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盐城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教育教学知识测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答
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题号下。
每小题2分,共40分。
)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
A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B .公平性、民主性和普及性
C .发展性、普及性和实践性
D .科学性、发展性和实践性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获得的“四基”目标是( )。
A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
B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实践能力
C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解题策略、基本活动经验
D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解题策略
3.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的现代化。
A .教育内容
B .教育方法
C .人
D .教育结构
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求,其中最高级
的需求是( )。
A .安全需求
B .社交需求
C .尊重需求
D .自我实现需求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
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A .传授学生知识
B .发展学生能力
C .培养学生个性
D .养成学生品德
6.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B.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7.学习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主要是根据遗忘过程的()规律。
A.再认 B.先快后慢
C.倒摄抑制 D.前摄抑制
8.()是长方形的上位概念。
A.正方形 B.菱形
C.平行四边形 D.矩形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地概括为()。
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 B.自我完善过程
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 D.问题解决过程
10.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
A.讲授法 B.参观法
C.情境教学法 D.循循善诱法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A.榜样示范 B.实际锻炼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12.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将原来的“空间与图形”改为()。
A.空间与几何 B.图形与几何
C.空间与模型 D.图形与模型
13.《三字经》说:“教不严,师之惰”说明教师应该()。
A.信任学生 B.了解教育对象
C.严格要求学生 D.和学生交朋友
14.一个学生迟到了,推门而进,教师这时不由自主地转向教室门口。
这是注意的()。
A.分散 B.起伏 C.转移 D.分配
15.“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6.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17.“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
A.全部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
B .只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C .二者都要关注,但关注“教师的教”重于关注“学生的学”
D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并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18.袁老师班中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
经过观察,他发现只要题目难一
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
你觉得,他应该在班级进行( )。
A .积极的情感教育
B .意志品质的培养
C .人际交往教育
D .良好性格的教育
19.主张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 .读书指导法
B .发现法
C .暗示法
D .实习法
20.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文学感兴趣;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
繁琐的事物等。
这表明兴趣具有( )。
A .稳定性
B .集中性
C .指向性
D .广度性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请将答案填在相应的题号下。
每小题2分,共40分。
)
1.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3.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
4.儿童的身心发展存在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期,教育训练的效果就会大大降
低。
5.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把
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学习者发现的还是他人告知的,把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6.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了极限思想。
7.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上要尽量消除学生的无意注意。
8.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
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要重视学生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培养。
10.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都是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11.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不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
12.当教师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进行指导时,这时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教师主导的教学。
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14.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坚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主要体现了量力而行的教
学原则。
15.教育的专家与教学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这是因为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1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迁移。
17.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18.新加坡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模象直观。
19.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20.学习新知识,首先应强调理解,而不是强调记忆。
1.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数学教师应顺应时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为社会培养出强适应型的复合人才。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00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问题:(1)你认为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什么变化?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订?
答题要点:
(1)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到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
(2)课程改革起始阶段的2001年为了打破多年来沉闷的课程气氛,改变老师讲,学生听;少数学生是演员,多数学生是观众的被动接受式的课堂学习状况,2001版课标强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
这在课改起始阶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根深蒂固。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课改出现了走极端的状况,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自主、合作、探究”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排斥课堂教学中必要的“讲授”。
为了避免课改走向极端,2011版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这必将使数学课改走向健康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大多数教师的提问是浪费时间,
那些提问是想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其实真正的
提问艺术是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或能够知道什么”。
结合你的教学观,谈谈你对爱因斯坦这段话的理解。
答:答题要点:(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
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所谓“知道什么”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能够知道什么”就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从而着眼于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在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帮助
和自己的努力下,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能够发展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