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器计算步骤

换热器计算步骤

第2章工艺计算2.1设计原始数据表2—12.2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基本步骤(1)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2)由热平衡计算的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

(3)确定流体进入的空间(4)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5)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6)选取管径和管内流速(7)计算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径、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般先假定一个壳程传热系数,以计算K,然后再校核(8)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因素和初估性质,常采用实际传热面积为计算传热面积值的1.15~1.25倍l(9)选取管长(10)计算管数NT(11)校核管内流速,确定管程数(12)画出排管图,确定壳径D和壳程挡板形式及数量等i(13)校核壳程对流传热系数(14)校核平均温度差(15)校核传热面积(16)计算流体流动阻力。

若阻力超过允许值,则需调整设计。

2.3 确定物性数据2.3.1定性温度由《饱和水蒸气表》可知,蒸汽和水在p=7.22MPa、t>295℃情况下为蒸汽,所以在不考虑开工温度、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壳程物料应为蒸汽,故壳程不存在相变。

对于壳程不存在相变,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其壳程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为:t=420295357.52+=℃(2-1)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T=3103303202+=℃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2.3.2 物性参数管程水在32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参考物性数据无机表1.10.1】表2—2壳程蒸气在357.5下的物性数据[1]:【锅炉手册饱和水蒸气表】表2—32.4估算传热面积2.4.1热流量根据公式(2-1)计算:p Q Wc t =∆ 【化原 4-31a 】 (2-2)将已知数据代入 (2-1)得:111p Q WC t =∆=60000×5.495×310 (330-310)/3600=1831666.67W 式中: 1W ——工艺流体的流量,kg/h ;1p C ——工艺流体的定压比热容,kJ/㎏.K ;1t ∆——工艺流体的温差,℃;Q ——热流量,W 。

2.4.2平均传热温差根据 化工原理 4-45 公式(2-2)计算:1212ln m t t t t t ∆-∆∆=∆∆ (2-3) 按逆流计算将已知数据代入 (2-3)得:()()()()121242033031029541.86420330ln ln 310295m t t t t t ---∆-∆∆===∆-∆-℃式中: m t ∆——逆流的对数平均温差,℃;1t ∆——热流体进出口温差,℃; 2t ∆——冷流体进出口温差,℃; 可按图2-1中(b )所示进行计算。

2.4.3传热面积根据所给条件选定一个较为适宜的K 值,假设K =400 W/m 2.K 则估算传热面积为:mt K QS ∆=(化工原理 式4-43) (2-4)将已知数据代入 (2-3)得: 2m 39.10986.4140067.1831666t =⨯∆=m K Q S式中:S ——估算的传热面积,2m ;K ——假设传热系数,W/m 2.℃;m t ∆——平均传热温差,℃。

考虑的面积裕度,则所需传热面积为:28.12515.188.11215.1'm S S =⨯=⨯= (2-5)2.4.4热流体用量根据公式(2-4)计算:由化工原理热平衡公式 将已知数据代入 (2-4)得: kg/h 68.17392)295420(033.367.1831666222=-⨯=∆=t C Q W p (2-6)式中Q ——热流量,W ;2p c ——定压比热容,kJ/㎏.℃;2t ∆——热流体的温差,℃; 2W ——热流体的质量流量,kg /h 。

2.5 工艺尺寸 2.5.1管数和管长1.管径和管内流速根据红书 表3-2 换热管规格表2-4根据 红书 表3-4 取管内流速s m i /1u = ⒉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红书3-9式 un dqv 24π=,可根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管程传热管数758.74102.047.70967.164n 22≈=⨯⨯==πu d qii v s (根) (2-7) 式中q v——管程体积流量,s3m;n ——单程传热管数目;i d ——传热管内径,mm ; u ——管内流体流速,sm 。

按单管程计算,依红书3-10,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m nd A sop 3.2175025.08.125L =⨯⨯==ππ (2-8)式中 L ——按单程管计算的传热管长度,m A p ——传热面积,2m ;do——换热管外径,m 。

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则应采用多管程,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准设计,现取传热管长m l 6=,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456.363.21≈===l L N p (管程)(2-9) 传热管总根数 300475=⨯=⨯=N n N p s T (根) (2-10) 式中, 0d ——管子外径,m ;'T N ——传热管总根数,根;0d ——管子外径,m ;3.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依据红书3-12,203.1413006025.014.3m lN d A T =⨯⨯⨯==π (2-11)式中,。

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换热器的总传热管数;----A N T2.5.2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选用多管程损失部分传热温差,这种情况下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与流体进出口温度有关,其中按红书3-13a 3-13b1221T T R t t -==-热流体的温差冷流体的温差 (2-12)2111t t P T t -==-冷流体的温差两流体最初温差 (2-13)将已知数据代入(2-12)和(2-13)得:按单壳程,四管程结构,红书图3-7,查得校正系数[1]:图2-2 温差校正系数图0.96t ε∆=;平均传热温差 按式(2-9)计算:m t t t ε∆∆=∆塑 (2-14)将已知数据代入(2-9)得: 式中 :m t ∆——平均传热温差,℃; t ε∆——校正系数;t ∆塑——未经校正的平均传热温差,℃。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

传热管排列方式: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每程各有传热管75根,其前后官箱中隔板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 化工设计 3-14 选取取管心距:01.28t d = (2-15) 则管心距:根据标准选取为 32mm : 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mm t s 22623262=+=+=(2-16)各程相邻传热管的管心距为2s=44mm 。

每程各有传热管75根,其前后管箱中隔板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图2-4选取。

图2-3组合排列法图2-4 隔板形式和介质流通顺序⒌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按式计算。

正三角形排列,4管程,取管板利用率为0.70.8~.60==ηη,取,则壳体内径为 )mm (5.6957.03003205.105.1=⨯⨯==ηNTtD . (2-17)式中:D ——壳体内径,m; t ——管中心距,m;NT——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按卷制圆筒进级挡圆整,取为D=700mm 。

2.5.3 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流通面积比管程流通截面积大,为增大壳程流体的流速,加强其湍动程度,提高其表面传热系数,需设置折流板。

单壳程的换热器仅需要设置横向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0%~25%,取25%,取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0.25700175h =⨯=mm (2-18) 故可取h =180mm取折流板间距D B 3.0=,则)(2107003.0mm B =⨯= (2-19) 可取为B=250mm 。

折流板数N B (块)折流板间距传热管长231-25060001-===N B (2-20)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化工设计 图3-15图2-5 弓性折流板(水平圆缺)2.5.4其它附件拉杆拉杆数量与直径:由化工设计表4-7 表4-8 该换热器壳体内径为700mm ,故其拉杆直径为φ16拉杆数量为6个。

2.5.5接管依据化工原理 式1-24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水蒸气流速为=u 1 4.42m /s ,则接管内径为 )(219.042.48.283600173934V 4D 111m u =⨯⨯⨯==ππ)( (2-21) 圆整后可取内径为=D 1150mm 。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为=u 21m /s ,则接管内径为 圆整后取管内径为D 2=180mm 。

式中:D ——接管内径,m ;u ——流速,/m s ;V ——热、冷流体质量流量,kg/s 。

2.6换热器核算 2.6.1 热流量核算壳程表面传热系数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用克恩法计算,见式 红书3-2214.0)(Pr31Re55.0136.0o ηηλαwd e= (2-22) 当量直径,依式红书 3-32b 计算:d d t oo e ππ)423(4d 22-=(2-23)将已知数据代入 (2-23)得 : 式中 e d —当量直径,m ; t —管心距,m ; 0d —管外径,m 。

壳程流通面积依红书式3-25计算)(038.0)032.0025.01(7.025.0)1(2m t BD d S o o=-⨯⨯=-=22(1)d s BD t =- (2-24)式中 B —折流板间距,m ;D —壳体内径,m ; t —管心距,m ; d o —管径,m ;S o —壳程流通面积,2m 。

依据红书计算步骤,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 分别为415.4038.0)8.283600(17393S u o o =⨯==V o (m /s ) (2-25)72.1132751045.228.28415.402.0u d Re6=⨯⨯⨯==-μρe o(2-26)普朗特数黏度校正 1)(14.0≈ηϖη 壳程表面传热系数(2-27) 式中 2u —壳程流体流速,/m s ; 2s —壳程流通面积,2m ;ρ—密度,3/kg m m —热流体的质量流量,/kg h 。

2 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0236.07502.04n d 422i m N T i S =⨯⨯=⨯⨯=ππ(2-28) 管程流体流速1=u i (m /s )雷诺数 1.1660311049.85102.07.709R 6=⨯⨯⨯=-i i i i iu d e μρ (2-29)普朗特数 853.0r =P按化工原理 式 4.08.0Pr Re 23.0dii i λα= 得℃)(⋅=⨯⨯⨯==24.08.04.08.0W/m 5.562853.01.16603102.05507.023.0Pr Re 23.0dii i λα (2-30)式中:Re ——雷诺数;e d ——当量直径,m ; i u ——管程流体流速,/m s ;i ρ——密度,3/kg m ; i μ——粘度,Pa.s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