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1-3答案

组织行为学1-3答案

1. 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应。

2. 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3. 双因素理论---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 权力---权力是指一个人因为具有某种广义的资源(如地位,能力,素质等)而获得的一种力量。

2. 群体凝聚力---群体聚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它既包括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又包括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3.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变革和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已发展到对全部组织进行有计划、系统的、长远的变革和开发,并形成了一整套开发和变革的战略、措施和方法,成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1. 组织---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2. 群体---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关注的目标/任务/活动,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人群集合体。

3. 冲突---冲突是指组织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在相互之间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对抗,使得彼此之间关系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并为双方所意识到,这种现象就称为“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4.以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为目的,变消极为积极的激励理论是() 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5.马斯洛提出了() B.需要层次论6.在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中,属于可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调查,花钱费时不多取得效果较好的是( )C.问卷调查法7.在自我知觉中,由于从个人角度看自己,难免使自我知觉带有某种( ) D.主观性8.影响态度的形成和改变的社会因素包括( ) B道德规范,风俗习惯9.在斯普朗格尔(E.Spranger)价值观类型中,多数人的价值观类型是() D.社会型10.在性格差异中,如果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来划分性格类型,那种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为的性格属() C.意志型11.人际关系的基本分类是按()进行的分类. B.公私关系12.信息沟通最基本的目的是() B.信息交流13.利克特认为,在压榨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参与式的民主领导方式中( ) 是效率高的管理方式。

C. 参与式的民主领导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C晕轮效应5.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D意向6.领导者究竟要选择哪种领导方式,除了考虑下级的个性特点因素,还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 C.环境7.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 D.成就需要8.期望理论指出,行为动机的决定因素是期望与效价的( ) C.相乘之积9.在挫折心理的种种表现中,属于情绪方面的是( ) C.愤怒,焦虑,沮丧10.有关个人事业生涯选择的第二个重要决策,是对() B.所在组织的选择11.在压力来源中,与终身经历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压力源是() A工作安全,提升,调动与发展的机会12.在合理的组织目标应具有的特征中,组织目标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组织所处的特定环境相适应,这就是组织目标的( ) D.适应性13.在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中,从组织成长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组织变革的过程,这是组织() D.成长模式4.下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B调查法5.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B个性6.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

A气质7. 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

B本我8.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B晕轮效应9.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 尊重需要10. 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 )。

A成就需要11.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

B赫兹伯格12. 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13. 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

B正式群体三、多项选择题14.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ABCDE) A.需要和动机 B.兴趣 C.性格 D.气质 E.经验知识15.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主要有(ABCD) A.认知与判断 B.行为效果 C.忍耐力 D.相容性16.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ABE) A.知觉差异 B.记忆差异 E.思维差异17.在人际关系的需求中,包括的需求所产生的待人行为的某些特征是( AC ) A.交往 C.参与18.在信息沟通中,受讯者造成信息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BD) A.忽视信息 B.信息译码不准确D.信息传送不全19.群体成员中的自我中心角色,这类人包括(ABCD) A.障碍者 B.寻求认可者 C.支配者 D.逃避者20.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分为(AC) A.激励因素C.保健因素21.影响决定目标可接受性的主要因素有(CDE) C执行者参与程度D目标实现后的奖励报酬 E.执行者的能力22.造成职工不公平感的原因有(AD ) A客观分配的不公平D个人在认知上的主观片面性23.组织理论认为,组织衰退的主要原因是(ABC ) A组织的萎缩B组织的脆弱性C信息和资源不足14.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与结构除了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方法外,还研究(ABCD)A个体心理与行为B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C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D组织行为与管理15.信息沟通的障碍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ACE)A发讯者的问题C受讯者的问题E沟通通道的问题16.以媒介划分,信息沟通可以分为(.ABC)A书面沟通B口头沟通C垂直沟通17.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的理论研究,一般包括(ABD)A领导素质理论B领导行为理论D领导权变理论18.PM型领导模式指出,领导者为达到不同的目的而采取的领导行为方式可划分为(CDE)C目标达成型D团体维持型E目标达成与团体维持兼备型19.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指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ACE)A成就需要C权力需要E合群需要20.根据费雷特曼和洛逊曼的研究,认为A型个性的人所具有的典型的习惯性行为是:( ACE) A生活节奏快C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E愿意自由活动21.西方学者萨尔费里奇和索科里克把组织变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带有(BD) B.感情性质D.逻辑和物理性质22.菲德勒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提出领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以下条件(ABD)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B任务的结构D职位的权力23.为了实现领导决策民主化,必须做到(ABCD)A决策观念的民主化B决策研究的公开化C决策体制的合理化D决策的法制化1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CDE)。

A 调查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15.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C )。

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16.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17.个性的特点是:(ABCDE)。

18.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ABCD)。

A对人知觉B人际知觉C角色知觉D 因果关系知觉19.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ABCDE)。

20.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ABCE)。

A 工作本身的特点B责任感 C 提升和发展E上司的赏识21. 激励理论可划分为哪几大类(ABC)。

A 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 C 改造型激励理论22. 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ABDE)。

A思想政治工作B奖励D工作内容丰富化E职工参加管理23.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BCD)。

A安全需要B情感需要C尊重和认同需要D完成任务的需要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4.态度的心理结构由哪些成分构成? 24.答: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其一,认知,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包括感知,思维,理解,看法等.其二,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其三,意向,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25.典型的领导权变理论有哪几种? 25.答:领导权变理论一般有下列几种:菲德勒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途经-目标理论,领导-参与模型,领导行为评价等。

26.什么是群体? 群体形成的理论模式是什么? 26.答:组织中的群体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群体形成的理论模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相互吸纳,沟通和决策,激励和生产率,控制和组织。

27.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7.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般而言,生存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物质方面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较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前,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强度不会很大,更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

24 什么是价值观。

24.答: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25.什么是领导? 25.答:领导就是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使其为确立和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偏重于决策与用人,而管理侧重于执行决策,组织力量完成组织目标。

26.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26.答:p247-29024.性格对组织管理的作用。

24.答:P51-5225.激励的一般原则。

25.答:P156-15926.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26.答:P142-14527.企业领导者的素质? 27.答:P171-17227.强化型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

27.答:p152-153五、案例分析(每小题20,共20分)28.某市场火车票售票处,一位女售票员正在忙碌地工作着。

窗外正排着长长的购票队伍。

她在接待两位外地男旅客,向他们问题:(1)这个案例涉及什么理论?并简要地阐述这个理论。

(1)答:这个案例涉及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