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综述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综述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学生姓名许展薇指导教师佘烁娜系(部)外语系专业五年制英教班级 093班学号 60912340 提交日期2014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2014 年月日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论文提纲前言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1、婚礼举行地点比较2、中西婚礼服饰比较3、中西婚礼仪式比较(1)婚前准备(2)婚礼当天(3)婚礼过后二、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的原因1、文化背景不同2、宗教信仰不同3、价值观念不同结束语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许展薇(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五年制英语教育093班)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中西方传统婚礼的差异。

婚姻,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人们,都是十分重视的。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仪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关键字: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原因分析前言婚礼,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词,它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婚礼是一个开始,从此夫妻之间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相守一生,因而,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

而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

婚俗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与风俗民情对后代有重要影响。

中西婚俗研究也始终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它可以是我们更多的了解外国文化,对于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与交流有积极意义。

婚俗研究的课题层出不穷,研究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有些着眼点放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上,有些重点比较了中西婚俗中的一些具体不同。

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更全面的比较中西婚俗差异,同时进行婚俗差异原因的深层探究,使我们也对中西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1、婚礼举行地点比较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

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

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

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

2、中西婚礼服饰比较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幸福,因此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上,新娘凤冠霞帔、珠宝锦绣,着红袄裙,当然也少不了红盖头和绣花鞋,新郎则红礼帽、红长袍、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也称状元服,这样的服装象征着吉祥如意,希望婚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在西方,白色是婚礼服装的首选。

头戴白色花环、身穿白色拖地婚纱,手捧白色鲜花的新娘向神表示自己的纯洁无瑕。

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我国新娘也会穿上和西方新娘一样的白色婚纱来显示自己的纯洁美丽,小小的区别是中国新娘大多在白色婚纱上别上红色的鲜花。

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娘在婚礼当天的穿着中必须要:穿新戴旧,带金带蓝。

“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的婚礼习俗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最初的说法源自维多利亚时代,原文是:“有旧,有新,有借,有蓝”。

(1)有旧:新娘可以穿着或佩戴一样旧衣物来象征她和她娘家及过去生活之间的历史纽带。

许多新娘佩戴一件家传的珠宝饰品作为“有旧”的选择。

有些新娘穿着她们母亲或祖母穿过的结婚礼服。

(2)有新:穿戴一样新衣物是要象征新娘在新生活和婚姻中拥有成功和希望。

如果新娘置办的是新的结婚礼服,那它就可以是她的“有新”,但是任何别的新服饰也是可以的。

(3)有借:借来的服饰应该是从一位已幸福地结了婚的朋友那里借来的。

据说他们的幸福会惠及于你,给你的婚姻带来长久的美满。

有些新娘会去借来一种衣着用品、一件首饰、一块手帕或者一个饰以珠子的手袋。

(4)有蓝:穿戴一件蓝色服饰源自《圣经》时代,当时蓝色结婚礼服代表着纯洁、忠诚和爱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已从穿蓝色结婚礼服,演变成后来的在新娘的结婚礼服下摆处缝上一翻蓝色的镶边,再演变到现代的普遍做法:新娘用蓝色的吊袜带。

3、中西方婚礼仪式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

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

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

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即十分繁复(1)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2)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分别是:(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该先祭拜祖先。

(2)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5)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6)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久久」。

(7)盖头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8)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9)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10)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

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祥。

(11)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礼。

(12)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对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说再见。

(13)泼水: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14)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可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5)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炮城」庆贺告喜。

(16)摸橘子: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17)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褔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8)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9)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20)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21)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22)进洞房:以竹筛覆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共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23)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24)观礼、喜宴:目前一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时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25)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餐厅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26)吃茶:一般宴客离去后,由男方家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27)闹洞房:双方新人可借故戏闹新人增添新婚喜气而在西方,当举行婚礼仪式时,新娘一进门,她先要把一大块蛋糕抛向空中,抛得越高,就意味着婚姻越美满。

如果她抛得不高,新郎和家人就会闷闷不乐,因为这预示着他们的婚姻会破裂。

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上,一般演奏两首婚礼进行曲。

新娘走向神坛时,奏的是庄重舒缓的《婚礼合唱》,它选自理查德·瓦格纳1848年谱写的歌剧《洛亨格林》。

新娘新郎走出教堂时演奏的则是欢快的《结婚序曲》,选自菲利克斯·门德尔松1826年谱写的《仲夏夜之梦》。

西方的婚礼可概括为“旧、新、借、蓝”(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

“旧”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也标志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

“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

“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送交新娘是宗教婚礼仪式上的一个重要项目。

新娘的父亲护送女儿走向教堂圣坛的台阶,在送交仪式上,新娘父亲将女儿的右手递给牧师,牧师再将新娘的手递给新郎。

如果新娘的父亲已去世,就由一位男性亲属来代替。

(1)婚礼上新郎和新娘要交换戒指。

圆戒指象征夫妻恩爱长久,没有终结。

新娘和新郎要当众亲吻,此时,人们把大米撒落在新婚夫妇身上,预祝他们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2)婚宴上新郎和新娘合力切开一只特制的结婚蛋糕,两人先互相喂吃一小块,然后把其余的蛋糕分给所有来宾享用。

(3)婚宴快要结束时,新娘把花束抛向未结婚的女子,得到花束的为幸运女孩,她被认为是下次婚礼的新娘。

在西方国家的婚礼仪式上,新娘和新郎有独特的婚礼证词,与中国传统的结婚仪式不大一样。

它一般是由神父问新郎及新娘:“Do you take this woman (man)to be your Will you love her(him), cherish her(him), keep her(him), honor her(him)in sickness or in health and forsaking all others, be faithful to her(him), so lawful wedded wife(husband)to live together in the holy estate matrimony?long as you both shall live?I now pronounce you husband and wife, and hope you’ll be both very happy.”西方人把新婚的第一个月称为蜜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