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发展理论概要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 独立 的过程。
2.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指向性
指向性就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 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 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
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 在一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集中 性使个体的心理活动不仅离开无关事 物,而且对无关的活动进行抑制。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一)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生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三)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
期次 1 2 3
4
5
6
发展阶段 产前期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发展重点 生理发展 动作、语言、社会依恋 发展良好的口语,性别开始分化,喜爱 团体游戏,完成入学准备 认知发展,人格渐趋独立,性别认同
(三)睡眠与梦
1.睡眠 失眠的自我调适 看一则教学录像“睡眠障碍面面谈”
2.梦 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愿望的象征性满足。 看一则教学录像“梦的释义”
二、注 意
注意的概念 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概念
1. 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 集中。
(一)童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童年期注意的发展 (三)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四)童年期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
四、青少年期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一)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 (三)青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五、成年期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一)成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成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二)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 (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意识、人格结构图
弗洛伊德把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五时期:
口唇期 肛门期 前生殖器期 潜伏期 生殖欲期
维果斯基
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心理发展的活动说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
一个是同化 另一个是顺应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基本因素有四个:
一是成熟 二是物理环境 三是社会环境 四是平衡化
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 到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 利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 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 后回答出是什么数字?它们的 总和是多少?
7
5
3
9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 是多 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确立 价值观确立,开始承担职业与家庭、父
母与社会的角色 成家立业,对婚姻、子女、职业的适应
期限 从受孕到出生 从出生到2~3岁 2、3岁至6、7岁
6、7岁至12、13岁
12、13岁至18、19岁
20岁至35或40岁
7
成年中期
事业发展到顶点,考虑重新调整生活
35或40岁至60或65岁
8
成年晚期
享受退休的家居生活,自主休闲与工作,
(二)注意的功能
1. 选择功能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 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 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 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
2. 维持功能
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 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 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
3. 调节功能
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节 心理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心理发展理论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 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 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 定的变化。
二、心理发展理论
个体的主观状态
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三) 注意的种类
60或65岁以后
面对不可避免的身心适应问题
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关系
环境和教育只有通过个体心理的内部矛盾才能 起作用。
个体心理的内部矛盾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例如:对于人类来说, 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 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
个月是爬的关键期; 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等等。
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节 心理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 认知理 论
LOGO
1 2 3 4 5
本章提要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第二节 意识和注意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第四节 记忆 第五节 思维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广义的认知 狭义的认知
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 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 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 认识活动。
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 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储存和 提取的过程。
第二节 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
是指能为人所觉察到的个体心
活动。
• 概括性
特点
• 自觉性
• 能动性
(二)无意识
无意识
也称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 察觉到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
无意识现象:梦、口误、笔误
无意识动机:充当调节器,个体 常常意识不到。
7
5Hale Waihona Puke 39(三)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1)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 不随意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 强度)
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 刺激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婴儿期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一)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婴儿期言语的发展 (三)婴儿期气质的发展 (四)婴儿期依恋的发展
二、幼儿期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一)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期言语的发展 (三)幼儿期思维的发展 (四)幼儿期心理理论的发展
三、童年期心理发展及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