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式风情街介绍资料

意式风情街介绍资料

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意式风情区简介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坐落在天津河北区南端,曾是天津近代史上意大利租借地的中心区,已有近百年历史。

原有街区及建筑基本保持原貌,是至今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意大利文化集中地,几乎包含了意大利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

在这个区域的周围有诸多著名的近代和现代历史名人故居,如梁启超饮冰室、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和袁世凯、冯国昌宅邸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

区内步行道铺有意式风格鹅卵石和花砖,路灯全部为欧式造型;路牌、电话亭、果皮箱等全部采用意大利设计。

区内设有服饰街、皮具街、旅馆街、娱乐街等工艺品商店,还有为外商活动设立的教堂及子女学校、金融机构等。

以现有的建筑、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建成融旅游观光、商业娱乐、工业加工于一体的商贸旅游区。

当游人进入该风情区中就仿佛置身于意大利的大街中,空气中满部意式风情和异国情调。

意式风情区特点意式风情区规划设计方案是由中意双方建筑专家合作完成的,分三大区域:商贸旅游区、意大利主流产品展示批发区、工业园区。

商贸旅游区是项目的主体部分,以意大利建筑文化为主要资源,对现有风貌建筑进行原汁原味的整修,区内七条道路将分别引入具有意大利特色的服装、首饰、皮具、餐饮、文化艺术品、旅游纪念品的店铺。

意大利主流产品展示批发区占地2万平方米,工业园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以上三个区域互相连接,实现商贸和旅游、展示和批发、销售和生产加工的有机结合。

天津意租界历史历史上,天津曾有意大利租界。

意大利租界起始于1902年6月7日,意大利公使与天津海关道正式签《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

其范围为海河以北,津浦铁路以南,东、西分别与俄、奥两国租界接壤,占地约51公顷。

这是意大利在域外的唯一一处租界。

意租界设立之后,租界当局对此地进行了认真的规划与建设,在规划中引入了意大利城市建设思想以马可波罗广场为中心规划了完整的道路网及完备的公用设施,区内以住宅为主,街道呈棋盘状,建造房屋要求以意大利花园别墅为主,并严格规定沿街建筑不许雷同。

区内各种社区功能齐全,不但有大量住宅,还建有领事馆、兵营、学校、医院、教堂、花园、球场、菜市场和消防队等。

其中修建的两个圆形广场的命名也很有文化色彩,分别为马可-波罗和但丁广场。

这里几乎囊括了意大利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这些极具意大利古典韵味的建筑一直保留着古罗马建筑稳定、平展、简洁的特色。

由于大量采用了古罗马的高低拱券、穹顶、塔楼、柱石,使这些房屋独具魅力。

意式建筑注重环境整体美,如在广场建纪念石柱、铜人、喷水池和园林小品、楼房均为庭院式、别墅式,并注重绿化、美化。

其房顶多为意式角亭,有园亭、方亭之别,圆柱和方柱之分,并分别用圆拱、平拱、尖拱、连拱、垂柱进行点缀。

这些角亭高低错落,构成优美的建筑空间,是亚洲仅存的一片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筑群。

1914年,意租界将大马路,也就是现在的建国道修筑成沥青柏油路,这是天津第一条现代化的柏油路。

在意式建筑中,既有公用风貌建筑,又有名人名楼。

其中回力球场、圣心堂、原意大利领事馆和兵营等是比较著名的公用风貌建筑。

回力球场是由意大利工程师保罗—鲍乃弟设计的,离马可-波罗广场不远,属意租界的中心位置。

回力球场建于1932年—1934年,建筑为意大利塔式,十分雄伟壮观,充分体现了意大利建筑的特色和南欧的摩登建筑风格。

回力球场和赛马场一样,也是一个借运动竞技为名,公开设赌抽头的场所,是天津最大的赌场。

新中国成立后,将原回力球场设施拆除,改建成第一工人文化宫。

圣心堂位于建国道,1922年由意大利天主教会兴建。

东、西、北三面外凸,堂内大厅上层呈八角形,有圆拱窗。

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典型教堂建筑。

原意大利租界领事馆位于建国道52号,是1930年意大利政府颁布《天津意大利租界章程》后,为驻津领事建造的。

主楼为为坡式瓦顶,楼立面装饰极为讲究,墙面有凹凸变化,红墙与剁斧石交错,色彩对比十分明快,很有特色。

与意租界其他小楼对比衬托,形成了造型优美、风格多样的欧式建筑。

根据《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八国联军派兵驻扎天津。

1902年意大利在意租界内建立兵营,营盘设立在现在的光明道。

兵营由两幢三层坡顶楼组成,一高一低,呈“L”状,为连拱式楼房,罗马风格。

墙体为红砖,造型别致,保存完好。

意国花园位于已修复原的马可波罗广场的东南角,现为一宫花园。

该园建于1924年,平面呈圆形,正门朝北,建有喷水池、花坛。

中部为罗马式凉亭,西面有欧式游戏场及小型花亭,景色秀丽。

现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由于意租界区域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化气息浓厚,因此住进了不少文化名人,如梁启超、刘髯公、华世奎、曹锟、曹锐、程克、鲍贵卿、汤玉麟、齐耀珊、王占元、张廷谔等等。

意式风情区建筑梁启超宅邸坐落于现在的民族路。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

辛亥革命后归国,1912年买地皮,请意大利设计师白罗尼欧设计了住宅,后来又修建了书斋“饮冰室”。

梁启超在此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等颇具影响的著作,前后居住了15年,直至病逝。

在意式风情区的梁启超宅邸附近,还居住着著名报人刘髯公。

他曾在意租界的住所中创办了《新天津报》,后陆续发行了《新天津晚报》、《新天津晓报》等进步报纸。

“九一八事变”后,因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和拒不与汉奸合作,被日寇拷打致死。

毗邻而居的大戏剧家曹禺,其故居位于民主道,曹禺的父亲叫万得尊,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得到黎元洪的赏识,成为总统秘书,便买下意租界28号的房产。

这座宅邸为意大利式建筑,由两座小楼组成。

原来有回廊接通,现在已经分成独立的两座楼。

曹禺的童年、青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汤玉麟在意租界的寓所坐落在建国道,该楼整体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楼墙和墙基均为花岗石条石砌垒。

楼前的廊厦下左右开坡道,有左右两门,汽车可一出一入。

楼内设有正厅和附厅,门窗宽大。

这座建筑在当时是很高贵的,至今仍很有特色。

张廷谔曾两次出任国民党天津市市长。

这座房屋建于民国初年,为意大利风格的二层楼房,四周方砖墁地,广植各种树木,是一处闹中取静的豪宅。

图说津门之天津意式风情街1.意式风情街的由来:公元20世纪初的天津,曾经有8个国家在此设立了租界。

洋人们在这里建造了不少欧式风格的建筑,供自己办公和居住。

100年过去了,现在,如果你来到天津,漫步在海河边上,仍然可以看到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

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腐败的清政府和11国的代表,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意大利借此在天津获得了设立租界的权利。

意大利的租界的地点就位于现在北安桥和天津火车站之间,远洋大厦(我们公司的办公地点)的后面。

1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晒盐的地方,1902年,意大利任命一个叫费洛梯(filete)的海军陆战队的中尉做项目经理,负责意租界的规化和建设,这就么一个机会,一个普通的意大利人永远地载入了天津的历史。

古罗马帝国的后代不愧为建筑上天才,就在异域他乡,也不忘将自己最精典的东西展示出来,在租界建设过程中,以马可波罗广场为中心建造了完整的道路网及完备的公用设施,建造房屋要求以意大利花园别墅为主,并严格规定沿街建筑不许雷同。

1998年底,作为海河综合开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了意大利风情区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这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体现浓郁的意大利风情为宗旨,将风情区建设成为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和文博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区。

现在风情区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一个崭新的风景区将会展现于世人。

2.精典建筑:1)马可波罗广场:费洛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广场的命名,不象其他国家以侵略者的名字命名,而是以中意两国历史有着联系的马可波罗为名,将租界中心广场命名为“马可波罗”广场,这个名字一直保留至今,而其他带有洋味的街道的名字早已经被毫不客气的被更改成我们自己的名字,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永远是中国人。

广场周围别墅房顶多为意式角亭,有园亭、方亭之别,圆柱和方柱之分,并分别用圆拱、平拱、尖拱、连拱、垂柱进行点缀。

这些角亭高低错落,构成优美的建筑空间,是亚洲仅存的一片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筑群,这些角亭用于在节日时“注油点燃”,以复现古罗马神殿的风采。

2)回力球俱乐部离马可-波罗广场不远处有一座十分雄伟壮观的塔式建筑,这就当年借运动竞技为名,公开设赌抽头的场所,是天津最大的赌场。

老外叫其“回力球俱乐部”,中国人称其“毁工炉”,因为无数人这里因为赌输后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30年代,日本占领天津,将无数意国侨民关在这里,数日不供粮食,当地的百姓在日本兵不注意时,偷偷地往里面送食品,不知道这些曾在中国人民作威作福的洋人当时是怎么样的感想。

3)意大利兵营天津曾经是有8个国家建有租界,9个国家设有驻军,堂堂大清帝国的心脏就这样在别人的监视下,哪有不亡国之理。

意大利军营是天津保存最好的外国军营,大楼首层为公用设施,上面就是士兵的宿舍,当时意一共有官兵999名,后来被日本人、美国人和国民党的军队当成的军营。

3.名人故居由于意租界区域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化气息浓厚,因此住进了不少文化名人,20世纪初的中国风云人物,几乎都天津有着渊源。

人物一:戊戌变法的推动者----梁启超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

辛亥革命后归国,1912年买地皮,请意大利设计师白罗尼欧设计了住宅,后来又修建了书斋“饮冰室”。

梁启超在此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等颇具影响的著作,前后居住了15年,直至病逝。

人物二:短命皇帝----袁世凯这位人物,大家知道,自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后,官运横通,辛亥革命后,出任中华民国第一界大总统,可惜这位仁兄当总统还觉得不过隐,还想当皇帝,按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不与时俱进,结果遗臭万年。

他在天津的这座住宅还真有特色:有所谓“稳身处”与“脱身处”。

“隐身处”是在二楼右侧有个小门,门内建钢筋混凝土楼梯,铁栏杆,可上至楼顶间,下至地下室、如果关上小门便找不到上下楼的去处。

“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设有铁楼梯,直通后花园余门,由此可脱身逃走。

此外,在这所楼的二、三层之间还专门设计了一间八角形房屋,几面窗户都朝海河,无论潮涨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楼里流,象征无数财源流人袁家。

现在,这里成为一个饭店,称”首府酒楼"。

人物三:革命的刽子手---张鸣岐这斯,在清朝时任两广总督,镇压了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一手造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辛亥革命后还赞同袁世凯称帝,小日本来了,公开投敌当汉奸,被人们笑为“在洋人庇护下当寓公”,躲避人民的惩罚。

不过,这个人也不是坏到底的人物,我在网上还找到了他其他的事例,他在广西任巡抚期间,为官清正、廉洁奉公,到任不久便着手实施新政,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如训练新军,加强了清朝的边防;修建广西铁路、开发矿业、兴办教育、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并创办了广西银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