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integrativesocialcontractstheory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integrativesocialcontractstheory


2000年中秋节过后的笫9天,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当年没有卖完的价
值几百万元的月饼被陆续从各地回收回来,并运进了一间蒙着窗户纸的车 间。被回收的月饼主要有豆沙、凤梨和莲蓉三大类,它们都将在经历几道
工序后,被重新加以利用。
学习目标:
• • • • • • •
• •
理解伦理和管理伦理的概念。 识别管理伦理问题的五种类型。 区分四种伦理观。 列举影响管理伦理决策的三类因素。 阐述管理者改善企业伦理行为的几种途径。 区分社会责任、管理伦理与社会义务。 理解社会责任的古典观和社会经济观以及赞成和反对 承担社会责任的论点。 识别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 明确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的关系。
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揍。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章前案例—— 变味的月饼
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O分”播出了南京冠生园旧月饼 翻新“再利用”的新闻。 央视记者的第一次拍摄从2000年8月开始,断断续续一直到10月份 才拍完,回收再加工的整个过程都拍到了。2001年6月底再赴南京,就在附 近租了间房,两部摄像机及望远镜等设备全都用上了,每天从南京冠生园 上班开始盯,一直盯到他们收工,拍了10多盘素材,后来,光是整理、剪 辑、做特技就用了一个月。另外还通过一些渠道进入过冠生园厂区偷拍。 经过央视记者一年多的努力,公众得以知道鲜为人知的一幕:

5.1.3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
影响管理者和组织在道德困境中的决策的因素:
1. 2. 3.
个人特征
组织规范与组织特征
道德问题
三个因素综合影响的,可简化的如图5.2所示。
个人特征
道德困境
道德 问题
决 策
道德/非道德行为
组织特征 图 5.2 影响道德或非道德行为的因素及过程
1、个人特征
戴维 J. 弗里切(David J. Fritzsche)认为个人伦理 是受一系列因素,包括个人价值观、自我实力、环境依 赖性、控制点、伦理发展水平等影响的。 (1)价值观 :自我实力 、环境依赖性 (2)道德发展阶段
表5-1 不合伦理的行为对企业的影响
行为 贿赂 对决策者的影响 不劳而获的个人收益 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 成本增加
胁迫
欺骗 偷窃 不公平歧视
改变决策的选择
害怕迫害 改变决策的选择 改变决策的选择 丢失资源 购买较差的服务 卖价低于市场价
产品/服务质量下降
成本增加 产品/服务质量下降 满意度降低 成本增加或产品/服务 消失 成本增加、
5.1.1管理伦理问题
美国学者戴维.J.弗里切把管理的伦理问题总结 为五大类: 1. 贿赂——通过购买影响力而操纵别人。 2. 胁迫——指用暴力或威胁控制他人。 3. 欺骗——通过误导来操纵他人或某个公司。 4. 偷窃——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5. 不公平歧视——“不平等待遇;或因种族、年 龄、性别、国籍或信仰等而拒绝给予某人通常 的权利,或在受优待者和不受优待者之间难以 找到合理的区别的情况下不能平等地对待所有 人
第5 章
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
5.1 管理伦理 5.2 企业的社会责任
每 日 一 则
道德的起源
——小寓言大道理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 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 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 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 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它去拿香 蕉,猴子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5.1 管理伦理


伦理(ethics)是指判定行为是非、对错的原 则和行为规范。 管理伦理(business ethics),也称商业伦 理。 劳拉•纳什(Laura Nash)将其定义为: “研究如何将个人道德规范运用到商业企业 的行为和目标之中。它不是单一的道德标准, 而是研究企业如何影响代表企业的个人针对 特定问题的立场。”
每 日 一 则
道德的起源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淋湿。
——小寓言大道理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地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揍了猴子B一顿。 特别是,猴子A打得特别用力。
猴子B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 不敢去动那香蕉。
劳伦斯· 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对美国的男孩
子进行了2 0年的研究中提出了道德发展的6个阶段。
表5-2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学说
层次一:前传统的 第一阶段——有形后果决定行为正确与否。做正确的行为是为了避免惩罚。 第二阶段——满足个人需要的就是正确的。做正确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层次二:传统的 第三阶段——得到他人同意的就是正确的。做正确的行为是为了让他人认为自己是个好人。 第四阶段——合法的就是正确的。做正确的行为是为了遵守法律和权威。 层次三:后传统的 第五阶段——尊重个人权利和社会契约的就是正确的。做正确的行为是为了遵守社会契约。需求减少假象5.1.2 四种伦理观
1.
2.
3.
4.
伦理的功利观(utilitarian view of ethics)是指完全按照 结果或后果制定伦理决策。 伦理的权利观(rights view of ethics),这是关注于尊重 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的观点,包括隐私权、思想自由、言 论自由、生命与安全以及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 伦理公正理论观(theory of justice view of ethics),这 要求管理者公平和公正地贯彻和加强规则,并在此过程中遵 守所有的法律法规。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 theor y)。这种观点认为应当根据实证因素(是什么)和规范因素 (应当是什么)制定伦理决策,其基础是两种“契约”的整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