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ppt课件

溶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ppt课件

7
LOGO
溶血的临床表现
One
Two
Three
溶血是输血最严重的并 发症,它可引起休克、 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 亡。
溶血常见原因为误输AB0 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所致
溶血少数原因可能由于血液在 输入前处理不当如血液保存时 间过长,温度过高或过低,血 液受剧烈震动或误加入低渗液 体致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所致
碱化尿液: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 氢钠溶液,使尿液碱化,增加血红蛋白 的溶解度,以减少结晶,防止阻塞肾小 管
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尿量的 变化,一旦出现尿少、尿闭。应按急性 肾衰竭处理;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配 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抢救
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以 缓解病人的焦虑及恐惧
12
LOGO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LOGO
溶血的概念
▪ 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破裂,血红 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在体外,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 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发现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进行紧急处理;保留余血,并采集病人 血标本,重新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 验
维持静脉通道, 以备急救时静脉给药。
11
LOGO
Four Five Six Seven
2020/11/13
溶血的护理措施
保护肾脏:可行双侧腰部封闭,或 用热水袋在双侧肾区进行热敷,以 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浆色泽。溶血者血 褐色或深褐色,作
浆呈粉红色
尿血红蛋白测定可
发现尿内血红蛋白
3
收集供血者血袋内 血和受血者输血前 后血样本,重新作 血型鉴定、交叉配 合试验及作细菌涂 片和培养以查明溶 血的原因
2020/11/13
10
LOGO
One Two Three
2020/11/13
溶血的护理措施
预防:加强责任心,认真作好血型鉴定、交 叉配血试验;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认真 履行操作规程,做好输血前的核对工作,以 避免发生差错;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的 要求,以防血液变质
Three
麻醉中的手术病人由于无主诉症状,其最早 征象是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手术野渗血和 血红蛋白尿
2020/11/13
9
LOGO
溶血的临床表现
1
2
当怀疑有溶血反应 同时作离心涂片检
时应立即停止输血, 查,溶血时血清内
核对受血者与供血 含血红蛋白。观察
者姓名和血型,并 病人每小时尿量及
抽静脉血以观察血 尿色,溶血时尿呈
ABO系统最多,次为RH系统。
13
LOGO
关于新生儿溶血病
症状 病因
检查
治疗
2020/11/13
14
LOGO
溶血可能引发的疾病
2020/11/13
15
LOGO
2020/11/13
16
LOGO
溶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020/11/13
医技二:周玉
1
LOGO
主要内容
1
溶血的概念
2
溶血的临床表现
3
溶血的护理措施
4
关于新生儿溶血病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LOGO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2020/11/13
8
LOGO
溶血的临床表现
One
典型临床表现为输入异型血10~20ml后病人 即感头痛、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全身不适 、腰背酸痛、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脸 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迫、脉搏细速, 甚至休克;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及异常出血
Two
若未能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则出现少尿、 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
在体内,主要由于红细胞的内在缺陷(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病), 或由于血浆中存在的某些因素(如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 抗原-抗体反应、各种机械性损伤、某些药物等)的作用,使 红细胞被过度破坏。

2020/11/13
5
LOGO
溶血的概念
外周常规血液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测定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试验
概念 病因
分类
2020/11/13
关于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亲与胎儿血 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免疫性溶血
当胎儿由父方遗传所得的血型 抗原与母亲不同时,进入母体 后即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 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导致溶血。
目前人类已发现的20个血型系 统,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以
尿毒检查
溶血 需要的检查
2020/11/13
6
LOGO
溶血的概念
溶血的病因
血管外溶血:异常
红细胞能被脾脏内的 巨噬细胞识别并将其 破坏。
2020/11/13
血管内溶血:某些化
学物质如药物、细菌毒 素、蛇毒、植物溶血素 等,或输血反应,或某 些疾病等原因,使红细 胞某结构发生改变,致 使其在血管内发生溶血 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