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的企业家理论解读

企业的企业家理论解读

企业的企业家理论专业:金融学姓名:张逸秋学号: I13201045企业的企业家理论摘要: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契约理论、激励理论的推进几乎都是以企业家理论为出发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与企业的性质和类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等这些现代企业理论所考察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企业家理论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企业,企业家,企业家理论一、引言企业是一种人格化的装置,自从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受到批评以来,以制度经济学家科斯首创企业的契约理论,成为企业理论的主流。

他们的企业理论主要包括交易费用经济学和代理理论。

科斯认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

阿尔钦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

张五常认为,企业是一种合约替代另一种合约,而具体选择的合约必将是交易费用最低的合约。

在私有产权条件下,产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合约安排来进行交易。

这些交易给所有者带来了更高的收益,但合约的选择将受到交易费用的制约。

企业是一种人格化的装置,其关键特征在于权力的分配。

强调没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就不能存在。

在科斯(Ronald Coase)提出并讨论“企业的实质”以前,企业理论在伦敦经济学院和其他主流经济学家那里是作为价格理论的一部分来讨论的,我们称为厂商理论。

另一方面,老的制度经济学家(凡伯仑、康芒斯)从工业组织与技术进步不断发生冲突的角度讨论企业问题,他们并不关心他们的讨论是否能够形成“理论”。

事实上,老的制度经济学由于政策导向太强,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二、企业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新古典时期,是资本主义各国逐渐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通过竞争、股份制等方式,资本日益集中于少数企业,使得这些企业的规模不断膨胀,实力不断加强,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与社会分工,使得这些企业的发展,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得以良性循环。

此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竞争的加强,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对企业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管理与决策的职能,还对其创新的精神、自身的素质、规避风险的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企业家职能也发生了改变,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逐步发生了分离,经理制风靡世界。

虽然新古典经济学中,并不强调企业家的作用,它通过边际效用的分析,将供求相结合,形成局部均衡的厂商理论(这里的厂商,不仅不是企业家,而是被非人化了而纯粹等同于最优解的一个符号),使得人们认为,在新古典理论图式内,根本没有企业家的位置,新古典的最优选择,根本不需要企业家。

但这正好为企业家理论的自由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新古典时期的企业家理论不拘一格,获得了更充分的发展。

三、主要的企业家理论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形态的变化,企业内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企业家的职能也在不断完善,地位也得到了确立。

因而,此阶段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逐步由表象向本质延伸,人们开始更多的讨论企业家本身的问题。

此时的经济学家对企业家的认识,远远超越了前一个时期,他们运用当时主流的分析方法,从更深的层次上,对企业家加以研究和解释。

1.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马歇尔明确地在土地、资产和劳动三个生产素之外,提出“具有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的一个生产要素。

在其分配理论中,他把早期的“三位一体”公式扩大为“四位一体”的公式,即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企业家才能—利润。

他理想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把企业家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来说明其作用和能力。

作为商人,企业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市场的不均衡性,并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作为生产组织者,企业家以自己的创造力和统率力,使生产要素组织化,并承担生产上的主要风险。

第二,以其作为企业管理者而论,企业家必须天生就具备领导他人的才能:一是选人用人的才能,二是决断能力、应变能力和统驭能力。

2.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从市场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中获得利润,而熊彼特则认为,企业家是从市场均衡到不均衡的过程中获取利润。

他认为企业家是以创新为己任的,其创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4)开辟新市场;(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3.科斯纳的企业家理论科斯纳把企业家的发现特征与竞争结合在一起,把竞争的过程明确表述为企业家的创新过程。

他从信息不完全出发,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在于:从确认现实经济中不能完全掌握所有交易情报这一事实出发,企业家必须迅速发现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交易机会,并作为中间人参与其间,促进交易的实现。

因此他指出:以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时机,才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科斯纳认为,市场是资源所有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相互作用的场所,市场机制的作用存在于达到均衡的过程中。

4.奈特的企业家理论奈特将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可能推测的不确定性风险,叫做风险,是可以通过保险来抵消的;另一种是不可能测定的不确定性,叫做(真正的)不确定性,是不能保险的。

他认为,不确定性才是说明利润这一不均衡状态中特有收入概念,企业家作用的意义和企业组织出现的根据。

奈特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成为企业家:(1)他拥有可以保证支付各种生产要素的合同收入能力,这是业主式企业家;(2)他不具有充分的保证能力,需要克服他人与自己共同拥有保证支付合同收入的能力,这就是合伙式企业家;(3)发起人在组织中发现了他的才能,把他置于企业家的位置,这就是公司式企业家。

企业家一方面从事日常经营,所以获得相当于工资的报酬;另一方面又要对所作出决策的后果负责,所以获得总收益减去合同收入后的剩余收入。

以上奈特的企业家理论可归结为:第一,把企业家的作用与处理不可靠的能力相结合;第二,为发挥这一能力,必须具有对各生产服务合同收入的保证能力;第三,一方面通过洞察他人能力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让他人相信自己有能力的能力;第四,所谓处理不可靠的能力,只能是依赖于对将来形势的“预测”,企业所获利润的大小,有可能受企业家刚毅或懦弱的这种气质程度左右。

四、企业家的功能继马歇尔之后,熊彼特、科斯纳、奈特、卡森等人,对企业家现象进一步加以研究。

关于企业家的职能与作用,尽管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是起关键作用的创新主体。

社会经济不断地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企业家不断追逐超额利润的动机促使他不断去寻找新的获利机会。

单个企业家的这种创新给企业家带来了巨额收收益,众多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汇集起来,就如同一股巨大的力量,不断地推动着经济摆脱旧有的轨迹和旧有的模式,打破原有的均衡状态,实现新的发展。

其次,企业家的作用还在于,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不断发现市场中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交易机会(科斯纳,1979)。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交易双方必然会在交易条件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协调,而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发现市场机会,协调交易过程。

再次,企业家的功能还表现在减少不确定性方面(奈特,1921)。

不确定性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够推测到的,这种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保险市场加以分散;另一种是不能推测到的,这种不确定性无法像前者那样加以保险。

这种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家的介入。

企业家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那些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进行决策,并承担决策后果。

由于企业家承担了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高风险,所以企业家要获得总收益减去合同收入后的那部分剩余收益,剩余收益的多寡,取决于企业家决策的科学与否以及管理的有效与否。

最后,企业家的职能还表现在降低交易费用方面(卡森,1982)。

企业家与一般人的不同就在于企业家取得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优于他人。

凭借这种信息优势和能力优势,使企业家能对稀缺资源加以协调和判断。

如利用企业组织进行的交易明显地降低了交易费用。

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完全的现实,所以市场主体在决策过程中总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因素,企业家的功能就在于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运用自己的特殊才能,发现和判断市场机会,通过各种方式的创新活动,紧紧把握住市场机会,达到获利目的。

企业家这种出于追逐超额利润动机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

五、企业家的制度经济学解释首先,从宏观上来看,一个国家整体的制度环境影响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发展。

这种整体的制度环境既包括正式的制度,如法律条文、经济体制等,也包括非正式的制度,如社会文化等。

不同的制度环境势必形成不同特色的企业家阶层。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所谓制度就是交易的规则,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约束条件制约着当事人职能沿着某种既定的方向发展,改变制度也就意味着交易规则的改变。

企业家作为经济中最活跃、最具主动性的一类成员,其活动也最易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

其次,在宏观的制度影响之外,企业组织制度也与企业家现象密不可分。

同样类型、同样规模的企业,在效率上存在很大差异;而低效率的企业组织在投入和技术上与高效率的企业组织基本相同,原因在于组织管理制度。

企业家的职责就是充当改进路径和结点“投入完成者”和“缺口填补者”,通过对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的改进和设计,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六、结束语企业理论影响较大的结论:①既有能力又有财产且低风险规避态度的人将成为企业家;②既无能力又无财产且高风险规避态度的人将成为工人;③有能力但缺乏财富的人将被资本所有者雇佣为管理者;④无能力但有财富的人将成为雇佣管理者的“纯粹”资本所有者。

首先从消极的角度考虑,资本家和劳动者对于风险的态度,显然是资本家比劳动者更加倾向于规避经营风险,所以,资本家对于要素的配置将比劳动者更加谨慎,也更加合理;从积极的角度考虑,人们更愿意相信拥有较多个人财富的人经营能力更强,那些消极资本家(不愿意自己去经营的资本所有者)更愿意借款给较富有的企业家,所以,这就导致较富有的企业家不仅仅有更强的投资能力和偿债能力,而且有更强的融资能力。

所以,个人财富与经营能力是正相关的,既然如此,资本家(个人财富较多者)就比劳动者(个人财富较少者)更有资格做管理者。

资本雇佣劳动是一种能够保证只有合格的人才会被选做企业家(经营者)的机制;相反,如果劳动雇佣资本,则企业家(经营者)市场上将会被东郭先生所充斥(即是说,太多的无能之辈将从事经营活动)。

读书的好处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相关主题