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分析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分析


差,VGi,QCi,KTi,VLi 表示发电机端电压、无功补偿设备容量、可
调变压器的分接头、负荷节点电压,NG、NC、NT、NL 分别为系
统中发电机数、无功补偿节点数、有载调压变压器数和负荷节
点数。
2010.10(总第 126 期) 99
GUANG XI DIAN YE

Σ ≤
≤≤PGi=PLi+Vi V(j Gijcosθij+Bijsinθi)j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无功优化领域的研究状况,总结了 当前的无功优化模型和优化算法,提出了目前无功优化存在 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 无功优化模型
静态无功优化,即传统的无功优化,是针对某一时刻负荷
水平来制定无功优化方案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的基本
数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一般可用以
下数学模型表示:
≤ ≤
j∈Ni



Σ ≤≤≤QGi+QCi=QLi+Vi V(j Gijsinθij- Bijcosθi)j

j∈Ni

s.t. ≤≤≤≤VGimin≤VGi≤VGimax,i=1,…,NG

≤≤QCimin≤QCi≤QCimax,i=1,…,NC


≤≤KTimin≤KTi≤KTimax,i=1,…,NT
分析与探讨
3 无功优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3.1 无功优化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国内外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领域研究状况的综述,
在无功优化的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必须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 题:寻优质量问题,即选择何种优化算法可以求得最优解;离 散变量问题,即能否直接处理离散控制变量;求解效率问题,即 随着电网规模的增大,算法的寻优速度能否适应实时计算。 3.2 无功优化的发展趋势
1.1.1 从经济性角度出发的经典模型是考虑系统的网损
最小化,目标函数为:
nL
Σ 22
minf1=min Gij[Ui +Uj - 2UiUjcos(δi- δ)j ]
k=1
(2)
式中:nL 为网络总支路数;Gij 为支路 ij 的电导;Ui、Uj 为节
点 ij 的电压;δi、δj 分别为节点 ij 的相角。
minf=min[f1,f2,f3]T
(4)
式中 f1,f2,f3 为要考查的单目标函数,文献 提 [4,5]弃用权重系数法,而提
出了利用整体亲和力顺序求多目标无功优化的 Pareto 可行
解。
1.2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等式约束即满足
文献[11]对遗传算法的核心操作作了一定的改进,同时还和 简单遗传算法作了比较。遗传算法有较大的机会摆脱局部最 优解,具有并行处理特征,易于并行实现。文献[12]将改进的退火 遗传算法成功的应用于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的求解,提高 了收敛速度和全局优化能力。文献[13]将 TS 方法用于电力系统 无功优化,对 IEEE30 节点系统和 125 节点山东省某地区电网 进行了优化计算。文献[14]介绍了一个基于专家知识和常规算法 的混合型专家系统。文献[15]以网损和投切运行费用最小为目 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 Hopfield 模型来确定无功最优补偿。
3.2.1 动态无功优化,即如何考虑和解决控制设备动作 次数的限制。传统的静态无功优化是针对单个时间断面进行 的,实际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运行需要,其结果无法应用于 实际无功调度,动态无功优化由于需要考虑电力系统各种负 荷水平和运行状况下调度结果的相关性,使得无功优化问题 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比较少。
分析与探讨
GUANG XI DIAN YE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分析
陈丹 1 史欢 2 何志杰 1
(1.南宁供电局,广西 南宁 530031;2.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无功优化的历史,总结了各种无功优化模型,分析了静态、动态两种无功优化方式,比较了当前存在的 多种优化算法,提出了目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3.2.3 全网实时动态无功优化。根据电力系统的实时运 行状态和参数,以 OPF 为核心进行的在线无功优化成为无功 优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它以 SCADA 提供的实时数据为基础, 在保证运行电压合格率和提高电压稳定性的同时使系统的有 功损耗最小,使系统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同时达到最佳。
4 结束语
以上综合分析了目前应用于无功优化控制的各种模型和 算法,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每种方法都存在不足。本文总结了 无功优化的五个关键问题,并对电力系统无功运行优化的算 法进行了叙述,列出了各方法的优劣。无功优化问题虽然受到 广泛的关注,但因其自身的复杂性,至今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 很好的解决。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最优化数学方法的发 展,无功优化方法将会日臻完善,并在电力系统中充分发挥其 重要的作用。
Power Flow for Improvements in Voltage Profiles and for Real Power Loss Minimization [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1981,100(7):3185- 3194
行无功优化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10):109- 113 [5]王勤,方鸽飞,考虑电压稳定性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无功优化.电
力系统自动化,1999,23(3):31- 34 [6]熊虎岗,程浩忠,李宏仲,基于免疫算法的多目标无功优化.中
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11):102- 107 [7]Mamandur K.R.C.,Chenoweth R.D..Optimal Control of Reactive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属于 OPF 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 个动态、多目标、多约束、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混合规划问题,涉 及到无功补偿地点的选择、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变压器分接 头的调节和发电机机端电压的配合等方面。随着电力系统的 不断发展,综合无功控制与优化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个问 题,国内外文献提出了各种方法,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 型,将无功优化问题转化为带有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数学问 题。
参考文献 [1]董元汉,等,大系统无功最优补偿规划计算的一种简化线性直
接法.电力系统自动化,1987,11(5):3- 11
(下转第 111 页)
100 2010.10(总第 126 期)
分析与探讨
表 4 变电站水平接地网降阻效率计算表
GUANG XI DIAN YE
6 结论及应用
地面积、接地体长度均较长,导体的截面已不是决定接地电阻 的主要因素。因此不能用降阻剂作为变电站的主要降阻措施。
1.1.2 从系统安全性出发的经典模型是选取节点电压偏
离规定值最小或系统电压稳定裕度最大为目标函数[3]:
ΣnL
minf2=min
spec
Uj- Uj
spec
j = 1 ΔUj
(3)
spec
式中:n 为除平衡节点外节点总数;Uj 为节点给定电压
spec
值;ΔUj 为节点电压给定最大偏移值。
1.1.3 综合考虑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经典模型
min(f x1,x2)
s.t. g(x1,x2)=0
(1)
h(x1,x2)≤0
式(1)中 g(x1,x2)=0是等式约束,h(x1,x2)≤0是不等式约
束; x1 是控制变量向量, x2 是状态变量向量。
1.1 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有多种考虑角度,优化的侧重点不同,目标函数
也不相同,通常有以下几种目标函数:
参考文献: [1]J.G. Sverak. Optimized Grid Design Using Variable Spacing Tech-
niques. IEEE T- PAS,1976 [2]何金良 曾嵘《电力系统接地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07 [3]陈先禄 张金玉 黄勇《接地》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0 [4]IEEE Std 80- 2000 IEEE Guide for Safety in AC Substation
proximation method for recursive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1988,3(4):1741~1747

≤≤≤VLimin≤VLi≤VLimax,i=1,…,NL

≤≤≤QGimin≤QGi≤QGimax,i=1,…,NG
(5)
2 无功优化算法
2.1 常规优化算法 常规优化算法包括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动态规划
法、混合整数规划法。 文献[7]使用控制变量对损耗的灵敏度概念,在满足系统损
耗最小、网络性能约束和控制变量约束的前提下,建立了无功 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文献[8]采用广义简约梯度法进行无功优 化,通过引入松弛变量,较好地处理了不等式约束,并利用有 效约束集,减少了求解规模。文献[9]采用动态规划法和人工神 经网络法相结合,先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将负荷分为几组,然后 用动态规划法确定每组负荷相应的电容器投切策略,提高了 计算速度。文献[10]用改进的混合整数规划法有效处理了优化计 算中变量的离散性问题。 2.2 现代启发式优化算法
潮流方程;不等式约束可考虑:控制变量(发电机端电压、无功
补偿装置的容量、可调变压器的抽头)和状态变量(负荷节点
电压、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界,因此约束条件可以表示成
形式 5。式 5 中,PGi,QGi 分别为节点 i 处所带发电机的有功功
率和无功功率,PLi,QLi 分别为节点 i 处所带负荷的有功功率和 无功功率,Gij,Bij 和 θij 分别为节点 ij 之间的电导、电纳和相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