私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论从史出
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 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 有制。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 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 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 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 这些规定反映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什么策略、 方式、步骤?你如何理解国家的这些规定?有何意义? 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方式: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 步骤: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这些规定适应了当时的国情,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从而 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阅读材料: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 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 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 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 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 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 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 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 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 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 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53-1956年)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年)
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至今)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小结: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中共“八大” 正确指导思想 八字调整方针 社会主义总路线、 后 大跃进、 果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6- 1966年 两 个 阶 段 1966- 1976年
探索中的失误:
主要成就:
影响: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国民经济遭 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56—1976)
㈠第一阶段:十年社会主义建设 (1956—1966) ㈡第二阶段: 1966-1976年十年“文革” 影响:
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国民经济 遭到严重破坏。 ⑵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4、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强调农轻重比例关系
与总路线是啥关系? 其任务是什么?
返 回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3、“一五计划”------工业化的开端:
⑴制定: 1953—1957年,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 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 ⑵成就: 提前完成;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互助组合并为农业社(1954)
互助组 初级生产合作社 高级生产合作社
农业社的农民在分粮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山西省太原市手工业者 举行庆祝合作化的游行
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 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五计划”超额实 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 假如你生活在当时, 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是什么?当时最主要的 任务是什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
社第 会一 主阶 义段 建: 设十 年
(1956 —— 1966)
1、中共八大: 分析社会的主要矛盾;任务是由农业国建设 成工业国;提出经济建设方针。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片面追求建设高速度,要“多”和“快”。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内容:大炼钢铁;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②后果: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破坏; 导致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4、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 1962年经济好转,人民生活有改善 5、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