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教育思潮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源于古希腊,酝酿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于18世纪,是近代西欧资产阶级重要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潮之一,代表人物夸美纽斯、维多利诺、卢梭、裴斯泰洛齐以及福禄贝尔等。
(1)时代背景
①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个性解放,天性自由等思想为其提供了舆论氛围。
②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借助教育的力量,推翻封建统治。
③封建教会教育的没落。
资产阶级新式教育对传统教会教育进行了冲击。
(2)发展阶段
①萌芽。
自然主义教育萌芽于古希腊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提出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②提出。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维多利诺等人文主义者倡导“引证自然”,肯定人的尊严,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的本体实施,主张到大自然中学习自然的一切知识。
③形成。
夸美纽斯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并将其作为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标志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自然教育,培养“自然人”,指出教育的三个来源: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④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进一步将自然教育思想深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使教育适应自然有了新的内涵,开拓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福禄贝尔也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认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
(3)基本内容
①教育目的。
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保护人的善良天性,反对封建教育的强制性;
以人的自然发展为内容,重视人的生存教育和素质教育,使人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
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良社会增进人类幸福。
②儿童发展分期。
第一,这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特色。
不同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对儿童发展阶段进行了论述。
第二,自然主义教育家们对儿童身心发展顺序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从身体和感官—理性和抽象思维;
第三,他们还主张教学应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并为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
③课程论。
夸美纽斯主张“泛智”课程;
卢梭主张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无系统的课程学习;
裴斯泰洛齐主张从心理和社会的标准上选择课程;
福禄贝尔主张课程应包括宗教、自然常识、思维的教学。
④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
夸美纽斯主张“自然适应性”原则;
卢梭强调要“顺应自然”的原则;
裴斯泰洛齐主张直接在自然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直观性、连续性等教学原则。
(4)评价
·历史意义
①自然主义教育家积极寻求教育的规律,为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②重视儿童特征的研究,确立了儿童的主体地位,深化了对儿童能动作用的认识;
③重视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研究,初步确立了完整、系统的教学原则体系和各科教学法体系,为教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反对和控诉封建专制制度对儿童个性与自由的摧残与压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
·局限性
①对“自然”的概念界定并不清晰,有时指自然界和法则,有时指人的天性;
②混淆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区别,以自然规律机械地论证教育规律,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
③只用人性解释人的法则,将人性与社会性对立起来,忽视了社会制约性,未能深刻揭示教育的本质;
④在研究方法上,用神学推演或理论类比进行提炼,做出的教育结论缺乏严谨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