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1.施工准备
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及时组织安排施工。

要点:准确定位。

1.1 探井包括浅井、竖井、小圆井、天井及大于45o的斜井(坑)。

1.2 根据地质设计书要求,明确施工目的、任务,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1.3 根据地质设计平面图、剖面图,计算出探井工程的起点坐标。

1.4 下达定位测量通知书,实地测量定位,测量定位坐标即为井口中心点坐标。

探井的长壁一般与勘探线方向一致;斜井应测定方位桩。

1.5 下达探井施工通知书,并提交设计平面图和剖面图。

2、工程施工及地质编录
要求:及时编录采样,并及时现场核查分层位置及采样分样的正确性。

要点:进行地质分层观察、记录和绘制素描图。

注意:文、图、表内容要一致。

2.1 探井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的规格施工,井壁要平整,揭露的地质界线要清楚。

2.2 小圆井、浅井(深度小于20米)一般不需通风;竖
井、天井均需通风。

2.3 浅井、竖井、天井和斜井要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是否支护及用什么方法支护。

2.4 井口渣土必须堆放于1.0米之外,并防止有重物坠落,确保安全。

2.5 随探井工程进度要及时地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

小圆井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

2.6 探井的素描图一般素描两壁一底(含等距或不等距的井底掌子面)。

若地质情况复杂,可局部或全部绘制四壁一底。

探井四壁(或两壁)可按工程规格垂直绘制,也可按实际宽度绘制。

素描图比例尺一般用1:100~1:200,见矿工程用1:100比例尺,必要时可放大到1:50。

2.7 素描方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直布设。

大于45o的斜井(坑)为自基点沿勘查线方向或平均的长边方向布设。

第一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或正东壁,矿区应有统一规定。

邻壁按逆时针方向展开。

在第一壁上端标出方位角,在井壁一侧画出垂直标尺。

绘制时,先丈量井口规格,把皮尺挂在各个井壁的角上,丈量各壁的深度,井壁底部的宽度,按
比例尺缩放在素描图上。

井壁底线用水平线表示。

记录描述以基线读数为准,在丈量井壁同时,从上而下丈量各壁上地质界线的位置(地质界线应沿地质走向投绘到包含基线的长壁的铅直面上,铅直面与勘
查线方向的夹角小于15o时,用勘查线方向,否则用平均方向)缩放在展开图上,并按自然形态联绘。

井底按正投影绘制。

井下开岔坑时,岔坑按坑道方法编录,在图上应连成一体,坑道基线应与探井基线相连接。

如坑道或探井深度较大,可在明确标明基点、基线和深度的情况下,截成几段,同时附有小比例尺的复原图。

小圆井基点设在勘查线与圆井轮廓交线的正北、北西、北东或正东端。

基线自基点铅直布设。

取定值直径或平均直径基线作逆时针展开,图上应标出过基线直径另一端的位置。

底绘正投影图。

探井图式见附图8。

2.8 探井施工过程中若需支护,地质素描编录应在支护前完成。

并及时布样进行刻槽采样。

同时素描底(掌子面),掌子面图附于探井素描图旁侧,并于探井素描图上标注掌子面位置及编号。

2.9 详细逐层观察、描述、记录整理到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上,描述内容及顺序见本作业指导书原始地质编录工作总则第2.7。

2.10 采集各类样品、刻槽化学分析样布置在素描壁上,小圆井刻槽样应尽可能沿基线布置。

采样要求详见采样作业指导书。

3、资料整理
要求:内容齐全、真实。

要点:整饰图件、校核文图表。

3.1 核对原始地质记录表与图件、采样记录与图上的采样位置,记录的地层产状与图上的地层产状的一致性。

3.2 图面整饰:图名、比例尺、垂直标尺、样品位置及编号、图例和岩石花纹、基点坐标表、样品成果表、编录人和检查人员的签名和日期(或图签)。

3.3 根据岩矿鉴定结果、化学分析结果,对原始地质记录表和素描图进行修正和补充,能圈定矿体的则圈定矿体。

3.4 图件和文字着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