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泰发祥矿业有限公司麻黄梁煤矿矿井防治水专项设计地测部-张礼军二O一八年一月目录1.概述 (1)1.1目的和任务 (1)1.2位置及交通 (1)1.3水文与气象 (3)1.4地形地貌 (4)1.5以往的水文地质工作 (4)1.6矿井现状 (6)1.7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7)2 矿井地质条件 (8)2.1矿井构造 (8)2.1.1构造 (8)2.2地层 (8)2.3煤层及煤质 (17)2.3.1含煤性 (17)2.3.2煤层 (18)2.3.2煤质 (20)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3)3.1矿区含(隔)水层 (23)3.2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30)4 矿井水害防治方案 (34)4.1水害防治方案的确定 (34)4.2水害防治工程的设置 (34)5 防水煤(岩)柱留设 (35)5.1防水煤(岩)柱的种类 (35)5.2防水煤(岩)柱留设 (35)5.2.1.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原则 (35)5.2.2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36)6 矿井防治水措施 (37)6.1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37)6.1.1矿井开拓工程位置及层位选择 (37)6.1.2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38)6.2水害防治的组织措施 (41)6.3井下探放水措施 (41)6.3.1区域、局部探放水措施 (41)6.3.2探放水设备选择 (48)6.4地表防治水措施 (49)6.4.1地表水防治设计依据 (49)6.4.2地表水防治工程 (51)6.5井下防治水安全设施 (52)6.5.1井下排水 (52)6.5.2防水设施 (54)6.6 封闭不良钻孔防治水措施 (54)6.7 预防井下突水 (55)6.8 其它 (55)7 结论 (56)附图:1、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2、矿井充水性图3、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4、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1.概述1.1目的和任务为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和煤矿水害的治理,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煤矿防治水规定》等相关要求,编制了《榆林泰发祥矿业有限公司麻黄梁煤矿矿井防治水专项设计》。
通过对矿井水害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建立矿井水害档案,分析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矿井充水特征,对矿井水害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确定防水安全煤(岩)柱,编制针对性防治水专项设计,从而有效遏制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1.2位置及交通麻黄梁煤矿位于榆林城东北方向直距约23km处(图1-1),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管辖。
榆(林)神(木)公路(S204)及神(木)延(安)铁路由煤矿西北约12km处通过,金鸡滩火车站位于煤矿西侧约12km处,牛家梁火车站位于煤矿西南方向约22km处。
榆(林)府(谷)旧公路沿煤矿西北部边界通过,榆(林)靖(边)沙漠高速公路(G210)由煤矿西部约25km处通过。
榆林城与外界不同等级的公路运输网较为发达,与西安两地间每天有民航班机往来。
本区交通便利,煤炭外运条件良好(图1-1)。
图1-1交通位置示意图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榆林泰发祥矿业有限公司麻黄梁煤矿采矿许可证,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6′44″~109°59′30″,北纬38°25′32″~38°27′30″。
(1980西安坐标系)。
根据2010年7月9日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6100002010071110069989,麻黄梁煤矿矿权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7.7772m2。
开采深度为+1120 m至+1089 m标高。
麻黄梁煤矿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表1.3水文与气象麻黄梁煤矿矿区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的西南部,区域内较大水系有无定河及其支流榆溪河、海流兔河和硬地梁河。
矿区内第四系广布,其上多被现代风积沙覆盖,大气降水均渗入地下,成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5.5%,历史日最大降水量达141.7mm。
根据以往地表水及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进行简单的评述。
据头道河水长期观测结果,区内地表水变化特点较明显,每年有两个丰水期(3、4月冰融期和7、8、9月雨季),两个枯水期(5、6月和11月至次年2月)。
由于该河道水库较多,拦洪调节后的河水流量较雨期滞后约5~10天。
据以往区内钻孔地下水位及水泉流量的动态长期观测结果,其动态变化与大气降水关系较为密切,具有同步变化特征,地下水位动态特征是雨季大幅上升,枯季持续下降。
据省地震局资料记载,榆林地区在1448年9月30日和1472年8月发生过两次5级地震,此后近200年再未发生过较强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榆林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1.4地形地貌麻黄梁煤矿矿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的东南边缘。
地势总体东部、南部及北部较高。
地貌上矿区东、南部和北部以黄土梁岗地形为主,其余地段以沙漠滩地为主,其上多被现代风积沙覆盖。
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的梁峁处,高程1371.1m,最低点位于井田的东南角冲沟处,高程1235.0m,最大相对高差136.1m。
1.5以往的水文地质工作1、1978~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00928部队完成了1/20万《榆林幅》水文地质调查,较全面地论证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形成及分布状况,是本区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资料。
报告1980年2月提交,中国人民解放军00929部队组织报告验收委员会于1980年3月予以批准。
2、1981~1985年,西安地勘院(原第八地质队)在包括本井田在内的榆林、横山、靖边一带15000 km2范围内了进行了煤田远景调查,共施工钻孔45个,进尺34023.63 m。
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横山地区远景调查报告》及D+E级煤炭储量718.13亿吨,其中D级537.22亿吨。
该报告于1985年11月11日经原地矿部、陕西省地质矿产局共同评审,批准文号为陕地地发(86)16号。
该成果工程质量高,资料系统全面,是部署包括本井田在内的大范围煤田勘查工作的地质依据。
但该项工作在井田内未施工钻孔。
3、1986~1994年,西安地勘院(原第八地质队)在包括本井田在内的榆林—横山地区面积约1800km2的范围内完成了煤矿普查,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横山地区普查报告》(于1995年经陕西省地矿局以陕地地科发[1995]40号文件审查批准)及C+D级煤炭资源储量100.44亿吨,其中C级21.32亿吨。
该项工作在麻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共施工钻孔3个,进尺1205.32 m,其中井田范围内1个(ZK1863),进尺401.93 m;周边2个(ZK1554、ZK1859),进尺803.39 m。
4、1992~1994年,西安地勘院(原第八地质队)在包括本井田在内的榆林市金鸡滩—麻黄梁煤矿区约730km2的范围内进行了详查,提交了《陕西省榆林市金鸡滩—麻黄梁煤矿区详查报告》及B+C+D级煤炭资源储量41.21亿吨,其中B级10.45亿吨,C级16.76亿吨。
该报告于1995年3月1日通过了陕西省计划委员会、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组织的评审(批准文号:陕地发〔1995〕20号)。
该项工作在麻黄梁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共施工钻孔5个,进尺1392.92m,其中井田范围内2个(ZK1759、ZK1861),进尺464.66m;周边3个(ZK1556、ZK1757、ZK1763),进尺928.26m。
5、2007年4月,西安地勘院对麻黄梁井田进行了井田勘探,提交了《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麻黄梁井田勘探报告》及331+332+333级储量1.37亿吨。
报告于2008年元旦通过了陕西省国土资源规划与评审中心组织的评审(备案文号为陕国土资储备〔2008〕103号)。
该报告在井田内共实施14个钻孔,总进尺2892.90m,其中水文孔2个,进尺382.70m,分别对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含水层、延安组第四段含水层及火烧区含水层进行了抽水试验。
6、2011年8月,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在区内进行了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编写了《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施工水文钻孔5个,总进尺1030.72m,各钻孔均对煤层上覆基岩进行了一个试段的抽水试验。
7、2012年2月,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在区内施工水文钻孔2个,总进尺437.50m,各钻孔均对煤层上覆基岩进行了一个试段的抽水试验,并编写了《陕西省榆林泰发祥矿业有限公司麻黄梁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该报告经专家组评审通过。
1.6矿井现状1、矿井采矿权和生产许可证取得的情况《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61000020100711100699892、矿井开拓、开采方式,生产规模,生产状况,瓦斯等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
设计采用斜井开拓方案,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三条井筒进行开拓。
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中央并列式通风。
井筒特征表(西安坐标系统)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三条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井口位于工业矿井工业场地中部,井田北部。
主斜井担负全矿井的煤炭运输任务,同时兼作进风及行人。
副斜井担负全矿井的辅助运输任务,安装有单钩串车提升,承担矿井的进风、管路缆线敷设,并兼作安全出口满足人员、材料的提升需要。
回风立井担负矿井的回风需要,同时兼安全出口。
在井底段附近施工中央水泵房、水仓、管子道等工程,形成主要的排水系统。
3、矿井现有防治水情况。
矿井现排水系统建在3煤水平,矿井建成后,矿井水通过排水管路系统以及自流方式汇集于3煤水平井底水仓后,采用水泵机械抽排至地面。
在施工中采取“有掘必探”的方式掘进,防止误穿积水区,出现水灾事故。
同时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根据矿井水害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探、防、堵、疏、排、截”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防治了水的危害。
4、相邻矿井关系矿区西侧分布二墩煤矿及七山煤矿,开采对象均为3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9~30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30~38万吨/年,开拓方式均为立井—单水平—分带式采掘,采用电钻打眼放炮跨落的采煤方式,为人工装载和装载机装煤相结合,矿车运输、罐笼出煤,露天堆放。
主巷道宽5m,高2.8~3.2m,锚杆支护,基本不用坑木支护。
采煤工作面宽12m,采高6.75~6.80m,顶部留有1.00~1.78m护顶煤。
采空区采用锚杆永久性支护。
煤层直接顶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厚约0~2m,基本顶板岩性为延安组第四段细粒长石砂岩,厚度30~40m,为矿坑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量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