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青蛙》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青蛙》2课时教学设计

《小青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12个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正确书写“青、清、气、晴、情、请、生”7个汉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

2、初步了解什么叫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3、正确朗读儿歌,喜欢小青蛙,有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根据偏旁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转盘配对字卡。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儿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2、认识本课生字和病字旁,正确书写“青、气、生”,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继续巩固对“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音频,激趣导入
导入:上学期的一位老朋友托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它的祝福,大家想不想听?
1、教师出示一段音频(青蛙的鸣声),请学生猜猜这位老朋友是谁。

学生听后共同说出是青蛙,回想起上学期学习的《青蛙写诗》。

2、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于青蛙的了解,预设学生说出青蛙由蝌蚪长成的、生长过程、外貌颜色、叫声、吃虫子等。

3、教师及时评价、表扬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青蛙》(板书课题)。

二、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1、教师播放课文的范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1)指名学生回答这首儿歌有几行、几句话,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一步明确:儿歌有六行、三句话,句号是判断一句话的标准。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话,相机出示字词:清清、天气、晴、眼睛,指名多名学生认读,强调:“清、晴、睛”都是后鼻音,发音要到位准确。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句话,出示词语:保护、害虫、事情。

指名认读,理解“害虫”的意思。

出示“苍蝇、蚊子、蝗虫”等农业害虫的图片,适当讲解它们的危害。

(4)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句话,出示“请让、生病”,强调“请、让、生、病”都是后鼻音。

(5)朗诵儿歌,分组读,全班读,注意把儿歌读正确,读通顺,
不添字不漏字。

4、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1)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多读几遍,读给小伙伴听,与组员交流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出示本课中的生字,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予以鼓励和指导。

如:“清、晴、眼、睛、保、护、情、请、让”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来记住它们;“病”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一个新的偏旁,叫做“病字头”,里面是“丙”字。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认识汉字,引导、鼓励学生讲讲自己认识某一个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拼一拼、偏旁记忆法等。

(3)练习巩固:①青蛙跳荷叶过河,通过读准荷叶上的字、识记字形帮助青蛙过河;②汉字大转盘——教师将本课生字拆分成一些部件,制作成旋转卡片,让学生动手将这些部件组合成本课认识的生字。

指名小组上台展示,相互合作,拼好后再读一读。

三、再读儿歌,读出韵味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与本课的生字成为了好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儿歌,来和课文交个朋友吧!
1、教师范读,根据朗读符号指导学生朗读,如停顿、语气延长、重音、声调微升和略降等。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与同位互读。

3、指名多生朗读,教师及时予以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读书节奏和韵味(利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儿歌朗读中的节奏和韵味。


4、全班齐读儿歌。

四、指导写字,练习评价
1、出示本节课会写的生字:青、气、生。

指名学生认读,口头
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2、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和笔顺规则。

3、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师予以指导小结。

4、师范写讲解:“青”字为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第四笔横要长,下半部分的“月”字第一笔撇画要改成竖画;“气”字第四笔横斜钩要略呈俯势;“生”字第一笔撇略短,两横之后再写竖,最后的一横要略长,托住整个字。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强调书写姿势“三个一”,巡视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习字,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五、总结归纳,课堂小结
1、学生交流本课学习的收获,预设:欣赏了青蛙的图片,知道了害虫有哪些,认识了哪些字、会写了哪些字等等。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小青蛙
青(青山)气(天气)生(生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书写“清、晴、情、请”4个汉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

2、通过对“青”加上偏旁组成的新字进行比较,初步感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3、通过诵读理解儿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益虫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复习生字
1、教师出示上节课学习的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把这些汉字朋友放回到课文句子中,读一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3、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儿歌,认识可爱的小青蛙。

二、学习儿歌,交流感知
1、学生自读儿歌,小组讨论从儿歌中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适当小结。

(1)第一句中,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身子小,眼睛大。

出示青蛙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仿照“小小青蛙大眼睛”句式,引导学生尝试说出其他句子。

(2)第二句中,明确青蛙吃田里的害虫,保护庄稼生长。

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青蛙是捕虫能手的认识。

(3)第三句中,学生自主交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青蛙。

3、全班齐读儿歌。

三、形近字比较,感受构字特点
过渡:小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的“青”字也是一位爱交朋友的汉字呢!同学们在儿歌里找一找,“青”字都和哪些偏旁交上了朋友,又变成了哪些新字呢?
1、学生边读儿歌边圈出由“青”字组成的汉字。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清、晴、睛、情、请,并指名认读。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五个汉字,说说自己在读音和字形上的发现,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适当小结:这五个字的读音都与“青”很接近,字形上都是由“青”加上不同的偏旁构成的。

4、教师出示这五个偏旁:氵、日、目、忄、讠,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五个偏旁和“青”组成的汉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能组成哪些词语?
5、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目字旁的“睛”表示的是眼睛;三点水旁的“清”一般表示河水很干净,与水有关;言字旁的“请”表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很有礼貌,与说话有关;日字旁的“晴”是指天气晴朗,和太阳有关;竖心旁的“情”表示心情、事情,和人的感情有一定的关系。

6、教师小结:像“清、晴、睛、情、请”这样的汉字一般有两部分组成,其中的“青”字表示读音,而另一部分的偏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叫“形声字”。

7、练习巩固:①完成课后练习题《想一想填一填》,引导学生根据偏旁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②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字填入,强化练习。

四、指导写字,练习评价
1、出示本课剩下的要求会写的生字:清、晴、情、请。

2、学生自主观察这四个汉字的书写要领,并与同位相互交流。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小结,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一点。

同时强调横折提笔画的书写。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5、投影仪展示学生习字,指名评价,教师适当小结。

五、总结归纳,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2、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寻找、认识身边其他形声字。

板书设计:
小青蛙
氵清(清水)
日晴(晴天)
目青睛(眼睛)
忄情(心情)
讠请(请来)
教学反思:
1、创设环境,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等感官途径,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和学习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乐于识字、敢于表达。

2、充分利用词语、课文,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先读文、再认词、最后识字。

认词时将词语从课文中剥离出来,再出示原文对照。

鼓励学生识字方法的个性化,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识字、记字。

3、每节课都让学生认认字、动动笔、写写字,把识字、写字任务合理分配到两个课时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在一年级起步阶段打好写字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