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内容提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确定了以人为本,以德为
先的教育思想。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采取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其中孔子最重要的仁、礼思想、教育思想、人才观,是儒学的基本范畴。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后半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创立了我国上第一所私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东西方文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因素,因此至今仍有不朽的生命力,它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极大的教益和启示
教育思想
(一)“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发展,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他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孔子从“文、行、忠、信”四个方面教导学生不仅要学典籍文献,进行道德实践,而且对人要忠诚,办事要讲信用。

一是以人为本。

他承认人的成长,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他认为:第一,人的先天素质并无差别,人生来应该是平等的。

第二,他也意识到人的个性差异,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习染各不相同之故,是后天作用于先天的结果,这就大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是以德为先。

其次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服务。

(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

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是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

但孔子的教学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始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

孔之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

与他对学生有深刻、准确、全面的了解是分不开的。

孔子十分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学生,他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能够用精辟的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

如:“由也果”(认为子路果敢),“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 ),“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在他们问仁、问礼、问政、问孝的时候,孔子的回答往往是深浅难易、繁简详略各不相同。

我们从孔子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经验中,可以受到两点启发:第一,教育和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第二,既要坚持共同目标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避免一刀切。

现代教育应该从孔子教育中取精去糟,充分发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思想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一味灌输,而忽略学生的学习
(三)“仁,礼”的思想
仁礼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点,也是儒家世代传承的理论基础。

仁在社会关系中的体现是要求仁者爱人。

“仁”、“礼”思想却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历史土壤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仁”、“礼”思想有许多可以值得总结和探讨的地方。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份宝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这就是说,研究孔子的思想不能仅仅局限于发现孔子原来的思想真相,还要深入研究、比较区分后代儒家及统治者“损益”后的孔子思想,合理地加以扬弃,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辩证地看待,孔子的教育思想确有自相矛盾之处,如鄙视生产劳动等实际知识,又囿于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贫乏,忽视思辨知识和能力培养,缺乏充分的哲学思辨气息。

这也可以说与死板教条教学有一定的源流关系。

道德教育四原则
(1)立志有恒。

当代教育应于此认真反思,实施“挫折教育”。

(2)克己内省。

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孔子思想带来的消极一面;要培养学生胆大心细,发展个性,有主见又能理解别人。

(3)改过迁善。

要敢于认错勇于改过,勇于正视,努力学习,敢于自责。

(4)身体力行。

言行一致对于教育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实中教与学的启示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个结构复杂的价值体系。

它是由教育观念、教育情感、教育理想和教育规范所构成的。

学校的教学管理就应是对从道德认识到道德实践这一完整过程的管理,不应片面强调某一环节而忽略其它环节。

一.学行结合重视实践。

二、启发思维鼓励创造。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当今教改强调的就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学。

三、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四。

重视乐教与诗教。

孔子非常推崇音乐教育。

在当今“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环境下,通过乐教与诗教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

五、虚心求学,奋发不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行为规范、教育理念、学习方法、修身养性、治国安民以及历史、经济、为政、礼仪等等各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

在今天,我们应推陈出新、取其精华,使这一宝贵财富对现代人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改革依然能发挥应有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论语》程昌明译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王英丽;;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李晓斌;;试析孔子德治思想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彭惠珍;孔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例: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摘要:100字左右
关键字:2—3个
正文: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