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校:崂山八中姓名:解丽丽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本就是一体的,所以,没再按老的方式分开写,只是分条来叙述)
1、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过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培养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和学生一起画时间轴和探索简图,形象直观地了解本专题的时间段限、阶段分期及知识结构等,并体会到探索之路的艰辛和曲折,从而对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总结整理的能力。

4、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总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了解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5、结合探索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总结认识及启示。

培养掌握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和方法。

重点难点:
1、探索篇是一个重点,其中,形成知识网络及认识曲折性、艰难性是一个难点。

(主要通过一轴一图三版块来突破)
2、对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的理解及地位的认识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一定要明白,邓小平理论本身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理论成果。

(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来完成)
3、启示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史论结合的原则来突破)
教法
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法、“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方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十七大报告
胡锦涛在十七大上,做了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的报告,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今后,中国人民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回顾历史,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过风,也有过雨,有成功,也有失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充满艰辛和曲折的探索之路吧!
讲授新课:
从课堂内容和结构上分三大版块
探索篇
成就篇
启示篇
探索篇
第一步:先确定本专题的时间段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老师一起画时间轴。

图一
第二步:请同学们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
1、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了哪些探索?
2、这些探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步: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1)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
(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3)文化大革命(1966——1976)
(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并从此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四步:从刚才我们对不同时期进行的探索可以看出,有成功的,也有失误的,我们如何用图示表现这个过程?
图二
第五步:通过图示得出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探索具有艰难性、曲折性。

成就篇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虽然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但是,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步: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说成就
如:香港、澳门回归;申奥成功;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嫦娥一号;大庆油田的建成;APEC会议;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颁布《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然后提示同学们找出不同时期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这些成就分布在好多单元中,要善于归纳。

第二步:提示同学们找出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哪些英雄及模范?它们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步:重点指出,刚才我们所列举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引自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而这一理论的出现,是我们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四步:下面我们归纳一下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1、1978年底,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强调指出: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我们将在这条康庄大道上继续前进!
启示篇
通过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探索的过程及成就,你得到哪些启示?
第一步:教师先举例引导(结论的得出,要有一定的史实做支撑,不能空谈道理,也就是要注意史论结合)
如:从中国建设之路探索的曲折过程,再结合东欧各国及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巨的、复杂的、曲折的。

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步:然后由学生结合不同时期的探索,说出自己的认识和启示。

教师适时地引导。

1、认识到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马列主义理论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要学习外国长处,但不能照搬外国经验。

要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艰辛,我们要继承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6、通过对建设之路探索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党,又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错误的党。

教师进行最后总结:
师: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过程中,我们既有凯歌高奏,也有艰难曲折,既有成就,也有失误。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段探索之旅吧!
学生应能回答出本课的主题:曲折中前进
布置作业:
让学生走近身边的历史,利用课余时间访问自己的长辈,请他们谈谈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中的经历和见闻,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建议:可采用各种文体,如访谈录、散文、小小说或诗歌。

感悟与反思:
感悟: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后面,跟着的是一个个会思考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传道”。

也就是历史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学习历史要遵循的原则、方法,还有创新的思维。

这就是我准备这节课最大的感悟。

当然,这需要量的积累,这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会是“曲折中前进”的过程。

反思:
1、复习课内容多,要达到的目标多,且基本上都在课标要求之内,比如本课的三个版块,每个版块中都包括太多课标要求的内容,那么,这样的专题复习课的教学重点如何确定呢?重点太多的问题如何解决?
2、本节课容量大,一节课完成有些紧,如果非要在一节课内完成,哪个环节可以瘦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