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历史专业任选课。

本课程大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原则,结合宗教学前沿科研成果,使本课程讲授能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学的一般原理;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进而能科学地认识宗教的特性、本质和规律,掌握宗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宗教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要素以及宗教的类型,以及对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起源、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

重点阐释宗教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宗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一、二次课堂讨论。

(六)选用教材: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二、本文
第一讲宗教学概述
教学要点:
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宗教学。

(1)
第二节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1)
第三节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1)
第四节宗教学的分支学科。

(1)
第二讲宗教的本质、要素及类型
教学要点:
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分类。

教学时数:
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概念的界定。

(1)
第二节宗教的本质。

(1)
第三节宗教的基本要素。

(4)
一、宗教观念
二、宗教情感
三、宗教行为
四、宗教组织
第四节宗教的分类。

(1)
第三讲宗教的起源及发展
教学要点:
有关宗教起源的理论;原始宗教;民族宗教。

教学时数:
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起源理论。

(2)
第二节原始宗教。

(2)
第三节民族宗教。

(3)
一、古代埃及宗教
二、古代巴比伦宗教
三、古代中国宗教
第四讲世界宗教概说
教学要点:
世界宗教的特点;佛教基本知识;基督教基本知识;伊斯兰教知识。

教学时数:
1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宗教的特点。

(1)
第二节佛教基本知识。

(3)
一、佛教的创立和基本教义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典籍
第三节基督教基本知识。

(3)
一、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
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第四节伊斯兰教基本知识。

(3)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
二、《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第五讲宗教与政治、道德、艺术、科学之间的关系教学要点: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宗教与道德的;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与政治的关系(1)
第二节宗教与道德的关系(1)
第三节宗教与艺术的关系(1)
第四节宗教与科学的关系(1)
第六讲中国的宗教理论和政策
教学要点:中国的宗教政策;新时期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的宗教政策(3)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宗教五性的提出
三、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第二节、新时期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1)
三、参考书目
1、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王晓朝著:《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张志刚著:《宗教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罗竹风著:《宗教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麦克斯•缪勒著《宗教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谢•亚•托卡列夫著:《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7、李刚主编:《古今中外宗教概观》,巴蜀书社,1997年版。

8、爱弥尔•涂尔干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论宗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