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计划第一学期三年级音乐三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
这时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要巩固学生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并做好本学期的学习,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的编写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音乐于相关文化相结合,强调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正确理解民族文化于多元文化相结合的关系。
本教材的设计特色是以单元式的教学结构,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传统于现代相结合的教材内容,独特的评价方式,活泼大方的版面设计。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一) 发声训练部分:1、学会连音唱法,逐步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
2、运用非连音及断音唱法时,声音要有弹性。
3、初步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4、在韵母变换时,逐步做到声音位置不变,注意咬字、吐字的正确。
5、二声部发声逐渐做到声部和谐。
( 二) 视唱、知识、练耳部分:1、读谱知识:结合键盘认识音名从 c 1 到 c 2 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
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
学习附点音符,知道它们的名称和时值。
学习各种拍子的指挥图式。
学习顿音记号及其唱法。
2、视唱部分:视唱 C 调号上的自然大、小调音阶及五声徽、商等调式音阶。
在教师帮助下视唱 C 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包含所学过的音程及节奏)。
练唱有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大小六度、纯八度旋律音程的练习(不出现名称)。
划拍视唱各拍子歌曲。
3、练耳部分:练习听记两个音——四个音连续进行的旋律音程,增加大小六度音程。
(不说出名称)。
练习听记 2——4 小节的节奏。
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三、欣赏部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第一课猜谜谣一、教学内容唱《猜谜谣》。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拓宽学生对各种动物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对动物的热爱之情;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创编歌词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将幻灯片插入歌曲的曲谱、歌词,并插入歌曲的范唱和伴奏音乐,突出衬词部分(相同音高的乐句用粉色色块表示,不同的乐句用蓝色色块表示),最后插入小蝌蚪、蛤蟆、青蛙,睡着的猫和猫头鹰等具有一类特征或生活习性的小动物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创编歌词。
其他教学资源:钢琴、多媒体展台。
学生活动准备:将学生分成两组安排座位。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引入师:早就听说我们二(一)班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巧嘴巴,今天我们在座的老师都想见识一下,同学们,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三)出示谜谣,激发兴趣1、出示谜面,师有节奏的“问”谜面提示学生:谜语的每一句都能打一动物,可以一句一句的猜。
(学生交流、汇报)生根据谜面猜谜底,通常会说出很多答案,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
2、揭示谜底,教师范唱师:老师的嘴巴也很巧的,我把谜底给大家唱出来,你们竖起耳朵认真听一听,看看大家都猜对了没有(师播放伴奏,范唱)学生了解歌词,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情绪。
3、揭示歌曲名师:猜对了吗?——原来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猜谜谣”,它是一首山东儿歌,“侉”味十足,就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首歌的“侉”味,先听老师的巧嘴巴跟着伴奏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
4、有节奏的读歌词巧嘴巴准备好:(1)师打着响板教学生读歌词。
(2)学生跟着伴奏齐读歌词。
5、解决难点:(1)出示最“侉”的两句歌词、歌谱。
(2)请学生认真听一听、看一看,找出前两小节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师边唱边做动作提示学生衬词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
(4)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衬词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
(5)师点击鼠标触发键,用色块表示衬词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
师小结:原来这两句衬词中“哟一、哟三、哟四”是相同的,“哟二”是不相同的。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给这个地方设计一些夸张的动作,请大家跟老师学一学。
(6)学习用动作提示乐句的相同和相似部分。
(7)教唱倚音(只要让学生感受倚音的演唱方法,并学会怎样演唱即可)(8)师生接唱(生唱衬词部分,师唱后半部分,之后交换。
)(9)播放范唱,让学生拍手伴奏,并在衬词部分加上动作跟唱。
6、整体学唱。
师弹奏钢琴,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处理歌曲。
师:你们的嘴巴真巧,这次,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怎么唱呢,我们分成两组,一组唱问,另一组唱答,到了齐唱的地方我们一起唱。
注意:问要问得神秘一些,答要答得自信一些(教师可以做示范)学生分组演唱,师播放范唱第一段。
(师可作出评价,点拨)8、自主学唱歌曲第二段。
(强调:问要问得神秘一些,答要答得自信一些。
)师将学生分组,可女生问,男生答,同时关注学生的声音、音准、速度,如果有错得继续用动作、钢琴伴奏等进行纠错。
(四)拓展与延伸 1、提出新的难题:创编歌词。
师:你们唱的真不错,但是老师还有些不服气——你能根据这首歌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新的谜谣歌词吗?2、适机出示图片。
第一行:小蝌蚪、蛤蟆、青蛙;第二行:睡着的猫和猫头鹰,夜晚的猫和猫头鹰。
提示:看,这是什么小动物?长大后有可能变成什么?我们把第一行的四幅图变成歌词唱一唱;(学生交流与创编)第二行又是什么动物呢?他们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呢?请大家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你能把它变成歌词吗?(学生继续交流与创编)3、演唱学生创编的歌曲。
表扬与鼓励: 我现在越来越相信你们周老师说的话了,你们的嘴巴太巧了!(五)总结、下课。
师:愉快的音乐课结束了,老师会永远记得你们的巧嘴巴!谢谢大家!山村来了售货员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中,唢呐的音色及其表现特征,感受音乐,并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2.激发学生对音乐再创作的能力教材分析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售货员》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叙述性的描绘了售货员挑货上山,吆喝卖货,热心为山区人民服务,以及山民争相购货的场景,乐曲轻快而又诙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聆听《山村来了售货员》音乐1.揭示课题《山村来了售货员》。
2.导言。
(1)这是什么乐器独奏的?(2)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人和事?(3)售货员是指什么人?(4)山村是什么样的山村?(5)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1.读课题、仔细听音乐。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这是唢呐独奏的乐曲,上一学期我们听过一首《百鸟朝凤》,它的特点是高亢明亮,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吹吹打打,大多数都用到它。
(2)音乐好象表现的是售货员到山村去卖东西。
(3)售货员是指卖东西的,现在是营业员。
(4)这个山村是四周都是大山,离城市很远,交通很不发达,山民进城很不容易。
(5)乐曲情绪比较轻快而有点诙谐,给我们的感觉是售货员乐观而又风趣。
感受和体验音乐,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探究的主动性。
分段聆听音乐1.导言。
(1)A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形象?(2)这个山村小道自行车都没法骑,售货员是用什么方法把货运到山村的?(3)你们学学挑担子的样子。
(老师弹主题音乐,学生有节奏的模仿挑担子动作律动,鼓励不同的动作,请个别学生表演)2.哼唱主题音乐(教师弹琴,学生哼唱)。
3.B 段音乐(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你能学学叫卖声吗?(3)山谷还出现了什么声音?(4)听到了叫卖声音,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5)这时会出现一些什么事情呢?4.第三段音乐是A段的再现。
山民们买完东西了,售货员会怎样呢?(1)这段音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乐观而又风趣的售货员。
(2)这个山村的交通很不发达,路肯定是坑坑洼洼的,自行车没法骑,那肯定是用担子挑。
(3)(学生学挑担子动作,相互观摩研究,掌握方法)(4)(音乐声中有节奏的律动)(6)哼唱主题音乐。
(7)边哼唱边律动。
(8)这段音乐我好象听到售货员到了村头,摆下了摊子,开始叫卖了。
(9)(学生学叫卖声)。
(10)山谷还有回音呢。
(11)山民们听到吆喝声,纷纷涌来买东西。
(12)售货员和山民们对话,有问价钱的、有讨价还价的、有买到东西高兴的、也有买不到东西失望的,总之山民们非常欢迎售货员的到来,有谢谢的,有叫他明天再来的等等。
(13)山民们买完东西纷纷散去,这时售货员收起摊子一边挑着担子一边又吆喝着走向另一个山村。
情绪始终是那么欢快。
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研讨的过程中,学到并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
完整的听音乐、并能在音乐声中做相应的动作。
1.听完音乐你能叙述这个乐曲的基本情节吗?2.同学们自己组合编排音乐剧。
3.小组汇报演出,评奖。
4.总结1.学生在音乐声中做动作。
2.学生叙述音乐情节。
3.学生自己组合,一人扮售货员,数人扮山民编排音乐剧。
4.学生汇报演出。
5.学生评出最佳表演者。
激发学生对乐曲的三度创作。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感情地演唱2、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3 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教学难点: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想去绿色的大森林吗?生:想师:我们伴着( 郊游) 这首歌老师带你们去绿色的大森林,那里有许多的鸟儿等着我我们播放《郊游》随音乐做律动出示多媒体课件森林画面喜鹊、鹦鹉、布谷鸟、小乌鸦师:很多鸟站在枝头等着我们。
师:喜鹊是吉祥的象征,每当它站在你家门前的枝头是报喜时,你家最近会传来好消息,你们喜欢他吗?生:喜欢师:鹦鹉的羽毛很漂亮,而且会唱歌,你们喜欢他吗?生:喜欢师布谷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每到春天播谷时节,它会布谷布谷叫催促农民伯伯赶快播谷,你们喜欢他吗?生:喜欢师:看谁飞来了?生:乌鸦师:乌鸦和它们相比没有漂亮的羽毛,没有动听的歌喉,但小乌鸦有一种美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告诉老师是什么美德?播放视频生:回答(爱妈妈的美德)二出示课题(小乌鸦爱妈妈)1 悠扬的音乐声给我们讲述一个小乌鸦爱妈妈的动人故事,一齐去看看吧!2 放课件3 老师讲故事(乌鸦反哺)4 感情深化师:其实天下的妈妈都一样,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妈妈,正是她们的爱,使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要怎样回报妈妈的爱?生:自由回答师:那小乌鸦又是怎样来回报妈妈的爱呢?小朋友又是怎样来赞杨小乌鸦的行为呢?一齐来听一听,用歌声讲述的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